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 報道稱,根據 G20 成員國央行牽頭的 63 項區塊鏈相關實驗的數據,相當一部分項目(佔樣本的 47%)與以太坊虛擬機(EVM)兼容,這表明基於以太坊的技術棧正在被廣泛採用。此外,越來越多的項目在公鏈上啓動,這表明公共、無需許可的基礎設施並不與監管要求相沖突。

該研究強調了幾個關鍵事實。創新總是發生在邊緣,並最終被現有機構所採用。因此,阻礙創新不可避免地會縮小成熟技術的範圍。儘管央行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但他們仍然在其獨特的環境中利用來自未經許可的世界的技術。如果美國政府扼殺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領域的創新,Fedwire 通信可能仍會使用電報機和摩爾斯電碼。各國央行目前正在探索基本央行數字貨幣(CBDC)和支付項目之外的代幣化和 DeFi。這些項目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且越來越多地部署在公共、無需許可的區塊鏈上。

一些最有趣的項目包括Mariana項目,一個使用代幣化央行貨幣和以太坊Sepolia測試網絡的AMM(自動做市商)的跨境外匯項目,以及旨在建立流動性池、結構化票據的Guardian項目,以及使用以太坊第二層解決方案進行貿易融資的資產支持證券。

預測到 2024 年將有多少項目部署在公共網路上還為時過早,但預計將會出現更多項目。如前所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啟動了該領域的一些最具創新性的計畫。 MAS 是該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其行動表明,在具有無需許可的驗證器集的區塊鏈上部署專案本身並不違反制裁法。

網路效應至關重要,人們相信以太坊擁有當今主要主鏈中最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據傳,由於開發者社群的實力,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放棄了專有的企業區塊鏈,而選擇了基於EVM的區塊鏈。

開源軟體已經過考驗。目前大多數網路都運行在基於 Linux 的伺服器上,未來的金融業也不例外。加密貨幣通常具有對抗性特徵,但一個經常被低估的好處是,部署在公共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本身)上的項目無論是在安全性還是經濟設計方面都經過了重大的壓力測試。

美國雖然落後,但有機會創造一個正面的回饋循環。在樣本中,美國完成了五個公共項目,而資本市場規模明顯較小的新加坡則完成了八個項目。只要其他國家繼續使用基於 EVM 的開源軟體項目,美國就有機會成為許多最雄心勃勃的開發者的故鄉,從而處於領先地位。隨著美國技術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美國價值觀也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