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十幣可稱侯
128天前,我出了一期視頻,講比特幣減半,預測減半後幣價會漲到55000美元。
那天是2020年4月17日,比特幣收盤價格7125美元。
幾年過去,減半很快又要發生,確切的說,它將發生在2024 年 4 月或 5 月的某個時點。
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4次減半,也是普通投資者的最後一次機會,像殘陽下的古城牆口,只留拇指粗細的一道門縫。當這扇門關閉,最後上車的機會也會消失。
蕭峯當年最遺憾的,是沒能救得了阿朱,“我是契丹人,又能有什麼大業雄心?”
金瓶落井,沒有回頭箭。
我最遺憾的,就是近十年沉心創業,幣還沒囤夠,遊戲卻要結束了,這也是種命運。
如何定義稀缺
阿拉伯一位學者賽夫迪恩·阿莫斯,他在18年寫了一本叫《比特幣本位》的書,在這本書裏面,他談了個”存量-產量”的模型,簡單的說,就是庫存和年產量的關係。
當我們說庫存,我們是在數一種商品的總數量。
年產量,是這個商品一年生產出來的總量。
兩者相除,就有了個叫SF的比值。
在圖裏,你能看到,黃金的SF是62,白銀的是22。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你要花62年的時間才能生產出和現在一樣多的黃金,白銀你需要花22年,鉑金需要0.4年,這都說明了一個事情:它們特別稀缺。
我們就開始想,這些東西是不是因爲稀缺,因此就成了貨幣?與之相反,鉑金和鈀金,它們的SF值是等於或少於1,這就說明它們並沒那麼稀缺。
事實的確如此,黃金比表裏的其他金屬保存價值都要強。
我們過日子用到的商品,比方說喫的、手機、電腦、車,它們的SF值都遠小於1,也就是說,它們從來都沒稀缺過。爲啥?就是因爲商品只要有人想要,你就能生產出來。一旦有人想要囤,價格就會上漲,這時候就會有更多的企業來生產。價格就肯定會下跌。
這就是供需平衡的常識。
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一種商品的SF越高,那麼它就越能保持價值,越不會被沖淡。
你看黃金,1972年的時候,它是46美元一盎司,2020年的時候,它新高到了1744美元一盎司,總共翻了37.9倍,那爲啥我們不多造些黃金來滿足需求呢?原因就在於黃金的開採量受制於開採技術和花費。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花的比最後掙的還多,你肯定不幹。
那麼,比特幣的SF值是多少呢?世界上已經挖了1950萬個比特幣。可是有一篇研究報告說了,實際上這1950萬個比特幣中有超過160萬個已經永久遺失。
所以,真正能夠用的比特幣,只有1790萬左右,依現在比特幣一年的產量,它的SF大約是54,和黃金差不多。
再過幾個月,比特幣的SF會漲到108,每年的通脹就只有0.9%左右,這就意味着,比特幣成了從黃金以後,人類歷史上最稀缺的財物。
減半,是改變比特幣供給關係的底層原因,不是任何其他。
而這種供給關係,決定了幣價。
有人一聽到比特幣 ETF 就腦熱,彷彿只要通過,幣價就一飛沖天,多了不得似的。
我建議你不要看媒體的標題炒作,而是看清楚裏子。
貝萊德比特幣 ETF 通不通過不重要,什麼時候通過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 比特幣 ETF 通過」的預期,作爲調動市場信心的魚餌,會逐漸形成勢能,在未來不知不覺將幣價推動至$45K以上。
你以爲還在熊市,其實熊市在你不自知的情況下就悄悄結束了。
並且這股勢能會延續,它可不是你們家的自來水管。
貝萊德和後續通過的 ETF,就像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語: ),連接了老錢和新池。這些來自傳統金融的險資體量之巨大,超過許多人想象。比特幣對他們而言不是太貴,而是太便宜,盤子太小。
蘇伊士運河浩浩蕩蕩,連結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自此,船隻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船隊從英國倫敦或法國馬賽港出發,駛向印度孟買港,滿載黃金、絲綢和香料而歸。
波斯王朝的國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500年建完了蘇伊士運河的最後一段,他在其中一塊河域立起花崗岩石碑,寫着:
吾乃波斯人,吾起于波斯而徵於埃及。吾命開此河,發於尼羅奔流埃及,止於瀚海瀕臨波斯。此河即成,埃及之舟舶可沿之直抵波斯,合吾所願。
酷炫狂拽吊炸天,這就是通道的魅力。
比特幣 ETF 的通過,影響的不是眼下,而是未來十幾年。法幣出入通道暢通無阻後,剩下的交給時間。
到2025年,或許我們真能見到$100K+的比特幣。
比特幣,逐漸演變成曼哈頓的土地,成爲一種社會等級標記物,人們選擇比特幣不是因爲它轉賬比其他幣快,而是因爲它貴。
它貴是因爲它凝結了整個加密遊戲裏最核心的共識,作爲一個價值儲存的載具,也作爲社會關係裏可供炫耀的物件,爲所有人追捧。
比特幣彰顯了你的實力、你的穩定、你的忠誠和你的信仰,它就是你北京二環裏的四合院,上海衡山路的老洋房,香港半山的別墅。
它的價值是由真正有購買力的富人階層決定,就像伯克希爾哈撒韋的A類股單股高達53萬美元,資金趨之若鶩,長盛不衰,散戶連買一股都難如登天,又如何。
十幣可稱侯。
價格錨定遊戲
如果一個人不懂幣價是如何錨定的,就沒有真正理解比特幣。
我先說說土地,再說回比特幣。
“大富翁”所有人都玩過吧,但我極少看到有人說出它的精髓。
你心裏要清楚,美聯儲的角色,類似於棋盤遊戲《大富翁》中的銀行,它的目標不是獲勝,而是提供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遊戲的進行。
對於美聯儲來說,合適的資產數量是最能使其履行職責的資產數量。
大富翁實際上是一個炒地皮的遊戲,核心是壟斷資源,遊戲結局只有一個贏家,其他玩家都是陪葬品。
勝利不來自競爭,來自壟斷。
問,一箇中央帝國的財政收入從哪裏來?
答,跟大富翁沒有區別,無非是:
國有企業
公有制土地
壟斷金融體系
對於一個集權政府,這局遊戲它只關心兩點:
1)如何用一套自上而下的官僚制度控制整個社會;
2)如何通過土地、稅收和金融系統抽傭,來養活這個官僚體系。
全世界的國家都相似,古今中外差別不大。
拿唐朝舉例,政府實行均田制,凡是男丁出生,分80畝公田,再分20畝永業田(私田)。人值壯年就墾荒納糧,行勞役,每年收成按比例上繳政府,死後,耕地就被回收。同時,皇帝也允許各地官府與衙門擁有經營性的土地和資金。
這個制度最終崩壞,因爲土地愈發集中在官僚和貴族權勢手中。
比方說在唐高宗的時候,一個叫王方翼的人佔有了很多田地,大概有幾十頃那麼多。到了唐中宗時,太平公主擁有的田地非常多,遍佈在肥沃的地區,這些土地租給貧農耕種,收成大半交給權貴,政府還要再抽一道。很多人爲了逃避苦役,都躲到鄉下。政府先是把這些逃役人的名字都登記在簿,後來乾脆下令要求逃亡的人納稅,他們要麼賣地賣房,或者是轉手給鄰居,如此循環往復,直到逃無可逃。
遊戲失敗了怎麼辦?再開一局。
所以改朝換代,農民起義,完成資源的再分配。
現代也是一樣的,東亞國家提倡的資產價值,大多和土地綁定在一起。這是政府設定的遊戲規則,載體就是房子。
而美國提倡的是資本效率,所以他們玩的全民遊戲就是股市,國民401K養老金所代表的購買力就是蓄水池。
這些都是不同的價格錨定遊戲,世界上還分散着無數類似的副本,勞力士、愛馬仕鉑金包、遊戲王卡牌、限量盲盒手辦…莫不如此。
美國紐約,夠發達,建築密度夠高吧?
然而至今仍有有超過25,000塊閒置和低利用的土地,整整25,000塊啊(圖中淺色的都是空置土地)。
甚至有人提案提到對這些土地施加3.5%的稅,從而爲城市帶來額外的4.299億美元收入。
而中國北方人口最集中的城市北京, 轄區面積1.6萬平方公里,實際建成區的只有2000平方公里,土地開發率僅12.5%,比香港還要吝嗇(25%)。
北京要想人均大別墅,其實輕而易舉,按照中國規劃標準的1萬人/平方公里,將這個城市完全開發後,可以容納1.6億人。
既然如此,爲什麼這些政府沒有一個敞開了蓋樓,大庇天下寒士?
因爲這場遊戲裏,土地是生產資料,壟斷者必須維持其稀缺性,才能讓遊戲進行下去。
什麼叫價格錨定,這就叫價格錨定。
你要贏,就必須理解比特幣在加密遊戲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