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erio 創始人 Michael Tong 接受吳說採訪,分享了他從傳統遊戲領域(網易、FunPlus 等)轉向 Web3 的創業歷程及其在 Web3 生態中探索的方向。Michael 詳細介紹了其公司在 Layer 2 生態系統中的佈局,包括遊戲開發、NFT 市場以及與 AI 的融合。重點項目如“Palio”及“Befriend”展示了 AI 技術在遊戲領域的應用潛力,同時探討了 Web3 與 Web2 遊戲的關鍵區別、TON 小遊戲的現象級熱潮及衰退的原因,以及 TGE(代幣生成事件)模式的多樣化趨勢。Michael 還分享了他對 AI 未來發展的願景,希望通過結合 AI 與遊戲,打造更加沉浸式、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閱讀更多:

https://www.odaily.news/post/5200632

開場介紹

Colin: 各位聽衆大家好,今天我們和 Michael 來聊聊 Web3 的遊戲相關的內容。首先 Michael,要不請你簡單地介紹一下你自己的簡歷和你現在正在做的事。

Michael: 好,大家好,我是 Michael。我有大概 20 多年的遊戲從業經驗。一開始是在網易,(夢幻西遊)的發行我是參與的,那是大概 20 年前的事了。我在網易的時間比較長,直到 2014 年正式離開,當時是 COO。實際上我在網易的董事會也一直做到 2021 年,所以在歷任的董事中,我是除了 Ben 之外時間最長的一個。

離開網易後,我自己做了一些投資和創業,也成爲了 FunPlus 的一個投資人。期間也嘗試了一些自己的小公司,比如一些女性向的遊戲項目等等。現在我在運營一家公司,叫 Xterio。Xterio 是一家致力於 Layer 2 的公司,我們的 Layer 2 生態系統中包含很多內容。我們的核心是遊戲,包括我們自己開發的遊戲和合作方的遊戲。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 launchpad、NFT 和 marketplace。

我們目前用戶最多的一款遊戲是一個 AI 原生的遊戲,叫 Palio。Palio 是在今年 4 月份,也就是八個月前上線 beta 版的。當時就已經有 800 萬個 Wallet Address,同時還創造了一千多個 BNB 的收入。最近我們推出了一款叫 Befriend 的 AI 遊戲,這款遊戲的 UAW(Unique Active Wallets)甚至比 Palio 還要多,目前的 DAU(每日活躍用戶)大概是 200 萬。這款遊戲目前還沒有開放任何收費點,因此收入還未計算在內,但玩家非常多。這就是 Xterio 的一個總體簡略介紹。

Web2 與 Web3 遊戲的用戶屬性與商業模式的差異

Colin: 那您在網易一直是做遊戲的很長時間,包括曾經是(夢幻西遊)這樣一個很經典的 IP 的負責人,然後從 Web2 的遊戲轉到 Web3 的遊戲,會不會有一個很大的反差?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一個區別呢?

Michael: 嗯,我覺得差別還是挺大的。一開始的時候,可能對 Web3 遊戲市場用戶的理解並不那麼深入,可能對這個隔一個行業的敬畏心也不足夠,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清楚需要做的事情是否對用戶精準匹配,尤其是對 Web3 用戶的一些需求理解不夠深入。但我們通過在錯誤中學習,逐步調整,慢慢地能夠做出針對不同 Web3 用戶的遊戲。

Web2 的用戶實際上有很多種分類,我喜歡用不同的場景來描述這些用戶。比如,以前在網吧的年代,一羣人可能會聚在一起玩同一個對戰遊戲,那種氛圍很嗨,大家會互相喊叫,比如當年的(魔獸世界),大家會一起打副本,現場的互動氛圍非常強烈。然而,後來到了 PC 和手遊時代,這種場景化的氛圍有所削弱,手遊玩家更多偏向休閒,尤其是老一輩的人,他們玩手遊主要是用來打發時間。

我有一個很有名的朋友,他是(黑與白)的遊戲製作人,他曾說,很多人玩三消遊戲並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因爲這是他們的一種習慣,就像睡覺前喝一杯紅酒一樣。通過這種習慣,他們能夠放鬆下來併入睡。

Web2 的遊戲類型很多,而 Web3 遊戲則有其獨特的特徵。現在很多 Web3 遊戲一開始都會採用一些“Play to Earn”的模式來吸引用戶,通過某些賺錢的方法讓玩家參與。我覺得這很正常,實際上 Web2 也有類似的模式,比如小說平臺通過廣告收入吸引用戶。然而,如何將這些用戶吸引進來並實現有效的轉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從“掙錢”到“消費”的轉變,也是一個關鍵的探索點。在 Web2 遊戲中,我可能在這方面的經驗稍顯不足,但在 Web3 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以我們在 AOD(Age of Dino)遊戲中的實踐爲例,很多人以爲做 Web3 遊戲就是簡單地利用某些機制來引導用戶進行“farming”(產出收益)。但我們發現,有很多玩家其實非常懂得玩遊戲,他們可能是大戶,不僅買我們的 NFT,而且真正進入遊戲後成爲聯盟中的關鍵玩家。

這些玩家不僅帶動了其他玩家一起玩遊戲,還通過擊敗其他聯盟來提升遊戲的競爭性。他們會投入大量資金去升級自己的裝備、基地等。我認爲,這某種程度上體現了 Web3 遊戲中的轉化機會。這種深度參與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到的重要現象。

TON 小遊戲的崛起與持續發展的挑戰

Colin: 其實今年比較火爆的遊戲熱點還是之前的 TON 的小遊戲,不知道你們那個時候有沒有關注,以及你怎麼看待 TON 的整體遊戲現象?它從突然的火爆到現在有點曇花一現的感覺。

Michael: 嗯,我是這麼看待這個事情的。TON 的關鍵點在於,它成功地將 Telegram 內的用戶轉化爲 Web3 用戶。我覺得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爲如果你問目前在哪個社區或平臺上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最多,答案大部分是 Telegram。當然也可以提到 Discord,但 Telegram 的使用人數肯定更多。

Telegram 本身的用戶羣中有很多已經瞭解 Web3,或者至少對加密貨幣有一些接觸。這使得他們的用戶羣體很容易被轉化爲 Web3 的真正用戶,例如開始參與虛擬貨幣的交易等。從這個角度來看,TON 的轉化路徑非常成功。但問題是,這些被轉化的用戶是否真的對遊戲感興趣,尤其是休閒遊戲?這涉及到用什麼樣的遊戲來留住這些用戶,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目前來看,TON 的熱度似乎有所冷卻,但我也不確定具體的答案。畢竟在這個領域我們做得並不多。然而,我認爲這種挑戰是必然的。以 STEPN 爲例,它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爲它是一雙跑鞋,而是因爲它實現了一個破圈的現象。它在某個特定領域內達成了轉化,這纔是關鍵。但它的成功並不是因爲用了某個題材或某種模式,而是因爲它找到了特定的轉化點。從目前來看,我們還沒有看到另一個能夠像 STEPN 一樣破圈的爆款項目。

這也說明,這類挑戰是非常困難的。TON 的小遊戲同樣會面臨類似的難題。當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像 STEPN 一樣快速推出另一個破圈的項目,哈哈。

Colin: 是啊,STEPN 的確是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它將跑步、走路和一些像賭鞋這樣的外部元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偶然的現象。不過遺憾的是,後續他們沒有沿着 IP 或長期發展的方向走,而是走上了一個偏向龐氏模式的路徑,導致後來的發展逐漸消退。這確實是行業中一個可惜的現象。

Michael: 是的,不過他們後面也推出了一個叫 Gas Hero 的項目,但似乎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Colin: 是的,感覺大家並沒有特別關注這個項目。

Michael: 嗯,是挺難的。我覺得這確實是個很大的挑戰,哈哈。

Xterio 在 AI 領域的探索

Colin: 像你們最近的一些進展,我看你們的項目可能會往 AI agent 這方面發展,就這個你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Michael: 好啊,其實關於 AI,我可以說很多。那我就說說最長的版本吧。其實可以追溯到 DeepMind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時推出的 AlphaGo。當時 AlphaGo 戰勝了圍棋選手,我自己就是一個圍棋愛好者,雖然棋力一般,但非常喜歡研究,比如看李昌浩的手筋、吳清源的生平等等。

但在 AlphaGo 戰勝所有頂級圍棋選手之後,我對圍棋高手的崇拜就完全跌落了,覺得 AI 比人類強太多,完全沒有還擊之力。只有李世石是唯一一個贏過 AI 一局的人類,但之後再也沒有了。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關注 AI 相關的事情。

後來,我也會玩一些基於 AI 的遊戲,比如 ChatGPT 3 上的一些遊戲,但當時的遊戲質量並不高。直到 MidJourney 的出現,我非常喜歡,也在 Twitter 上分享了很多自己生成的作品。從 2022 年 11 月到 12 月,隨着 ChatGPT 的發佈,我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把 Web3 和 AI 結合起來。

我們最早的 Palio 的構思完全是我個人的想法,但爲了實現它,我需要找到既對 Web3 又對 AI 有興趣,並且有能力做遊戲的夥伴。這花了我很長時間,最終組成了團隊,共同推進這個項目。

今年 4 月,我們上線了 Palio 的 Beta 版本。我們爲玩家訓練了一個專屬的圖像模型,玩家可以用它生成自己風格的寵物,並將其 mint 成 NFT。我們還與合作伙伴 Reka 合作,他們的團隊核心成員來自谷歌 AlphaGo 項目。我第一次見到他時,覺得他太厲害了,這種合作讓我覺得非常興奮。

Palio 的第一代“情感引擎”(Emotional Engine)就是通過這種合作完成的。這款引擎是一個情感伴侶的系統,在上線時吸引了 800 多萬地址,其中有 40 萬付費用戶。我們設計了收費點,但不會讓玩家花很多錢就可以主導遊戲,比如大規模獲取 farming 點。

我們希望 Palio 能夠成爲一個 IP,然後通過不同的遊戲進一步傳播這個 IP。到今年 1 月,我們計劃發佈一個 Beta 版本,讓早期購買 NFT 的用戶可以優先體驗。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繼續與 Reka 合作,推動引擎的迭代。

另一個項目 Befriend 是一個更簡單但同樣有趣的玩法。它的背景故事是關於 AI 如何逐漸統治人類,而玩家需要學習與 AI 溝通,提升好感度以繼續生存。這個遊戲的每個機器人和場景都非常有趣,玩家與 AI 的互動有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們希望 Befriend 能夠成爲一個平臺級的產品,不僅提供 AI agent,還能爲用戶創建背景故事、事件和情景,這種組合會帶來更多的故事和玩法。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一個真正的平臺級產品,這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時間。而長遠來看,我認爲 AI 的潛力不僅僅在文字、圖片或音樂生成,而是像哆啦 A 夢一樣,成爲你的導師、朋友,甚至幫助你完成各種任務的超級機器人。

我覺得 Xterio 有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在訓練模型時,也在探索 AI 的視覺、聽覺能力,包括識別用戶的表情和語音,甚至有自己的情感和行爲方式。這是一個遙遠但值得努力的願景,我相信 Web3 和 AI 的結合可以讓這一目標更接近現實。

AI Agent 與遊戲結合的發展潛力

Colin: 不過現在我們看到 AI agent 和遊戲的結合好像還不是特別多,大部分應用主要集中在發幣上,對吧?比如 memecoin,它的功能目前也比較單一,可能在發幣過程中實現一些自動化,比如 Twitter 上的聊天機器人。你們是怎麼考慮將 AI agent 和遊戲結合起來的呢?

Michael: 嗯,我覺得是這樣的。先簡單點評一下這個現象吧,其實我也用自己的錢包嘗試過這些功能,哈哈哈。我覺得這裏大概有兩條路徑。第一,有些項目通過發幣來建立社區,這樣的確會有一些人賺錢,然後他們再用這些資源來完善功能。

第二是把 AI agent 的功能直接應用到遊戲裏。其實,我也看過一些項目,它們在某些程度上已經嘗試了這個方向。具體來說,AI agent 可以被設計成遊戲內的 NPC。這種方式我覺得挺不錯的。AI agent 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不同的遊戲,就可以承擔 NPC 的角色。

未來,我認爲 AI agent 有可能進一步作爲遊戲內容的一部分。比如說,有些遊戲內容不足,真人玩家數量也有限的情況下,AI agent 可以先填補這些空白。即使真人玩家進入得較晚,他們也可以直接和 AI 一起玩,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遊戲的可玩性和互動性。

這是其中一種結合方式,也是一種快速降低遊戲內容製作成本的有效方法。當然,有時候量變會帶來質變。當這種結合應用到足夠多的場景時,它可能會改變整個遊戲的玩法和體驗,帶來全新的感受。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TGE 模式的多樣化趨勢

Colin: 那你們這個項目馬上可能會開始相關的 TGE 工作了。這方面的工作目前進行得怎麼樣?還順利嗎?能否向社區或者讀者簡單介紹一下?

Michael: 可以,我覺得目前還是比較順利的。今天是 24 號,我還能坐在一個好的咖啡廳裏挑禮物送給同事和合作夥伴。哈哈,如果不順利的話,我現在估計應該在家忙得不可開交了。

所以整體來說還是挺順利的。我們計劃正式公佈時會第一時間向社區發佈信息。其實,我們現在的 Befriend 活動也比較直接,就是希望大家趕緊上車,哈哈。

Colin: 瞭解。說到 TGE,其實今年的整體模式確實有很大的變化。比如說,幣安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上幣選擇了,但如果要上他們的 Launch Pool,可能需要支付很多幣。相對而言,更多人開始爭取 BYBIT、Coinbase、Upbit 這樣的組合路線,而且效果好像也不錯。此外,最近像 Hyper 這種項目,它完全不依賴中心化交易所,自行發幣,結果直接衝到了非常高的市值。你個人或者你們團隊對於現在這種 TGE 模式的多元化有什麼看法?

Michael: 我覺得,首先,不同的方法肯定是對項目方更有利的,因爲這意味着更多的選擇。其次,我們也需要通過數據來了解具體的表現和效果,而不能僅憑感受或者表面判斷。

舉個例子,有時候大家可能會認爲某些交易所的上幣表現很差,但當你看了具體數據後,會發現情況可能並不是這樣。例如,有些項目通過 BYBIT 和 Upbit 上線表現很好,大家就會覺得這種路徑特別優秀。然而,同樣路徑的其他項目如果失敗了,可能罵兩天大家就忘了。

所以,我的觀點是必須依賴客觀數據來判斷。不同方法各有優劣,但它們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項目。即使同一種方法,有時候效果也參差不齊。有些項目表現出色,而有些項目則可能失敗,這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