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16 週年紀念日,它由神祕的中本聰於 2009 年 1 月 3 日開採。這一歷史性事件爲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奠定了基礎。
以下是多年來塑造比特幣發展歷程的一些關鍵貢獻者和里程碑。
中本聰
比特幣創造者的身份仍然是現代技術中最大的謎團之一。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於 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發佈時首次出現,然後在 2010 年消失。關於中本聰身份的猜測從個人到集體都有。一些最受討論的理論包括:
尼克·薩博(Nick Szabo),一位密碼學家,其“比特黃金(Bit Gold)”的概念早於比特幣,常常與中本聰聯繫在一起。
哈爾·芬尼(Hal Finney),一位密碼學先驅,也是比特幣交易的首位接收者,是該項目的早期支持者。
多裏安·中本(Dorian Nakamoto)在一篇有爭議的文章中被確認後否認了參與。
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一位聲稱是中本聰的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提出了廣泛爭議的密碼學證據。
2024年HBO的一部紀錄片重新點燃了人們的好奇心,聲稱揭開了中本聰的身份,但謎團仍然存在。有些人甚至推測,比特幣的複雜性暗示它是由像NSA這樣的政府機構創造的。
比特幣的早期倡導者和建設者
除了中本聰之外,還有一些個人在比特幣的發展和普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哈爾·芬尼在早期比特幣軟件測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向中本聰提供了關鍵反饋。同樣,尼克·薩博貢獻了關鍵的理論基礎,激發了比特幣的設計。
另一個關鍵人物,韋·戴(Wei Dai),創造了“b-money”,爲比特幣提供了一些基礎思想。這些早期貢獻者幫助比特幣獲得了關注,爲更廣泛的加密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韋·戴屬於密碼朋克和自由意志主義者。90年代興起的密碼朋克運動在塑造比特幣的精神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密碼朋克(Cypherpunks)相信使用密碼學來確保隱私並抵抗中心化控制。這個運動中的重要人物,如亞當·巴克(Adam Back),爲比特幣提供了關鍵的構建塊和意識形態靈感。
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奈伊布·布克爾和更多
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MicroStrategy的執行主席,已成爲比特幣最積極的倡導者之一。MicroStrategy的積極比特幣積累策略鞏固了塞勒作爲機構採用關鍵人物的地位。該公司始終增加其持有量,將比特幣視爲對抗通貨膨脹和價值儲存的工具。
除了塞勒(Saylor)之外,像Coinbase首席執行官布賴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和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hangpeng Zhao,CZ)這樣的加密貨幣高管繼續讓BTC對全球數百萬用戶可用。
此外,薩爾瓦多總統奈伊布·布克爾(Nayib Bukele)在2021年成爲全球第一個將比特幣作爲法定貨幣的政府,這一舉動引起了廣泛關注。他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減少對傳統金融系統的依賴,降低匯款成本,並推動經濟創新。儘管全球懷疑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的反對,布克爾的大膽舉措使薩爾瓦多成爲加密貨幣採用的先鋒。
同樣,阿根廷新當選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與布克爾(Bukele)分享了將比特幣視爲經濟自由工具的願景。米萊是一位自由意志主義經濟學家,倡導貨幣之間的自由競爭,包括比特幣,作爲他更廣泛經濟改革議程的一部分。
傑克·多爾西和比特幣礦工
區塊(Block,前身爲Square)首席執行官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通過像美元成本平均(DCA)策略這樣的倡議推動比特幣的採用。他還幫助開發了先進的比特幣挖礦芯片。多爾西的努力旨在使比特幣挖礦民主化,通過DIY套件和可再生能源來源讓其變得更可及。
同時,比特幣挖礦仍然是網絡安全和運營的核心。吳忌寒(Jihan Wu)共同創辦了比特大陸(Bitmain),成爲比特幣挖礦硬件的主導玩家。他的影響力推動了比特幣挖礦的工業化。
同樣,早期的挖礦池如F2Pool和Slush Pool通過聚集資源進行高效挖礦,促進了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最近的發展也突顯了比特幣挖礦日益增長的角色:
BitFuFu在埃塞俄比亞收購了一座80兆瓦的比特幣挖礦設施,強調了該行業在新興市場的增長。
馬拉松數字公司利用肯尼亞的可再生能源爲其挖礦業務提供動力,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日本在浪費的綠色能源中貨幣化25億美元的潛力展示了挖礦的經濟前景。
然而,挖礦面臨挑戰。挪威一座城市的挖礦停滯導致電價上漲20%,而挖礦難度的增加導致礦工的放棄。
機構投資興趣和比特幣ETF的崛起
比特幣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已成爲機構投資者的一條通道,提供間接接觸比特幣的機會。美國的比特幣ETF的持有量現在已超過中本聰的原始儲備,反映了它們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和影響力。
這些金融產品吸引了傳統金融機構的重大興趣,進一步使比特幣作爲投資工具合法化。
閃電網絡:推動比特幣支付
閃電網絡使BTC支付變得更快、更實惠。Coinbase和Nubank等大型公司已將其整合,簡化了交易。然而,網絡因存在漏洞而受到批評,比如替換循環攻擊。知名律師約翰·迪頓(John Deaton)也質疑其相較於XRP賬本的替代方案的效率。
絲綢之路的聯繫
不可忽視的是,比特幣早期的惡名源於其在絲綢之路(Silk Road)上的使用,這是一個接受BTC進行非法交易的暗網市場。
儘管這種關聯帶來了不必要的關注,但它也突顯了比特幣的韌性及其作爲去中心化貨幣的潛力。FBI在2013年關閉絲綢之路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中本聰身份及其與暗網聯繫的猜測。
儘管如此,比特幣創世區塊的第16週年標誌着金融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其神祕的起源到全球的採用,比特幣的故事突顯了去中心化和財務獨立的追求。
隨着生態系統的增長,早期先驅、當前倡導者及日益增長的機構參與者的努力正在塑造其前進的道路,確保中本聰的開創性創造仍然是創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