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的故事始於 12 世紀,由一位名叫萊昂納多·斐波那契的意大利數學家開始。他出生於意大利比薩,受過算術和幾何學教育。他一生遊歷廣泛,在歐洲和北非的不同國家學習數學。

斐波那契在 1202 年出版的《算盤之書》一書中向世人介紹了被稱爲“斐波那契數列”的數字序列。該數列以 0 和 1 開頭,後面的每個數字都是前兩個數字之和。例如,該數列爲 0、1、1、2、3、5、8、13、21、34 等。

斐波那契還向世界介紹了今天使用的十進制數字系統(基數爲 10)。此前,大多數人使用羅馬數字系統(基數爲 7)。他還研究了無理數和比例的性質。

斐波那契數列用於數學和科學的許多領域,包括幾何、概率、統計和物理學。它也存在於自然界中,例如水果、樹葉和貝殼中的螺旋線的形成。

斐波那契於 1240 年在比薩去世,但他對數學的貢獻至今仍被人們銘記。斐波那契數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斐波那契數列被用來模擬兔子種羣的增長。斐波那契提出的問題是:“一對兔子被放在一個荒島上。它們在兩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繁殖,生下一對幼兔,幼兔也在兩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繁殖。求一年後會有多少對兔子。”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斐波那契使用斐波那契數列來模擬兔子種羣的增長。他從一對兔子(0,1)開始,將前兩個數字相加,得到數列中的下一個數字(1、1、2、3、5、8、13、21、34 等)。數列中的每個數字代表一定時間後存在的兔子夫婦總數。

這個問題展示了斐波那契數列如何用於模擬人口增長以及如何應用於經濟學和生物學等其他領域。斐波那契數列與自然界中存在的黃金比例有關。

是啊,我們正在談論兔子,圖表留到另一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