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國詩人、反主流文化偶像艾倫·金斯伯格 (Allen Ginsberg) 的遺產管理人利用人工智能 (AI) 基於他豐富的文學檔案創作新作品,爲他的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斯伯格於 1997 年去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 1955 年的詩歌《嚎叫》,這首詩頌揚了對社會規範的顛覆。他的作品被廣泛認爲激發了被稱爲“垮掉的一代”的文學亞文化運動。

從 8 月 10 日開始,洛杉磯的 Fahey/Klein 畫廊將推出一場名爲“繆斯與自我:艾倫·金斯堡的照片”的新展覽,展出金斯堡收藏的照片。此外,該畫廊還將舉辦“我心中的一幅畫:艾倫·金斯堡照片中的詩歌”的預展,這是一本由人工智能使用金斯堡的文學作品訓練生成的詩歌集。

閱讀更多:藝術家如何創建 AI 數據集

該展覽將持續至 9 月,由 Tezos 基金會支持,與非同質化代幣 (NFT) 詩歌畫廊和數字社區 TheVERSEverse 合作開發。該系列利用人工智能相機將視覺圖像轉換爲文本。

該畫廊在展覽描述中寫道:“爲了慶祝金斯伯格公開的實驗衝動,此次合作利用人工智能相機‘讀取’展覽期間展出的一系列金斯伯格照片,將他對美國反主流文化的標誌性看法轉化爲詩意的迴應。這些迴應同時受到金斯伯格作品的影響,他不可否認的存在與互聯網的書面記錄密不可分,並由人工智能進行解析。”

“正如金斯伯格利用自動寫作技術和流行技術進行創新一樣,這本人工智能生成的詩集利用當代語言先鋒派,以儀式化、直觀和有意義的方式與金斯伯格的視覺和詩意白話進行互動,”它補充道。

近幾個月來,隨着 Midjourney 和 ChatGPT 等熱門工具的普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加速了。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是爲了幫助不同流派和學科的藝術家,從音樂到藝術再到基於文本的設計。人工智能工具還被用來複制特定藝術家的風格,無論是在世的還是逝世後的,儘管有人指控這些工具被盜用,未經授權竊取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