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之所以大幅上漲,是因爲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提出的比特幣政策。當前市場中流傳着有關特朗普可能推動比特幣成爲美國法定貨幣的傳言,這一消息不僅讓美聯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引發了市場對比特幣未來地位的廣泛討論。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潛在解僱計劃,更是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使得這場金融風暴愈演愈烈。

目前,特朗普打破常規,以一向的“去中心化”思路支持比特幣,對美聯儲的獨立性提出質疑,甚至有傳言稱他考慮將比特幣列爲美國法定貨幣之一。特朗普不斷提升加密貨幣的政治地位,與美聯儲對抗,力求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特朗普表示將保留並增加比特幣持有,視其爲美國戰略儲備資產。這一政策標誌着加密貨幣正式進入國家級戰略視野,吸引更多投資者和資本進入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比特幣的崛起與特朗普的執政理念密切相關。特朗普主張“小政府”思想,減少政府幹預和支出,這與現代貨幣理論所倡導的大政府支出形成鮮明對比。在這種背景下,比特幣作爲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其價值的上漲反映了市場對美元信用地位的擔憂。當市場對美元失去信心時,投資者往往會尋求其他保值手段,而比特幣則成爲了一個備受矚目的選擇。

據媒體報道,特朗普打算啓用比特幣的想法,來自於作爲此次特朗普勝選的大功臣馬斯克的建議。而且特朗普給馬斯克創建的新部門命名也是很有講究,名爲“政府效率委員會”(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 DOGE,剛好也是馬斯克狗狗幣的簡稱。

衆所周知,馬斯克一直都是比特幣的推崇者。在普通人眼裏加密貨幣是去中心化的交易不可追溯的,但在硅谷大佬看來,加密貨幣代表着自己不受制於人的希望。2021 年加密貨幣剛剛興盛的時候,作爲硅谷剛剛崛起的新勢力馬斯克就購買了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這筆投資讓不僅讓馬斯克身價暴增,更是讓馬斯克看到了加密貨幣能夠推翻華爾街銀行家權貴們的希望。極具創新意識的馬斯克,在比特幣嚐到甜頭後,立馬創建了自己新加密貨幣,即狗狗幣。

那麼,比特幣能否取代美元地位,成爲世界貨幣呢?答案是目前還沒有這種可能性,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比特幣自身短板限制了其成爲世界貨幣的可能性

比特幣的波動性大,價格波動通常受到投資者心理和市場炒作的影響,這使得它難以作爲穩定的交易媒介。由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劇烈,這使得投資者難以把握市場走向,增加了投資風險。比特幣的交易速度較慢,交易確認需要較長時間,限制了其在日常交易中的使用。其次,比特幣的非穩定性是其最大風險,它作爲資產可以投機,但很難真正成爲穩定的支付手段。此外,比特幣的安全性和監管問題仍然存在諸多爭議,這限制了其在金融市場中的應用。

二、比特幣的結算能力不足,使得其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儘管比特幣在理論上可以作爲支付手段,但其交易速度和交易成本等問題使得其在國際貿易和日常交易中並不實用。目前,比特幣主要用於投機和投資,而不是作爲日常交易的貨幣。即使美元崩盤,比特幣也會因爲其缺乏結算能力,而成爲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原因在於比特幣的實用性本來就不足。雖然美元會因爲比特幣的上漲而產生危機,但比特幣卻會因爲美元的危機而產生更大的危機。

三、比特幣的合法性和社會接受度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市場接受度低,是比特幣難以取代美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儘管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但其在全球市場到接受度仍然十分有限。過去十多年間,比特幣仍然只是一種小衆運動,沒有跡象表明它將成爲主要交易媒介。相比之下,美元作爲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地位愈發穩固,廣泛被各國接受和使用。儘管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探索數字貨幣的應用,但比特幣的法律地位和監管框架尚未完善,這限制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

四、難以監管導致比特幣不具備成爲世界貨幣的條件

事實上,監管環境對比特幣的制約也是其難以取代美元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對加密貨幣交易的平臺實施限制,使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使用前景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確定。此外,比特幣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其容易成爲洗錢和非法活動的工具,這更進一步限制了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應用

五、比特幣與美元的負相關性也影響了其取代美元的可能性

事實證明,加密貨幣天生和主權信用貨幣是死敵,換句話說,加密貨幣的走強就意味着美元的信用地位在走弱。當美元靠不住的時候,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囤積加密貨幣以此來保證自己的資產不過度貶值。當比特幣價格漲得越快,參與的人越多,就意味着越來越多的美元陷入到了金融空轉之中,因爲加密貨幣的交易不產生任何的價值,但是這種交易會讓市面的美元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稀缺。最後造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元成爲了稀缺性品種,這也是近期爲什麼美元出現強勢走勢的原因之一。如果比特幣繼續被過度炒作,市場上的美元流動性就會枯竭,從而引發美元的流動性危機,直接撼動美元的市場地位

綜上所述,儘管比特幣在特定領域內有一定的應用前景,近年來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但其作爲法定貨幣的替代品仍面臨諸多挑戰和限制,難以在短期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