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PANews

從曾經的明星公鏈Fantom到如今的Sonic Labs,在這條Layer1鏈上,2024年可謂大刀闊斧的一年:基金會更名、主網升級、代幣換幣。Fantom試圖用一系列動作完成“二次創業”。不過,從TVL跌至不足1億美元、增發爭議不斷,到跨鏈安全陰影尚未散去,Sonic依然面臨諸多質疑和挑戰。新鏈的高性能能否兌現?換幣與空投能否挽救生態?

講性能故事,借亞秒級公鏈重返市場

2024年12月18日,Fantom基金會正式更名爲Sonic Labs,並宣佈Sonic主網 上線。作爲以亞秒級交易速度著稱的新公鏈,性能自然成爲Fantom最重要的技術敘事。12月21日,上線僅三天,官方數據顯示,Sonic鏈上已經產出了100萬個區塊。

那“快”的祕訣究竟是什麼?據官方介紹,Sonic對共識層和存儲層都做了深度優化,引入了實時修剪(Live-pruning)、節點同步加速、數據庫減肥等技術手段,使得節點可以以更輕的負擔去確認並記錄交易。官方稱與舊的Opera鏈相比,節點同步速度提升10倍,大規模RPC節點的成本可降低96%,爲真正的高性能網絡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高TPS”在公鏈競爭中雖已不算新鮮,卻依然是吸引用戶與項目方的核心指標之一。快速、流暢的交互體驗通常能夠降低用戶對區塊鏈的門檻,也爲複雜合約、高頻交易、元宇宙遊戲等應用場景提供可能。

在“高性能”之外,Sonic表示全面支持EVM,併兼容Solidity與Vyper等主流智能合約語言。表面上看,“自研虛擬機vs.兼容EVM”一度是新公鏈的分水嶺,然而Sonic選擇了後者,這樣做的好處是,開發者遷移門檻低,只要是原本在以太坊或其他EVM鏈上編寫的智能合約,無需大改就能直接部署到Sonic,節省了大量適配成本。

面對競爭激烈的公鏈市場,放棄EVM往往意味着要重新培育開發者與用戶。顯然,Sonic希望在強性能的基礎上“順手”繼承以太坊生態,讓項目最快速度落地。從官方問答來看Sonic團隊也曾考慮過其他路線,但基於對行業慣性的判斷,EVM仍是最具“最大公約數”意義的選擇,有助於在初期迅速積累應用數量與用戶基礎。

此外,Fantom曾經在Multichain事件當中就因跨鏈栽了跟頭,因此,Sonic的跨鏈策略同樣備受矚目,官方的技術文檔中將跨鏈的Sonic Gateway單獨列爲一個重點技術,並特別介紹了安全機制。Sonic Gateway採用驗證者在Sonic與以太坊兩端運行客戶端的方式,具備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Fail-Safe”保護。“Fail-Safe”機制的設計較爲特別:若橋14天無“心跳”上報,則可在以太坊端自動解鎖原資產,保障用戶資金;默認每10分鐘(ETH→Sonic)、1小時(Sonic→ETH)進行打包跨鏈,亦可付費即時觸發;Sonic自己的驗證器網絡通過在Sonic和以太坊上運行客戶端來操作網關。這確保了Sonic Gateway與Sonic鏈本身一樣去中心化,消除了中心化操縱的風險。

從設計上來看,Sonic的主要更新還是希望通過萬級TPS、亞秒級結算、EVM兼容等“硬件配置”吸引新一輪開發者和資金,讓這條老牌公鏈以新的形象和性能重回市場視野。

代幣經濟學:左手增發,右手銷燬

實際上,目前社區討論最多的話題其實是Sonic的新代幣經濟學。一方面,1:1兌換FTM的模式看起來相當於平移。另一方面,6個月後的空投計劃相當於額外增發6%的代幣(約1.9億枚)也被社區認爲是稀釋代幣價值的做法。

Sonic在剛上線時,設置了與FTM同樣的31.75億枚初始供應(總量),保證老持幣人可以1:1獲得S。但仔細研究會發現,增發或許只是Sonic的一部分,在代幣經濟學中也蘊含了不少關於總量平衡的做法。

在官方的文檔中顯示,從主網上線六個月後開始,每年將爲網絡運營、營銷、DeFi推廣等用途增發1.5%(約4762.5萬枚S),持續六年。但如果某一年沒有用完這部分代幣,就會被100%銷燬,確保只把增發部分實際投入建設,而不是囤在基金會。

在最初四年裏,Sonic主網的3.5%年化驗證者獎勵主要源自Opera未使用完的FTM “區塊獎勵份額”,這樣就能避免啓動初期即大量鑄造新S,造成惡性通脹。四年後,再按照1.75%的節奏恢復新代幣的增發,用於支付區塊獎勵。

爲了對衝這部分增髮帶來的通脹壓力,Sonic設計了三種銷燬機制:

Fee Monetization Burn:如果DApp未參與FeeM,用戶在該應用產生的交易中會將50%的Gas費直接銷燬;相當於對“不加入合作分成”的應用徵收更高的“通縮稅”,鼓勵DApp主動參與FeeM。

Airdrop Burn:空投的75%份額需要270天歸屬期才能完全獲取;若用戶選擇提前解鎖,會損失一部分空投份額,這些被“扣下”的份額將直接銷燬,從而減少S在市場上的流通。

Ongoing Funding Burn:用於網絡發展的1.5%年增發,若當年用不完,剩餘代幣也會100%燒掉;這樣可以避免基金會囤幣,也限制了某些成員對代幣的長期擠佔。

整體來看,Sonic試圖通過一手“可控增發”來保證生態發展經費,一手多點“銷燬”來抑制通脹。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FeeM機制下的“燃燒”,因爲它與DApp的參與程度、交易量直接掛鉤,意味着越多應用不參與FeeM,鏈上通縮力度就越大;反之,FeeM應用多了,“通縮稅”減少,但開發者分成會增加,形成一種在分潤與通縮之間的動態平衡。

TVL僅爲巔峯時期的1%,返錢+空投能否奪回DeFi勢頭?

Fantom團隊曾經在2021~2022年牛市風光一時,但過去一年裏Fantom的鏈上表現並不理想,Fantom目前的TVL僅剩9000萬美元左右,位列DeFi公鏈第49名,在巔峯時期Fantom的TVL值曾高達70億美元左右。目前的數據僅爲高峯期的1%左右。

或許是爲了重振DeFi生態,Sonic特別推出Fee Monetization(FeeM)機制,聲稱可以把最高90%的網絡Gas費返還給項目方,讓他們在無需過度依賴外部融資的情況下,依託鏈上實際使用量獲得持續收益。這種模式借鑑了Web2平臺“按流量分成”的做法,希望鼓勵更多DeFi、NFT、GameFi等開發者來到Sonic並留存下來。

此外,官方另設2億枚S代幣空投池,並推出了兩者玩法:Sonic Points,鼓勵普通用戶在Sonic上積極交互、持有或在Opera上積累一定歷史活動;Sonic Gems,面向開發者的激勵,鼓勵他們在Sonic鏈上推出吸引人且有真實使用量的DApp。空投所用的這部分S也融入了“線性歸屬+NFT鎖定+提前解鎖銷燬”等機制,試圖在空投和中長期粘性之間找到平衡。

主網上線、100萬區塊里程碑、跨鏈Bridge預告。這些新聞短期內確實提升了Sonic的曝光度。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生態的繁榮與巔峯時代相去甚遠。目前,Layer2、Solana、Aptos、Sui等公鏈的充分競爭讓市場早已進入多鏈百花齊放的時代。高TPS不再是唯一賣點。如果Sonic不能在生態內爆發一兩個“拳頭項目”,恐難以與其他熱門鏈抗衡。

不過,Sonic的上線還是得到了一些行業明星項目的支持,12月份,AAVE社區的提出計劃在 Sonic上部署Aave v3的提案,Uniswap也宣佈已完成在Sonic上的部署。此外,Sonic還可以直接繼承在Fantom上的333個質押協議作爲生態基礎。這些都是相比一條純新公鏈要具備優勢的地方。

而靠性能與高額激勵帶回資金與開發者?答案或許要看2025年Sonic在具體的應用落地、治理透明度和跨鏈安全等方面能否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若一切順利,Sonic或許有望重現Fantom當年的光彩。若僅止於概念炒作,或無法解決內部矛盾與安全顧慮,這場“二次創業”也可能在多鏈混戰中歸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