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Eden終於發幣了,而且首發幣安。

第一天市值穩定在五十幾億美金的規模。

這個FDV看似很高,其實不然:

因爲Magic Eden累計融資額高達1.5億美金,而且最近一輪的融資估值高達16億美金。

Magic Eden這個項目真是命不好,完成融資之後FTX就暴雷了,拖累了當初作爲Solana生態NFT平臺的Magic Eden。

而兩年以後,雖然$ME首發幣安,但VC的buffer並不高。

對比同期上幣安的$Move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Move作爲Layer2新貴,融資金額僅有四千萬美金左右,不到$ME的四分之一。

一般這種情況VC的成本頂多也就4億美金,可能還不到。

但是$MOVE 光流通市值就有十五億美金,FDV更是大幾十億美金,VC有十幾倍的Buffer。

所以加密行業真是喜新厭舊,各位用過ME的不少,用過Move的應該不多吧?

其實更本質的原因,是NFT是作爲代幣和ICO受SEC政策打壓背景下的產物,而在加密政策日漸友好的今天,NFT作爲代幣替代品的角色自然要褪色。

對應的是在24年牛市下,NFT表現慘淡:

根據 CryptoSlam 最新數據顯示,NFT 今年最高的單月銷售額也就是20億美金,主要還是受益於銘文劃歸爲NFT。較前幾年NFT火爆的單月60億峯值相去甚遠。

而且比特幣今年一路走高,NFT的銷量今年反而一路走低,年底對比年初的銷量,簡直是腳踝斬。

不僅NFT絕對銷量在掉,Magic Eden的市場份額也很慘:

今年NFT的交易量主要是Blur貢獻的,不排除有很多刷量哈。

在11月份,Blur 佔據了 49% 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OpenSea 則以 29.2% 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而 Magic Eden 則以 5.4% 的市場份額位列其後。

而現在,$Blur的流通市值6.8億美金,FDV僅有10億美金。

Opensea則更慘,22年巔峯估值133億美金,現在據說估值只剩13億美金,掉了90%

按這個趨勢看,$ME 還有很大向下調整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