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維度:市場下跌的時機和節奏

  1. 震盪蓄勢與頂部區域:

    • 頂部區域:主力資金通常會在價格接近歷史高位時,逐步開始“出貨”。此時市場可能進入長時間的震盪整理階段,這種震盪區間往往伴隨着量能的縮小。主力資金在這個區域內通過反覆的漲跌,來洗盤、出貨,吸引散戶接盤。一般來說,這個階段時間較長,且在不明顯的趨勢下延續,誘使大部分投資者認爲市場未見頂,從而讓散戶產生恐懼心理。

    • 週期性高點:主力通常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如季度末、年末、經濟數據發佈等)將價格推高至臨界點,製造短期的市場恐慌並出貨。此時散戶大多“看不懂”,認爲市場還會繼續上漲,因此主力資金可以順利將股票或幣種高價賣出。

  2. 下跌啓動與加速:

    • 時間的壓縮:市場上升時,主力資金往往是緩慢推高,而下跌時的時間更短、更迅速。下跌的開始通常是主力資金通過短期突發性利空、黑天鵝事件、宏觀經濟數據等方式快速打壓,產生恐慌情緒。市場下跌時會出現“瀑布式”下跌,即短時間內大幅回撤。

  3. 底部區域:

    • 在下跌到一定階段時,市場上的主力資金開始出現“止跌信號”。這個階段主力資金往往開始低位吸納籌碼,價格下跌的速度趨緩,時間變得更加漫長。這個階段常常伴隨着低量震盪,市場情緒開始逐步恢復。主力資金通過長時間的低位吸籌來準備下一輪的上漲。

二、量能維度:市場的供需變化與資金流向

  1. 下跌初期的量能:

    • 在下跌的初期,成交量通常較大,表明市場出現了大量的拋盤。此時的量能高峯往往是市場恐慌的集中爆發期,主力資金通過放量下跌,形成一輪恐慌性甩賣。散戶投資者此時可能大量虧損,而主力資金卻趁機吸納便宜籌碼。這個階段,市場情緒會特別低迷,許多投資者在這個時候開始質疑市場的走勢,產生割肉的情緒。

  2. 量能萎縮:

    • 當市場逐漸接近底部時,成交量往往出現縮減。這是因爲在下跌過程中,大部分散戶都已經恐慌出場,市場上的買盤和賣盤力量趨於均衡。主力資金在此時通過低位吸納,量能通常會萎縮,但這也是一個反轉的前兆。量能的萎縮意味着市場的拋壓減輕,開始進入蓄勢階段。此時如果再配合一些利好的消息或者經濟數據,價格可能會逐步反彈。

  3. 反彈時的量能確認:

    • 如果價格反彈時伴隨着量能的逐步放大,說明市場上有較強的買盤支撐,反彈有可能成爲趨勢性的反轉,而非假突破。因此,投資者需要關注反彈過程中量能的變化。如果反彈時量能不足,意味着市場需求疲軟,價格上行可能僅是暫時的修復,隨時可能再次下跌。

三、價格維度:判斷市場價格的真實走勢

  1. 價格趨勢的變化:

    • 在上漲階段,價格逐步創新高,市場多頭情緒高漲,價格的上漲帶動了市場的資金流入,形成強勢的上行趨勢。主力資金在上漲時控制節奏,避免過快上漲。下跌階段,價格首先會突破重要支撐位,尤其是在重要的技術面支撐、均線系統或者歷史價格支撐位置上形成突破。主力資金此時通過跌破關鍵支撐位置,引發市場恐慌性拋售,價格加速下行。

  2. 突破後的假突破:

    • 在下跌過程中,主力資金有時會製造假突破。價格跌破關鍵支撐位後,並沒有得到成交量的支持,或者價格短期內迅速回升。這個時候,主力資金往往通過製造假突破的方式,讓市場誤判爲市場已經進入熊市,誘使更多投資者割肉,而主力則藉機吸納底部籌碼。

  3. 重要支撐與壓力位:

    • 在市場的下跌過程中,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重要的技術支撐位和壓力位。主力資金會在關鍵位置附近進行精心設計的操作。如果價格跌破關鍵支撐位,並伴隨放量下跌,說明市場的做空力量較大,此時可能會繼續下行。反之,若價格企穩在支撐位附近,且量能縮減,主力資金可能會藉機反攻,反轉的機會較大。

四、如何判斷何時逃頂與抄底

  1. 逃頂時機:

    • 逃頂的關鍵在於“量能放大、價格漲勢放緩”。當市場出現不明朗的經濟數據、政策變動,或者市場進入過度樂觀階段時,價格的上漲開始放緩,但成交量依然在高位,意味着主力資金正在快速出貨。此時,投資者應果斷選擇賣出,避免被主力資金“接盤”。

    • 另一種逃頂的方式是等待市場的技術信號,如價格突破長期支撐位,或者出現明顯的價格背離信號。技術面往往提前反映市場的變化。

  2. 抄底時機:

    • 抄底的最佳時機是當價格已經連續下跌,且量能顯著萎縮,市場恐慌情緒達到極致時。此時,主力資金開始吸納籌碼,雖然價格未必立即反轉,但可以逐步進入低位佈局。

    • 當價格觸及長期支撐位並出現反彈信號時,抄底的機會較大。需要配合量能確認,確保反彈具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