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一下“爲什麼大環境變了”?其實,這波由 AI Agent 引發的熱潮,基本上是在打破過去加密貨幣行業那種僵化的系統格局:
從基礎設施堆疊到 AI Agent 應用先行?
以前,如果要交付一個公鏈項目,往往得花上1到3年時間,經歷無數的開發週期,完成路線圖,然後才發佈 Token,但最終經常會發現,用戶和應用生態並沒能滿足市場的期望,很多基礎設施其實脫離了市場的真實需求。
現在的做法可能會變成:無論什麼項目,先讓 AI Agent 在鏈上跑起來。通過讓 AI 的功能、性能和體驗來驗證基礎設施的技術能力,這樣通過先行的應用來驗證市場需求,避免在沒有實際應用的情況下就急着推出解決方案。
從 VC 資本推動到社區 MEME 化啓動?
過去,VC 資本主導了那些頂級項目的誕生,一級市場的信息差使得二級市場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出現了資本互不接盤,導致項目上線後經常 FDV 太高,價格跌不停等問題。
未來的模式可能是:項目直接以開源、公共利益的方式去啓動,短期內可能沒有白皮書,甚至沒有明確的路線圖,但會有公開的 Github 庫和能看得見的產品應用,直接面向二級市場進行融資。通過 AI Agent 自主管理資產,並通過持續壯大的資產池和用戶基數,來爲項目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早期的開發者只需要持續爲項目賦能即可。
從擼空投到合作共建?
以前,很多項目方爲了吸引早期用戶和流量,會給一定的空投獎勵,用戶爲了獲得空投常常貢獻大量 Gas 費和時間,結果要麼形成了“擼一票就走”的短期文化,給項目後續運營帶來巨大壓力,要麼用戶一直接受到項目方的PUA,導致預期無法兌現,矛盾不斷。
現在的模式可能是:項目通過 MEME 化方式在二級市場啓動,設計更適合長期發展的 Tokenomics(比如 LP 手續費、交易稅等)。在這個過程中,社區用戶既是早期投資者,也是共同建設項目的參與者,最終那些願意持續陪跑的用戶,基本上都能得到回報,這樣就能實現雙贏。
從 CEX 上幣爲終局到鏈上 DEX 統治?
過去,大多數項目在進入 DEX 階段時,流通性差,用戶少,必須通過精心設計的 Tokenomics、社區口碑和增長,或者通過“勾兌”獲得 CEX 上線的機會。很多項目在上線後往往也沒什麼後勁,TGE 之後就不再有動靜。
未來,更多的項目可能會選擇直接在 DEX 階段繼續構建,並依賴鏈上流動性。雖然這會讓鏈上生態看起來有點混亂,但有實力的項目會有更大的機會通過這種“草根逆襲”的方式獲得成功。CEX 可能會逐漸轉爲流動性補充工具,而真正的市場主導會是鏈上 DEX。
從企業家“空話連篇”到創始人“嬉笑怒罵”?
以前,市場競爭激烈,頭部項目和尾部項目之間的差距巨大。頭部項目的創始人一旦成功,往往就開始搞一些公益、慈善之類的高大上活動,逐漸遠離產品和市場。
未來,項目方如果不和社區緊密互動,不始終專注產品,基本很難在市場中獲得突破。全新的市場規則要求創始人必須參與到一線工作中,“嬉笑怒罵”都得做。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會受到一些質疑,但“真實”的開發者形象比那種遙不可及的“企業家”形象可能更受散戶歡迎,至少從散戶的角度來看。
總結:這些轉變並非絕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會有各種模式的混合打法,初期肯定會有不少問題。但不管怎麼說,這些變化都是對現有僵化系統的一次突破,帶來了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