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EigenLayer 引入了重新抵押的概念以來,重新抵押的熱度也水漲船高 ,逐漸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並且EigenLayer在幾個月內鎖定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總價值。而且現在市場上似乎又達成了共識,都覺得EigenLayer 會成爲今年最有利可圖的“空投挖礦”項目之一。要不說你懂我懂他不懂,這樣的買賣纔會有人賺錢。我最開始看到EigenLayer的時候就覺得是Lido的仿盤,沒啥可看的,但是最近發現他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EigenLayer 發明了“重新抵押”的概念,這樣能夠在共識層上使用 ETH把加密經濟安全性擴展到構建到合約層上面的其他應用程序。作爲用戶也可以選擇“重新質押”其原生ETH或選擇流動質押的ETH,這樣還能獲得額外的收益獎勵。

其實EigenLayer 的業務模型很簡單——平臺把構建在智能合約層之上的應用程序或者是他們自己所謂的“主動驗證的服務”所產生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這一部分服務可以是任何東西,從預言機、排序器網絡甚至彙總。

這個模式是真的和龍頭的流動質押協議 Lido非常相似,因爲這兩種協議都通過從產生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來產生收入。主要區別在於 Lido 從存入平臺的 ETH 產生的本機收益中抽取一部分;而 EigenLayer 則是抓取構建在其之上的附加服務所產生的收益。

再通過lido的一些收入數據我們對比一下,Lido 目前可以從大概 200 億的總 TVL 中產生了接近 9000 萬的年化營收費用。Lido 目前的FDV接近 30 億 。也就是和收入和FDV相差30倍。

 

但是, EigenLayer 和 Lido之間還是有關鍵的區別,首先,Lido 的現金流產生能力將隨着收集的ETH 數量線性擴展;但 EigenLayer 不會。它還是需要在 EigenLayer 上構建多個應用程序,以使智能合約層產生正現金流。這種需求側驅動的動態可能是盈利的主要障礙,而Lido是一個供應驅動的業務, Lido是通過收集資產來盈利。

 

因此,有人可能會認爲 Lido 和 EigenLayer 不應該具有相同的費用倍數,因爲這兩種應用程序的增長情況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EigenLayer 的總目標市場相對來說我感覺是還沒確定;從正常理論角度看,我是做業務的,需求肯定不能夠被自己限制,本身就是做安全性的平臺,並且從平臺獲得正向收益,所以可能會有無限的應用程序正在從 EigenLayer 上獲取安全性。

Tia是另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與 EigenLayer 相媲美的市場。但是,這個地方要圈重點,在EigenLayer上有一個驗證服務——EigenDA,他的業務很容易和Tia搞混,實際上也是一個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

Tia是進行 DA 採樣。Tia網絡中的每個 DA 節點都必須存儲所有數據,就是因爲這個模式,導致Tia的數據存儲量很大。所以,Tia又增加了一個叫做 Halo Network 的輕節點網絡,就是用來證明每個 DA 節點仍然保存着數據。如果 DA 節點無法證明他們擁有數據,他們的 $TIA 代幣權益將被削減。畢竟,Celestia 是一個成熟的鏈。但是在這我們考慮一下 Celestia 實際提供的服務 - 他們實際上是在向 Rollups 出售一個共識層,這個共識就是衆多DA構建的數據庫,並且這一層還具有更便宜的數據可用性成本。所以,Celestia 是在安全需求中積累價值,這樣確保他的生態系統中的集體資產價值。

DA節點必須確保它們存儲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所需數據;否則他們就會被砍掉。換句話說,Celestia其實是一家“銷售”賣的就是安全。

EigenLayer 說到底也在銷售“安全”,但是這個安全是指發生意外事件時,一些加密經濟價值將被放棄。正如前面提到的,流動質押的 ETH 可以重新質押,以將加密經濟安全性擴展到網絡上的應用程序;利益相關者正面臨額外的“削減”風險。應用程序正在有效地將加密經濟的大部分外包給來自 EigenLayer 的重新抵押的 ETH。

EigenLayer 和 Celestia 提供的基本功能之間肯定存在一些重大差異;但本質上,這兩種協議都從加密經濟價值中獲利或積累價值。這種屬於我們自己的心理框架結構中,但是還是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或根本性差異,可能會影響公平估值。

再回到剛纔說的出售安全問題,首先是“安全”從何而來的區別。Tia是引導自己的驗證器集,並且通過本機代幣通脹向驗證器支付費用,這樣“保護”網絡並提供共識;而 EigenLayer 從願意承擔更多削減風險的重試者那裏獲得“集合安全”。

然後就是一個誰買單的問題,如果出現問題時誰來負責。EigenLayer 將承擔更多風險,並且當滿足自定義條件時,他們以 ETH 計價的“權益”將被大幅削減。對於 Celestia 來說,這更加簡單,因爲如果 DA 節點無法提供所需的證明,他們的權益將被削減。如果未來有一種代幣,與 Celestia 相比,EigenLayer 的代幣不應該積累那麼多價值。

我覺得 EigenLayer 的定價應該更接近 tia,而不是 Lido,雖然它們的業務和收入模式非常相似。但是在估值上,更偏向tia。雖然Celestia 從發佈時的 2 u上漲到 17u,我是看不懂這個操作,但還是要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Celestia 生態系統已經成熟,Rollups 實際上是採用了他們的技術,比如 Manta Network。這也有可能是Celestia開始通過利用“安全”的需求來積累更多價值的原因。

雖然EigenLayer 不是“銷售”網絡本身引導的安全性,但是他們成功地把產品商品化,並通過銷售給有需要的應用程序來實現商業化,圍魏救趙的做法讓他們再回後面的發展中可以避開資金的流失,進而保證應用再平臺上開發的安全,從而保證他們的安全性,這個飛輪效應這樣看其實也能實現。

後面就是要看EigenLayer什麼時候決定推出自己的治理代幣,到時候我們再研究,寫這篇的時候大盤還在往下走,借這個機會簡單說一下,4.2K的月線壓力打破後,後面再上漲就可能是等月線啓動,但是中間再有像銘文這種新敘事,新的代幣分發模式,還是要關注,不必在意大盤走勢。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