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關於翻牆炒幣的案例在幣圈引發了廣泛關注。一位用戶因使用VPN翻牆至境外交易所低買高賣比特幣獲利,被當地公安機關認定行爲違法,其通過交易獲得的人民幣收益被認定爲違法所得,全部沒收。此外,該用戶還被罰款1.5萬元,甚至連手機和電腦都被沒收爲“作案工具”。這一事件無疑讓許多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的人陷入深思。
案件回顧:翻牆炒幣被認定爲違法所得
事情發生在今年8月,國內某地公安機關接到舉報,一位名叫張三(化名)的用戶利用VPN翻牆訪問境外某知名交易平臺,通過虛擬貨幣交易獲利。公安機關調查後,依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第14條,認定張三使用VPN翻牆屬於違法行爲,進而認定其通過翻牆炒幣期間獲得的所有收益爲違法所得,並予以沒收。
更令人震驚的是,類似的案例在過去也曾發生。去年,某程序員因使用VPN翻牆工作,被認定違法,最終其通過工作獲得的一百多萬元收入被沒收。雖然工作性質與炒幣不同,但二者在“翻牆獲利”的行爲背景上存在相似之處。
翻牆炒幣行爲的爭議焦點
虛擬貨幣交易在國內雖受到嚴格管控,但並未被明確認定爲違法行爲。那麼,爲什麼翻牆炒幣的獲利會被認定爲違法所得?爭議的核心在於如何解讀(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第14條:
“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祕密等違法犯罪活動。”
公安機關認爲,翻牆本身屬於違法行爲,而通過違法行爲獲得的收益,自然屬於違法所得。因此,張三翻牆至境外平臺炒幣獲利,也被視爲違法所得。
支持者認爲,這種解釋有助於規範網絡行爲和虛擬貨幣交易,但反對者則質疑,這種解讀是否過於擴大化,翻牆的行爲與炒幣的合法性是否存在必然聯繫?
虛擬貨幣交易的法律風險
目前,虛擬貨幣交易雖然在國內受到嚴格限制,但並未被明確定性爲非法行爲。然而,通過翻牆訪問境外平臺進行虛擬貨幣交易,卻可能觸發一系列法律問題:
VPN翻牆的違法性
根據現行法規,未經許可擅自使用VPN翻牆屬於違法行爲。這一行爲本身已構成違規,爲後續的虛擬貨幣交易帶來了法律風險。
獲利認定爲違法所得
公安機關的邏輯是,既然翻牆是違法行爲,那麼通過翻牆期間獲得的收益自然也屬違法所得。這一認定邏輯可能引發更多類似案例,將虛擬貨幣交易者置於極大風險之中。
設備和資金的法律歸屬
在上述案例中,翻牆者的手機、電腦等設備被認定爲“作案工具”並予以沒收,交易獲利也全部充公。這對普通用戶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警示。
警示與啓示
這一事件給虛擬貨幣投資者敲響了警鐘。雖然虛擬貨幣交易本身不違法,但如果使用VPN翻牆至境外平臺進行操作,可能因翻牆行爲被認定爲違法,從而導致獲利被沒收,甚至遭受更嚴重的處罰。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無論是否從事虛擬貨幣交易,都應當充分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因疏忽或僥倖心理陷入法律風險。同時,相關部門或許也需要就此類問題進一步明確法規界限,以減少爭議和誤解。
翻牆炒幣的法律風險正在顯現,這一真實案例爲所有投資者和從業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點擊頭像關注我,兔費分享牛市策略佈局,各種合約現貨點位參考,做我的粉絲, 帶你上岸,你躺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