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hib到$PEPE,“社區幣”爲何如此吸金?
首先,社區幣天生自帶平民氣質——單價低到讓人沒有“買不起”的心理障礙。你看Shib,它剛上線的時候便宜到像沙子,一個小散丟幾百塊進去都能變成“億萬富翁”餘額。窮人玩的起,想象空間又無限,入局門檻低得簡直是爲炒作鋪平了道路!
“爲Doge打工!”“買$PEPE就是爲互聯網文化投資!”聽聽這些口號就明白,社區幣能快速聚起人心,靠的不是技術,而是羣體歸屬感。這些幣往往以“熱梗”或者“草根反擊”的情懷爲故事,一旦有幾個意見領袖開始狂吹,社區氛圍直接拉滿。
舉個例子,當年Shib喊着挑戰Doge,憑什麼能引爆流量?就是因爲很多散戶想複製Doge那種“草根逆襲”的神話。PEPE也是一樣,靠“青蛙梗”成功圈粉了整個互聯網文化圈子。
社區幣漲起來有多可怕?上千倍、甚至上萬倍的神話不是空穴來風。這種漲幅給散戶造成極大的心理暗示:“萬一我成了下一個幸運兒呢?”暴漲暴富的誘惑,讓越來越多的人涌入,資金不斷接力,價格越炒越高。
別以爲社區幣全靠情懷就行了,背後可都是莊家的老手段。從初期的價格壓盤,到社區資金引導,再到社交媒體上的精準KOL營銷,幾乎每一步都寫着“操盤必備指南”。再加上一些不透明的銷燬或鎖倉機制,演個“暴富神話”簡直熟練到家。
當社區幣站在風口浪尖,每個人都害怕“錯過下一個Shib”。只要大V開始吼“這是機會,錯過即後悔一生!”情緒一發酵,整個市場彷彿着了魔——先進去的人變現,後進去的人擡轎。懂嗎?這就是經典的資金遊戲,而這類遊戲非常擅長利用人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