分享一篇我比較認可的文章。
文丨張家豪 李梓楠
編輯丨程曼琪 龔方毅
實現新計劃的前提可能是,地球先變成另一個世界。特斯拉第三篇章發佈對於短期投資者來說是利空,極有可能造成幣圈的一次下跌。
3 月 2 日上午,馬斯克在$Tesla(TSLA.US)$得州工廠宣佈了特斯拉第三階段 “祕密計劃”(Master Plan):建立一套能源體系,支持一個 “完全可持續的地球”。
“Master Plan” 常被用來描述電影反派不切實際的邪惡大計劃。馬斯克一直用這個詞描述特斯拉宏偉願景。
馬斯克預期達到目標,需要達到一系列條件,比如:全球能源存儲能力達到 240 TWh、一年造 8500 萬輛電動車、投資 10 萬億美元。以今天的全球電池產能,生產這麼多電池要 200 年。而美國在 9/11 之後兩場戰爭,20 年也只花了 8 萬億美元。
前兩份計劃分別發佈於 2006 年和 2016 年。2006 年,馬斯克在計劃裏描述了特斯拉要怎麼一步一步從高端跑車開始,變成一線車企。當時特斯拉還沒有量產一輛汽車,但今天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基本實現了這個難以想象的計劃。
特斯拉取得的進展因爲一個懂技術、懂工程,全力投入的創始人,也因爲這些計劃起步於一個全球通力合作的世界。一家有能力、有野心改變世界的公司,可以在全世界範圍組織自己最需要的資源:硅谷的創新技術,包容 “瘋子” 的環境,和敢於投入 “從 0 到 1” 的技術人才;中國高效、便宜的供應鏈,高素養的產業工人和有魄力支持超級工廠的地方官員;全球的消費市場。
而最近 5 年裏,這種通過長時間市場競爭、按各自優勢形成的分工體系已受到更多非市場和效率因素的影響。各大國都希望在重要產業上變得更自給自足,不再讓命脈仰賴於遙遠的海外,特斯拉希望有所建樹的電動車、太陽能、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都處於這個範圍。
馬斯克在第三份計劃裏依然規劃了一個遙遠的未來,但它的實現難度更大了。
兩個大國共同幫助特斯拉成長爲萬億美元公司
2006 年 8 月馬斯克首次提出祕密計劃時,特斯拉成立 4 年,只有 150 名員工,正在研發第一款車 Roadster 。馬斯克主要精力仍在發射火箭上,造車更像是愛好和興趣。
作爲當時的特斯拉投資人和戰略制定者,馬斯克發佈計劃的目的之一,也是迴應當時新能源車面臨的誤解,解釋爲什麼這一新興產業能促進人們轉向清潔能源,他當時提了四步:
造跑車;
用賺到的錢造價格相對合理的車型;
再用賺到的錢造更便宜的車型;
與此同時,提供零碳排的發電方案。
那會兒人們不相信特斯拉真能給汽車業帶來什麼變化。在此之前一百年,美國沒有誕生一家上市車企。直到 2015 年,戴姆勒前董事長還在一次採訪中說:“特斯拉連車門都造不好,無法與德國的偉大汽車公司相提並論。”
特斯拉在坎坷中超額完成前三項。最先量產的跑車 Roadster 比保時捷 911 還貴,是熱愛環保的硅谷有錢人的玩具。第二項是 2012 年量產的豪華轎車 Model S 和晚它三年上市的豪華 SUV Model X,帶回研製 Model 3 資金的同時,定義了未來電動車的大致樣子。2016 年,奠定特斯拉增長奇蹟的 Model 3 來了,它和 2020 年發佈的 Model Y 迄今累計銷售超過 300 萬輛。
賣出更多車的同時,第四項目標,“提供可持續能源” 也有些進展。2015 年底特斯拉發佈了第一代面向家庭用戶的小型鋰電池和太陽能儲能系統 Powerwall,和麪向企業的儲能系統 Powerpack。之後收購的太陽能發電公司 SolarCity 則幫特斯拉在中國、美國建設了幾座光伏充電站。
這次成功,源於馬斯克的想象力、非凡的勇氣,他對技術的理解和全力投入。同樣無法忽略的是當時暢通的競爭與分工環境,以及兩個大國的支持。
2006 年的地球還是平的。北京到了籌備奧運會的最後階段,中國期待着一個更開放的環境。這年中國超過墨西哥成爲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人們相信分工的力量。
後來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沒有響應鄰國關於拋售美國兩大貸款機構債券的提議,並在之後幾年大幅增持美國國債。期間中國公司也充分享受到全球化紅利,吸納資金、技術和人力。
開放合作的大環境令特斯拉有可能調集太平洋兩邊的一切有利因素。特斯拉像當年蘋果 iPhone 重塑手機市場一樣,用新技術重新定義了汽車。但最關鍵的產品 Model 3 投產後即遇到產能問題。雖然馬斯克親自帶隊調整工廠,但在上海工廠投產前,特斯拉一直沒有完全解決產能問題、壓低生產成本,不得不長期暫停銷售最基礎的車型。
當曼哈頓的金融分析師開始估算特斯拉的錢夠燒幾周時,它開始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當地建廠的可能性。2018 年,特斯拉成爲中國首個外商獨資車企。
在上海,特斯拉得到了幾乎能獲得的所有支持:廉價土地、低息借貸、優惠稅率、緩解資金燃眉之急的過橋貸款和中國特色的效率。
佔地 86.5 萬平方米的特斯拉上海工廠土地出讓總價 9.73 億元、摺合每平方米約 1100 元,比同期上海工業用地平均價便宜近 40%。這筆錢也不用特斯拉一下子全部拿出來。2018 年以來,特斯拉在中國已獲得 185 億元人民幣低息貸款,每筆貸款利率均低於央行年基準利率。這些幫助讓特斯拉在市值暴跌、無力融資的時候能夠投建新工廠,躲過了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
上海工廠從奠基到落成啓用耗時不到一年,是特斯拉迄今爲止投產最快的工廠。其在德國柏林和美國奧斯汀的新工廠從開建到投產分別花了 28 個月和 21 個月。馬斯克多次提到上海工廠的重要性。
截至本週三,特斯拉累計製造 400 萬輛車。其中,第一個 100 萬輛耗時 12 年,第二個 100 萬隻用了 18 個月 —— 上海工廠已經開始運轉。到收穫第四個全球百萬產量時,特斯拉只用了 7 個月。
期間中國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出口、稅收、就業和產業鏈迭代。圍繞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批本土供應商成長起來。其大賣也促進本土汽車品牌在技術換代之際的爆發式成長。
第二次計劃,撞上了全球脫鉤
2016 年 7 月,馬斯克又一次發佈博文,揭開第二份祕密計劃(Master Plan, Part Deux)的目標:
創造驚人高效的、配備集成儲電功能的、美觀的太陽能板;
擴充電動汽車產品線,滿足各細分市場需求;
通過大量的車隊學習功能,開發出比人類手動駕駛安全 10 倍的自動駕駛技術;
讓車輛在閒置的時候,自己開出去賺錢。
目標 2 實現得相對順利。特斯拉發佈了皮卡和重卡,雖然沒有如期交付。但另外三個目標,無論是能源還是自動駕駛,特斯拉不再有 “上海速度”。
後兩個目標基於當時人們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可以代替人開車的浪漫想象。到 2022 年,包括馬斯克在內的技術先驅和投資者已經承認自己高估了自動駕駛的發展速度。
但馬斯克期望甚高的能源業務進展不順。特斯拉在 2016 年 6 月正式收購 SolarCity,當年 10 月,又在洛杉磯發佈了太陽能屋頂 SolarRoof。
馬斯克曾多次宣稱,特斯拉能源業務的規模未來會超過電動車。6 年過去,能源業務仍只佔特斯拉營收的 1.5%。
發展尤其波折的是太陽能屋頂。2017 年三季度,特斯拉太陽能發電量達到 109 MWh,此後不再明顯增長,並多次跌破 100 MWh。
馬斯克曾預計到 2019 年,特斯拉每週能鋪設 1000 個太陽能屋頂,但據新能源行業媒體 Electrek 報道,2022 年二季度特斯拉每週仍只能鋪設 20 個太陽能屋頂。由於太陽能板供應短缺,太陽能屋頂鋪設一度在 2022 年中止。
能源目標推進緩慢有技術原因。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和成本受制於材料技術。目前主流的晶硅方案只是一個過渡的技術路線,發電系統只能將 29.7% 的能量轉換爲電力。而煤電、水電的轉換率分別能到 40% 和 60%。理論上有新的材料可以將太陽能發電轉化率提升到 44% 以上,但目前無法商用。
突破這些技術瓶頸需要創新的方法。人才自由流動的環境更利於這種創新。但現在不是了。
在第二期計劃發佈這一年,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全球合作環境很快改變。技術人才的流動減少。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跨國合作可能觸發執法機構調查、CFIUS 審查。
技術基礎設施也在分裂。芯片技術、高端商用 GPU 今天已經被列入美國的出口管制名單。人工智能算法被列入《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全球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都有對數據離境的管制,審視外資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
各國更傾向或不得不主要依靠自己的人才、市場和能力去解決技術難題——去達成此前全球通力合作尚未實現的技術突破。
即使不考慮技術合作,全球分工也本可以讓特斯拉的太陽屋頂更便宜,從而打開更大市場、支持後續研發。但關稅壁壘降低了這個生意的效率。
貿易衝突爆發後,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徵收超過 40% 的關稅。2022 年一季度,特斯拉在財報中稱,“某些太陽能組件的進口延遲超出了我們的控制”。
2022 年 12 月,美國宣佈對部分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光伏組件進行避稅審查,封上了部分中國產品經東南亞轉運美國的漏洞。
更少的合作,更高的目標
“我希望今天不是特斯拉的投資者日,而是地球的投資者日,” 馬斯克今天發佈的宏大目標是特斯拉不可能獨立完成的。
新目標需要製造更多的儲能電池、建設更多的綠色發電設施(主要是光伏板和風力發電機)、生產更多電動車以全面替代燃油車、造電動飛機和船舶等。這個計劃將徹底改造人類獲取、儲存、利用能量的方式。
第一步是讓所有汽車變成電動的。馬斯克估算,特斯拉一家公司每年要造 2000 萬輛電動車——豐田的兩倍。而全球所有的公司需要總計造出 14.4 億輛電動車才能替換目前的交通工具。
支持這一願景,需要 240 TWh 儲能電池。按現有電池產能計算,需要生產超過 200 年。馬斯克認爲,這個目標不需要大量採礦,實現它只需要全球 30% 的鎳,它還需要鐵,但馬斯克不擔心鐵,鐵是地球上最多的元素。
但按照現有的鋰電池技術來看,這個計劃還要用掉全球探明的 80% 左右的鋰資源。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羣測算,地球上的鋰資源只能生產 300 TWh 鋰電池。而且儲能鋰電池的使用壽命只有 15-20 年,目前大部分廢舊電池中的鋰沒有得到有效回收。人們要大幅提升電池回收水平,並且找到其他技術方案,例如鈉離子電池等,纔可能保證地球上持續存在 240 TWh 的電池。
爲了充滿這些電池,馬斯克認爲人類應該建設 30 TWh 以上的綠色發電設備。達到這個數字所需的光伏板會鋪滿地表 0.2% 的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
還有錢的問題。馬斯克認爲,實現這個目標需要 10 萬億美元投資。“相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這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馬斯克說。
美國一年 GDP 超過 23 萬億美元。但中美兩個網約車巨頭總計不過融資數百億美元、核聚變研究數十年從政府和商業機構獲得的投資不到 500 億美元、臺積電一年的設備廠房投入不過 300 多億美元。上一個此等規模的單項投資,可能是持續 20 年的反恐戰爭。
如果馬斯克的宏偉願景能實現,地球將如他所說,變成另一個世界。但實現這個目標可能的前提是,地球先變成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