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BTC) 今年已滿 16 歲了,標誌着它從一個不起眼的實驗演變爲一種全球金融資產。自 2009 年推出以來,加密貨幣重新定義了貨幣和去中心化的概念,影響着技術、金融和文化。
從圍繞其創造者中本聰的神祕面紗,到成爲一種價值儲存手段和支付系統,比特幣的故事是獨一無二的。爲了慶祝這一里程碑,以下 16 個關鍵事實突顯了其在過去 16 年中的影響和發展。
1. 比特幣的創世區塊包含一條祕密信息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正式出現,其創世區塊(即Block 0)被開採。與後來的區塊不同,創世區塊被編碼在比特幣的源代碼中,並沒有產生加密貨幣獎勵,這是其神祕創造者的故意行爲,中本聰。
此塊中插入了《泰晤士報》的摘錄:“泰晤士報 2009 年 1 月 3 日財政大臣處於第二次銀行救助邊緣。”這種納入既是一個時間戳,也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批評,凸顯了比特幣去中心化貨幣的目標。
創世塊。資料來源:Bitcointalk
如今,創世區塊仍然是比特幣歷史的標誌性部分,在有關其起源和目的的討論中經常被提及。它的誕生爲比特幣16年的持續運行和增長奠定了基礎,並將其轉變爲一場全球性的運動。
2.中本聰在第一筆交易中向 Hal Finney 發送了 10 BTC
2009 年 1 月 12 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向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哈爾·芬尼(Hal Finney)發送了 10 個比特幣,完成了第一筆有記錄的比特幣交易。
芬尼是比特幣的早期採用者和貢獻者,他在該軟件發佈當天就下載了該軟件,並於 2009 年 1 月 11 日發佈了著名的推文“運行比特幣”。
3. 比特幣的創造者至今仍無人知曉
比特幣的創造者(人們只知道他的化名)仍然是加密貨幣世界中最大的謎團之一。 2008年10月,中本聰發佈了比特幣白皮書,題爲《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描述了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框架。儘管有很多猜測,但沒有人證實中本聰的真實身份。
中本聰通過論壇和電子郵件與早期開發者和愛好者進行交流,幫助完善網絡,直到 2011 年 4 月消失。一些理論認爲中本聰是一個人,而另一些理論則認爲可能是一羣化名的開發者。
中本聰的失蹤使該項目交到了他的社區手中,從而促進了它今天所體現的去中心化精神。無論中本聰是誰——或者曾經是誰——他的願景創造了一種重塑全球金融的技術。
4.比特幣白皮書嵌入區塊鏈
2013 年,一位匿名人士採取了獨特的措施,將比特幣白皮書直接嵌入到加密貨幣的區塊鏈中,以保護比特幣的起源。這是通過特定交易完成的,其中包括編碼爲元數據的白皮書文本。
區塊鏈的不可變設計確保比特幣白皮書始終可供使用該網絡的任何人使用。通過將白皮書添加到區塊鏈中,個人將比特幣的原始想法與技術本身結合起來,展示了加密貨幣的創造與其去中心化系統之間的深層聯繫。
5.新BTC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稱爲Coinbase交易
每個新比特幣區塊中的第一筆交易稱爲幣庫交易。與常規交易不同,它沒有輸入,因爲它會生成新的比特幣作爲礦工的區塊獎勵。該交易包括大宗補貼(2024 年減半後目前爲 6.25 BTC)以及任何大宗交易費用。
有趣的是,流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的名字就源自這個術語,向比特幣創造新貨幣的機制致敬。儘管該術語特定於比特幣的技術設計,但該交易所的名稱反映了其與區塊鏈基本流程的聯繫。
6. 約 400 萬比特幣永遠丟失
到 2025 年,預計所有比特幣的 20%(約 400 萬比特幣)將因忘記密鑰、丟失硬件錢包或丟失帳戶訪問權限而無法訪問。其中大部分發生在比特幣的早期,當時其價值較低,並且正確的存儲實踐並未得到廣泛理解。
一些用戶忘記了他們的錢包密碼,而另一些用戶則丟棄了包含私鑰的舊設備,不知道比特幣的未來潛力。詹姆斯·豪厄爾斯 (James Howells) 在 2013 年不小心扔掉了一個裝有 8,000 BTC 的硬盤,臭名昭著的案件繼續成爲頭條新聞,因爲他資助大規模垃圾填埋場搜索以找回丟失的寶藏。
7. 第一筆真實交易花費 10,000 BTC 購買兩個披薩
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首次被用來在現實世界中購買東西。一位名叫 Laszlo Hanyecz 的程序員花了 10,000 BTC 買了兩個披薩,當時的價格約爲 40 美元。現在,愛好者們每年都會慶祝這一天,並將其定爲比特幣披薩日,突顯比特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當時,比特幣幾乎一文不值,但現在這 10,000 個 BTC 價值數億美元。該交易是通過比特幣論壇進行的,拉斯洛在那裏用比特幣換取披薩。另一位用戶接受了報價,爲自己訂購了兩份棒約翰披薩。
8. 中本聰的淨資產保持不變
截至 2025 年,比特幣匿名創造者開採的約 110 萬比特幣仍未受到影響。多個錢包存儲着這些價值約 1000 億美元的資產。
中本聰身份之謎和休眠幣繼續引發人們對比特幣起源的猜測。一些理論家認爲這些硬幣證明了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精神,而另一些理論家則認爲中本聰的缺席凸顯了該技術獨立於任何中央機構。這筆未曾觸及的財富象徵着比特幣作爲真正無需信任的金融體系的獨特地位。
9.世界上第一座中本聰雕像位於布達佩斯
世界上第一座紀念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的雕像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 Graphisoft 公園。這座青銅雕塑於 2021 年 9 月 16 日揭幕,其特點是一個戴着兜帽的人物,有着一張毫無特徵、反光的臉,象徵着中本聰的匿名性,並讓觀衆能夠看到彼此,體現了“我們都是中本聰”的理念。
2024年10月,瑞士盧加諾安裝了一座“消失”的中本聰雕像。這件獨特的藝術品位於盧加諾的恰尼別墅前,以一個在筆記本電腦上工作的不露面人物爲特色。從正面或背面直接觀看時,其設計會產生透明效果,象徵着中本聰難以捉摸的身份。
10.比特幣出現在流行電影中
比特幣已成爲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出現在《Dope》(2015 年)等電影中,其中角色使用比特幣進行在線業務,以及《Billions》和《機器人先生》等電視節目中探索比特幣的金融和革命方面。
《比特幣銀行》(2016 年)和《比特幣的興起與崛起》(2014 年)等紀錄片記錄了其起源和日益增長的影響,而 Cryptopia(2020 年)則探討了它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比特幣也出現在流行文化中,從《辛普森一家》幽默地預測其未來,到《南方公園》將其描繪成一種主導貨幣。這些描述凸顯了比特幣從一種技術好奇心到一種文化現象的歷程。
11. 比特幣交易從平流層成功發送
2016 年 8 月,加密貨幣挖礦公司 Genesis Mining 進行了一項實驗,從太空發送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使用配備比特幣錢包和比特幣 3D 模型的氣象氣球,有效載荷到達平流層 34 公里(約 21 英里)的高度。
在飛行過程中,團隊成功地將比特幣交易傳輸到氣象氣球上的錢包。這一非凡的壯舉證明了比特幣的彈性以及即使在極端條件下也能獨立於傳統基礎設施運行的能力。該實驗象徵着去中心化技術的無限潛力,展示了比特幣如何超越地理邊界,連接世界各地的用戶——甚至可能超越世界各地。
12. 60% 的比特幣挖礦現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
比特幣挖礦經常因其環境影響而受到批評,但到 2024 年,比特幣挖礦將轉向可持續發展。根據行業報告,可再生能源目前爲全球約 60% 的比特幣挖礦業務提供動力。
礦業公司越來越多地將設施設在水力發電大壩、太陽能發電場和風能來源附近,以減少碳足跡並利用較低的能源成本。比特幣礦工也在探索創新的能源解決方案,例如利用分離的天然氣或電網中本來會被浪費的剩餘能源。
13. 超過 95% 的比特幣供應已被開採
比特幣協議將其供應量限制爲 2100 萬枚,造成了類似於黃金等貴金屬的稀缺性。這種固定限制有助於防止通貨膨脹並使比特幣成爲通縮資產。
到 2025 年,超過 1990 萬枚比特幣已被開採,剩下的比特幣數量不足 110 萬枚。這種有限的供應使比特幣成爲“數字黃金”,吸引了尋求抵禦通脹的投資者。比特幣的稀缺性加劇,因爲據估計,已開採的所有比特幣中有 20% 已丟失,被遺忘在錢包中或賬戶無法訪問。
14. 機構比特幣持有量超過中本聰的儲備
截至 2024 年底,機構持有的比特幣(主要通過現貨 ETF)超過 110 萬比特幣,超過了比特幣匿名創建者的持有量。這一發展凸顯了越來越多的機構採用加密貨幣作爲合法資產類別。
貝萊德、富達等主要金融機構紛紛推出比特幣ETF,吸引了大量投資,推動了比特幣在傳統金融領域的接受。
15. 比特幣儲備提案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關注
2024 年底,有關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的討論勢頭強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都在探索其潛力。在美國,立法者和金融專家提議將部分聯邦儲備分配給該資產,稱其供應有限和不受集中控制是主要優勢。支持者認爲,納入比特幣可以抵禦美元主導地位下降的影響,並使儲備資產以及黃金等傳統資產多樣化。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已採取具體措施在儲備中採用比特幣。在瑞士,政策提案呼籲瑞士國家銀行通過納入比特幣來實現儲備多元化。同樣,由於人們對去中心化替代方案的興趣日益濃厚,德國也出現了有關歐洲央行考慮將比特幣用於其數字儲備戰略的討論。
16. 網絡彈性超過16年不中斷
2025 年,比特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里程碑:連續運行超過 16 年,沒有出現過任何一次網絡停機。這一壯舉凸顯了該資產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無與倫比的可靠性,該基礎設施由數千個全球分佈的節點和礦工維護。
與容易發生中斷和網絡攻擊的中心化金融系統不同,該網絡表現出了抵禦重大黑客攻擊、監管打擊和技術挑戰等威脅的能力。即使在交易量較高的時期,例如 2024 年末 BTC 超過 10 萬美元,網絡也能繼續安全高效地處理交易。
關於比特幣 16 週年的 16 個事實的文章首次出現在 BeInCrypto Brasil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