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份BCA研究發的一份研報,談了對黃金和大餅兩類資產2-3年內價格走勢的看法和邏輯,還挺有意思的,給小夥伴們分享下。

首先,他們認爲黃金和大餅,最大的價值不是來自於稀缺性,而是所謂的不可沒收性(Non-Confiscatability)。比方說以黃金爲例,如果你只是看他的稀缺性,其實就是它的貴金屬屬性,那黃金在地球上的稀缺性,只是白銀的8倍,因此黃金作爲貴金屬的價值,也應該等於白銀價格,現在是大概每盎司30美元乘以8,也就是240美元,這僅相當於黃金目前的市場價格的大概10%左右,順便說一下,幾個世紀以來,黃金價格確實是等於它相對於白銀的稀缺性乘以白銀的價格,這個關係是在1931年世界轉向法定貨幣體系以後結束之後,在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破裂以後再次發生變化,在法定貨幣體系裏面,黃金價格是飆升了相對於白銀的稀缺性的很多倍。說明現在黃金的價值呢,大部分不是來自於其作爲貴金屬的用途,而是來自於持有者基於黃金的不可沒收性而持有。

黃金與金融資產,銀行存款或者現金不同,國家無法通過法定貨幣的膨脹來沒收黃金,這一點通過黃金的有限供應得到了保證,而且由於法定貨幣體系加劇了銀行系統失敗的高風險。黃金也沒法被沒收,可以這麼理解,黃金的地面的價值大概19萬億美元,其中大於17萬億都來自於那些視黃金爲不可沒收的持有者,大餅當然也是同樣情況,無法通過貨幣膨脹或者是銀行系統的失敗來沒收,而且和黃金不一樣,國家也很難通過直接徵收來沒收大餅。

其次,就是黃金和大餅,還具備着有網絡效應,就是會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價值循環,每增加一個用戶網絡,對每個人的價值就會增加,當然基於集體信仰的網絡效應和旁氏騙局還是有區別的,龐氏騙局依賴是網絡的指數性增長,承諾給人們快速性致富,一旦這種指數增長結束,網絡的價值就會崩潰,而黃金的網絡價效應,在1971年以來就以相對穩定的形式存在了,大餅的網絡效應,也存在了超過14年,他們存在的目的完全是爲了對抗通脹,銀行體系的崩潰或者國家徵用所帶來的財富縮水的這個保險。

所以說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最後瞭解了剛纔說的不可沒收性和網絡效應,對黃金和大餅2-3年內的價格趨勢基本上就可以建模了,這個BCA就是用了這三項的指標,

就是全球財富的增長乘以全球財富中持有不可沒收的這個資產類別的比例,再乘以不可沒收的資產類別中持有黃金和比特幣的比例。

假設全球財富在未來2-3年內增長20%,而全球財富中持有不可沒收的資產的類別的比例保持不變,就第二項保持不變,同時比特幣會侵蝕黃金在不可沒收的資產類別中的份額,比方說吧黃金的份額從90%降到80%,這麼算下來,黃金的價格還能再漲多少,只能再漲7%,從這個意義上說,BCA並不是很看好黃金的長期價格的趨勢,但是在同樣的假設下,比特幣的價格就漲的多了,會漲大概140%,達到大概20萬美元一枚啊,所以說他們其實更看好大餅的上漲空間。

$BTC $1000SATS $ENA #XRP解锁新趋势 #山寨季來了? #AI与GameFi市场表现 #比特币打破感恩节魔咒 #币安BNSOL质押P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