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人在經濟下行時期盼經濟回暖,認爲自己熬過去就會變好,本質上會存在兩個嚴重隱患:①經濟回暖後,自己可能不懂居安思危,依然會“飄”,隨着經濟週期“週而復始”。但那麼多人要生存,要喫飯,每年都有大學生畢業,怎麼可能永遠照顧你呢?每個人都有時代黃金期,過了就是過了。不會因爲你受損了而可憐你、照顧你。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②期盼本身是一種寄託。寄託經濟回暖拉自己一把,實質透露着本性上的懶惰。懶惰者不論運氣好壞,都不可能掌握主動權和時機的把握權。

所以當經濟處於上升期,一切井然有序,每個人的體感都很好,它代表的是背後的財富分配已經完成,沒有新的衝突了。你以爲的"好時機",實際上並沒有額外的財富再分配。這時候的美好體感,只不過是沒有機遇的正常狀態而已。

事實往往與我們的體感相反。

崋哥深刻領悟到一點:

對於個人而言,時機往往是反人性的,而規律往往就是普遍的人性。

真正的財富,往往在極端的情況下產生。但極端情況未必代表着風險很大。正如夏天時,暴曬有可能導致很多人中暑,但暴風雨來臨時,安全區域的確定性反而更高。

經濟下行時,反而是發財賺錢的好時機,因爲:①經濟下行,正是你可以做準備的時機。因爲這時候你大概率很閒。②經濟下行,物慾收縮,你的專注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集中,更容易做成事。③因爲大家都在防守,或者已經棄權。正如“潮水褪去,就能知道誰在裸泳”,經濟下行,你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人都在裸泳,你可以看到你的競爭對手在“幹什麼”,而不是看不清的狀態。

經濟下行也代表着你可以去做那些「少而精」而且「正確」的事:①你不必從事很多行業,也不必蒐集太多信息,因爲能賺錢的行業其實已經顯露。經濟下行時你都能賺錢,經濟好轉時,你擁有了無風險槓桿,迅速擴大賺大錢。②大家都在“佛系”和“躺平”,恰好可以進行關注和尋找,也可以小範圍試錯,尋找到稀缺的信息,鍛鍊對應的能力,以及培養和融入對應的圈子。

這時候同階層的競爭對手不是在抱怨就是在躺平,沒人把你當對手。

你保持積極,保持行動,不僅有利益,競爭也小,潛在收益卻巨大——因爲大家都在等經濟好轉嘛,你不躺平,但也擁有同等的權利你還擁有了主動的資本和準備。③一旦你關注稀缺,你會變得更專注。時機到來時,總比還沒有做好狀態轉換和沒有穿戴好裝備的人有優勢的多。

你記住:你不是要跟別人賽跑,你是要跟機遇和利益成爲戰友。

在大多數人享受經濟下行帶來的陣痛感而顯得麻木時,新的機遇正在孕育——大風始於青萍之末。

比如自媒體、直播、跨境電商、新能源這些行業,人才依然稀缺,可以進步的空間非常大。很多人可以零成本起步,花點時間,不限地點就能開啓賺錢之路。

他們正在通過輕成本的方式,不斷學習着新的聯網技術,積累着更爲寶貴的流量和用戶。

等到經濟回暖時纔行動,等到你終於興奮和熱情了,再進入已是紅海,各方面的經驗和成本水漲船高,這時候只能做“韭菜”了。

我發現,身邊那些成功的人都深諳此道。

他們不會從衆,更不會等到所有趨勢都向好纔行動,而是看到別人猶豫和躺平時蘊藏的機會,早早佈局,輕倉試錯,等到別人入場時,就是他們大幅收穫的時候,甚至很有可能這時候的他們,已經在逐步退場。

請再次記住這句話:真正的機會往往是反人性的,而規律往往就是普遍的人性。

巴菲特曾說:“要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要在他人貪婪時恐懼。”當大多數人觀望時,去找機會;當大多數興奮時,選擇警惕和退場。

一個人人生中真正的風險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的認知。認知不行,運氣也不會很行,跟環境的關聯度不高。

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充實自己,大環境不好時,認知就會像趙本山小品裏說的一樣:“到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看到希望,擁有拼搏精神!發財的祕訣就是:在無人問津時努力找到一片草原,農夫只有你或少數幾個有見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