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進羣常會問:“這個幣已經漲了多少倍?”潛臺詞是,如果別人已經賺了 100 倍,他就不願意接盤了,擔心成爲“最後的接棒者”。

類似的情況還有我們曾經關注的某個幣,當它已經踏空並漲了 10 倍後,再次上車的心理門檻會變得非常高,很難說服自己去追漲。

事實上,幣圈的項目發展通常會經歷幾個關鍵階段:

1M 市值:處於 idea 階段,項目剛起步,確定性極低。

10M 市值:初創項目階段,開始有一定雛形,但風險依然很高。

100M 市值:進入成長型項目階段,市場認可度逐步提高,確定性變強。

1B 市值:獨角獸項目階段,已被廣泛接受,風險相對較低。

不同階段對應不同的資金規模和風險偏好,也決定了投資者的收益預期。

早期玩家可能在 1M 市值時以極低的確定性買入,比如投入 1000 元,隨着市值漲到 100M,獲得了 100 倍收益,賺了 99,000 元。而你可能在確定性更高的階段(比如 10M 或 100M 市值)買入,投入 5 萬元,雖然只漲了 10 倍,但最終賺了 45 萬元——收益絕對值遠超早期玩家。

投資如同開車,重點是看前方的擋風玻璃,偶爾瞥一眼後視鏡即可。回顧歷史有意義,但更重要的是看清前方的機會。說到底,我們其實都是 $BTC 的“接盤俠”,但接盤的時機和方式,決定了最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