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來源: 鏈上觀

跟幾個項目方深入溝通了一下,發現很多老闆壓根還沒意識到「AI Agent」的出現意味着什麼? 發個帖簡單說說我理解:

1)AI Agent 的風確實是先從 AI MEME 刮起來的,這造成了一種錯覺,很多 Builder 認爲 AI Agent 都是陰陽謀集團發幣的由頭,會像銘文一樣,圍繞「資產發行」的故事熱鬧炒一波,到頭來還會一地雞毛。

擔憂的對,風口上亂象少不了,但從自動化發推到音視頻交互再到框架標準定義,再到最複雜的自動化交易執行,AI Agent 敘事在持續演化,這就是主流 Builder 軍團參與進來的意義,良幣驅逐劣幣,帶動整個賽道的成熟。

對於散戶,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技術嗅覺」力,可判斷優劣避免大部分坑。就好比當初 intent 意圖賽道火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預設程序問答式交互的中心化 Bot」,怎麼可能和智能 AI 掛上鉤,不好理解嗎? AI 講故事,劇本殺……怎麼能把這類明顯作亂的項目視爲 AI Agent 主流項目?

2)AI Agent 只是前端呈現的產品應用,背後要有鏈 DA 解決方案能力、鏈可交互操作性能力、鏈資產流通和智能合約調度能力等等,可能還得考慮「鏈抽象」體驗升級,ZK 可驗證交互等等更精深的技術架構能力,一套去中心化的 AI Agent as a Service 會成爲必需。

所以傳統鏈 infra 擁抱 AI Agent 敘事是一次全新的 infra 升級堆疊新市場預期的方式,不然市場端要的就是「交付問題」,用戶增長、應用生態增長,一級 VC 退出包袱,二級幣價增長等等,現在又一個全新敘事,能變「交付問題」爲全新的「增長預期」,不值得爲此放手一搏嗎?

本質上,這是我一直強調的「胖協議」到「瘦應用」的思維轉化,別再指望靠一份白皮書和一個 Roadmap 路線圖,還有一個向 VC、團隊線性釋放的 Tokenomics 就想打動散戶了。「好的產品會說話」,讓應用前置,用社區激活,鏈 infra 火遲早的事;

3)AI Agent 並沒有把 MEME 和技術孤立起來,市場一味鼓譟「VC 幣狗不理」和「MEME 一切」都是一種行業賭場化的直接顯現。AI Agent 會重新把 MEME 社區和技術 Builder 兩大陣營拉到一條主敘事上,沒有對立,只有合力。

一個硬核技術項目生態內能否誕生一個能團隊社區和凝聚社區文化的超級 MEME 很重要,這不是 PVP,更是一種社區認同感的 PVE。

事實上,MEME 作爲社區凝聚力載體也會成爲項目 PMF 的一部分,向社區交付 MEME,向 MEME 賦能技術,再通過應用和市場做大鏈的生態,最終靠 Tokenomics 釋放商業化前景活力。ai16z 的成功已經驗證了這一可行性,值得更多鏈加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