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充斥着第一手資料,人們分享自己被強行排除在現代金融體系之外的經歷。人們紛紛呼籲採取行動,重新考慮對銀行的依賴,引發了一場關於財務獨立的激烈討論。這場討論始於安德森·霍洛維茨的馬克·安德森加入喬·羅根的播客,深入探討這一話題。
在聊天中,羅根向安德森詢問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作用。安德森直言不諱,他描述了這些政治實體“基本上是如何恐嚇金融、恐嚇金融機構、阻止金融科技、阻止新競爭,以及阻止想要與大銀行競爭的新創業公司。”他解釋了他們如何運用一種名爲“去銀行化”的策略,利用政治影響力強迫銀行切斷與加密貨幣和科技企業家的聯繫。
播客播出後,加密貨幣創始人紛紛涌向社交媒體平臺 X,講述他們被銀行撤資的經歷。隨着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進來,故事源源不斷涌現,勢頭越來越猛。有些人甚至開始支持“#debankthebanks”的標籤,敦促其他人將資金從主要金融機構撤出。印度裔美國保守派評論員、作家兼電影製片人 Dinesh D’Souza 分享了他自己被銀行撤資的故事。
D’Souza 解釋道:
我被大通銀行取消了銀行賬戶。有一天我走進銀行發現他們關閉了我的賬戶。當地分行無法理解,因爲我是一位好客戶,而且是知名客戶。他們說這是上級下達的命令,沒有給出任何解釋,甚至沒有提供任何解釋!
Hodder 律師事務所創始人 Sasha Hodder 分享了她的律師事務所被銀行突然取消業務的故事。“我的律師事務所在 2018 年被取消了銀行業務,只提前 30 天通知。我的許多客戶都面臨着同樣的挑戰,這迫使他們完全採用加密貨幣。聽到 Rogan 和 Andreessen 將這個問題帶入主流討論是件好事,也許事情真的會改變,”Hodder 發帖稱。
儘管安德森和羅根的訪談已於上週播出,但週末的對話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11 月 29 日,安德森加倍努力,發佈了一篇長帖,其中包含來自《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Pirate Wires》、《Politico》等知名媒體關於銀行業務的報道鏈接。他甚至透露,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妻子和兒子也被銀行業務剝奪了。“哪家銀行?”潘興廣場首席執行官比爾·阿克曼問道。
阿克曼的 X 帖子很快就成爲針對特定銀行的指責的溫牀。一位評論者猜測:“我敢打賭,富國銀行或美國銀行一定被驚醒了。”另一位評論者也附和道:“我們需要知道是哪家銀行,這樣我們才能把錢都取出來。如果他們對一個人這樣做,他們也會對其他人這樣做。”一些評論者指出,這種事情也發生在加拿大。“這種事情在加拿大很猖獗。許多銀行爲了政治觀點而取消客戶的銀行賬戶,”有人在阿克曼的帖子中解釋道。
無論如何,安德森與喬·羅根關於去銀行化問題的對話爲公衆辯論打開了奧弗頓之窗。人們正在關注,他們不喜歡政治力量強迫私人銀行爲他們的目的服務。美國政府和拜登政府參與“去銀行化”是非常不道德的,對經濟具有破壞性。在自由社會中,金融機構的目的是自願在雙方同意的基礎上爲客戶服務,而不是充當政治脅迫的工具。
據稱,政府和政客利用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等監管機構操縱銀行業務,侵犯了財產權,破壞了自由競爭,扼殺了創新。強迫銀行根據政治議程將個人或行業列入黑名單,違背了自願交換和個人自由的原則,而這些原則是繁榮和道德經濟的基礎。
這種政府主導的過度干預阻礙了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初創企業的競爭,從而激勵大銀行形成壟斷環境。政府的干預不僅削弱了人們對金融機構的信任,還延續了政治精英控制交易手段的制度,違反了自由市場和個人自主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