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與在硅谷的朋友聊天,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他用幾乎不可置信的語氣跟我說,現在 AI 能做的事情已經超乎了你的想象。聽完我順口就問出了我的問題:既然如此,爲什麼好像生活並沒有因爲 AI 的出現有哪裏不一樣?

朋友解釋說,現在 AI 還在卷基礎設施的階段,一方面是估值更高,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足夠成熟的基礎設施才能讓 AI 帶來的改變最終體現在應用層面。

視角來到 Crypto 領域,曾經讓市場質疑是否真的有用的 Helium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經證明了 Crypto 不只有代幣,產品本身也一樣可以走進很多人的日常生活。與切入通信的長尾市場一樣,Crypto 在 AI 領域也試圖通過去中心化的計算、存儲以及代幣激勵來爲一些小規模的訓練需求以及涉及某些鏈上數據的 AI 訓練市場進行嘗試。

面向 Telegram,利用去中心化的算力網絡和雲存儲網絡爲 AI 提供基礎設施,面向本輪市場週期中持續火熱的 Meme,利用 AI 協助創作,PinGo 精挑細選了一個易於理解卻不易想到細分賽道。

去中心化的 AI 基礎設施建設

PinGo 目前的公開資料相對比較有限,目前通過項目的文檔可以大概勾勒出 PinGo 對一個去中心化 AI 基礎設施的設想。

聚合閒置的 CPU 算力

算力方面,PinGo 建立了一個可以激活閒置 CPU 的網絡。這一點雖然一開始讓筆者有一些摸不着頭腦,但轉念一想確實是有道理的。目前市場中的 GPU 應該不存在閒置一說,要麼被租用來訓練 AI,要麼就是本身就需要用來進行畫面渲染等專業的工作,很難會出現「閒置」的情況。只有 CPU 這樣多線程的處理器纔有部分算力「閒置」一說。

雖然 CPU 相較於專用於 AI 訓練的算力芯片來說計算效率不高,但 PinGo 本身也並不面向過於複雜的模型,作爲中心化 GPU 算力租賃的補充,只要可以調動起足夠多的閒置 CPU,也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

基於 CDN 的「霧存儲」與「霧計算」

在文檔中 PinGo 提到了利用 CDN 來快速集中 CPU 資源的計劃。CDN 意爲內容分發網絡,是傳統雲服務爲了提高數據傳輸效率而在各地設置的存儲熱門數據的網絡,如此便使得用戶無需每次都從主數據中心調取數據,即緩解了數據中心的壓力,也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

雖然 PinGo 沒有詳細解釋其所稱的 CDN 網絡究竟如何運轉,但從整體的概念和架構來看,該 CDN 網絡應該是爲了能更快響應訓練的點對點網絡。

簡單來說,PinGo 並沒有雲服務的「數據中心」,必須有大量的「數據中轉站」來處理全球的存儲和計算資源。這些遍佈各地的 CDN 節點在接到訓練任務後,將會利用算法聚合最近的閒置計算資源對數據進行處理從而達到訓練目的。完成訓練後,這些 CDN 還會及時將結果反饋給相應的使用者。

本質上,PinGo 是利用了一個分佈式網絡的架構來滿足對訓練過程中數據存儲和計算的需求,這也是其提到的「Decloud」概念,筆者更願意用相比於雲更去中心化的「霧」概念來闡述具體的實現過程。

在安全方面,PinGo 採用了包括 NGFW 防火牆、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等被動手段,以及主動的滲透測試與數據庫審計等方式來保證 CDN 網絡內的數據安全。

低成本與定製化

利用閒置的算力搭建去中心化的數據網絡解決 AI 長尾市場的需求,PinGo 希望利用這個解決方案實現更低的算力成本與更加個性化的定製需求。

或許很多人會疑惑,在幾大巨頭雲服務幾乎獨霸天下的情況下,個性化定製的需求真的無法滿足嗎?真的還有市場空間嗎?

這其實也是筆者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疑惑的問題,但事實上這個市場空間仍然比想象中要大。Canalys 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第四季度,除去阿里雲、華爲雲、騰訊雲、百度雲、AWS、天翼雲之外,市場仍有 4.4% 的份額,而依據 2023 年國內在雲上近百億美元的支出來看,這一點份額也有數十億人民幣。

對此筆者也請教了行業內專業人士,其表示事實上大廠的雲服務的可定製化程度是不高的,或許有某種程度上的「店大欺客」,使用者只能根據其設定的檔位挑選服務。此外,大廠雲服務的價格也是偏高的,當然這也是因爲他們能很大程度保證穩定性,但其實有很多需求並不需要這麼高的穩定性。這些普通的需求就催生了小型雲服務廠商的存在。

對 PinGo 來說,即使其服務只在 Web3 和 AI 領域的細分賽道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國際市場的體量遠超百億美元),也足夠產生極其可觀的資金流從而促使鏈上活躍度的提升。而其聚合閒置算力的戰略不僅降低了價格,也因爲算力的碎片化使得可以滿足顆粒度更細的需求,從而吸引用戶的使用。就像 Filecoin 其實已經被廣泛使用在數據和信息存儲領域,只是普通用戶沒有足夠的感知。

從 Meme 出發,劍指各類 AI 工具

Web3 創業的草莽時代結束之後,從一個具體的使用場景切入成爲了一個在前期就需要思考的問題。PinGo 抓住了當下市場中的兩個絕對熱點:TON 生態與 Meme 作爲切入點,早期主要專注於爲 Telegram 用戶提供基於 AI 生成的作品。

Telegram 機器人與 AI 創作工廠

早期的種子用戶積累需要一定程度的激勵,好在基於 TON 的項目擁有 Telegram 這個巨大的用戶池,項目方只需要思考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目標用戶。爲此,PinGo 推出了幫助用戶參與項目早期激勵計劃的 Telegram 機器人 PUNNY 與 AI 創作工廠 PinGo Gallery。

目前 PUNNY 吸引早期用戶的計劃已經完成,官網數據顯示其實現了 50 萬的總用戶數和 28 萬月活用戶的成績,算是一次非常感謝成功的營銷活動。

PinGo Gallery 則是提供了基於 AI 的創作工具,方便用戶依據關鍵詞等進行創作,並在 Telegram 中進行分享。筆者認爲該工具甚至可以作爲創造 Meme 代幣的基礎。當有某些熱門的梗出現時可以快速使用工具創作 Meme 圖並且基於此發行 Meme 代幣並直接在 Telegram 中傳播。

 

無論是單純的在交流中製作表情包,還是最終以代幣的形式推向市場,該工具都有用武之地,也算是早期吸引用戶的工具之一。

「貢獻者纔有使用權」

在 PinGo 的設計中,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去中心化的算力網絡,只有在爲網絡貢獻了算力,成爲參與者之一後,纔有使用的權利。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貢獻的算力大小,在爲網絡提供了算力之後將獲得 NFT 作爲憑證,持有該憑證纔可以使用算力進行 AI 訓練,以及使用存儲服務存儲數據以及算法模型。

該設計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由於算力貢獻者少而「白嫖黨」衆多造成的網絡不平衡。在過往的經驗中,一旦出現此類不平衡很可能會導致網絡走向慢性死亡。PinGo 的機制設計雖然可能防止了某種意義的「女巫攻擊」導致用戶不會出現短時內的暴增,但本質上還是對項目的長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終極目標

PinGo 的目標自然不僅僅是隻在 Telegram 上充當一個小型的工具,未來當網絡規模化之後,PinGo 可以通過包括 Telegram 上聊天記錄等信息爲開發者提供創造智能合約代理、AI 投顧、AI 情緒交易工具等 AI 產品的能力。

除了產品能力本身,PinGo 的路線圖顯示其計劃於明年開發基於其 CDN 網絡的區塊鏈,並進一步將其建設爲 TON 的二層網絡。開發獨立的網絡將使得代幣 PINGO 和項目都獲得了更強的價值捕獲能力,隨着網絡使用頻率的提高,對於作爲網絡貨幣的 PINGO 的需求也將不斷提高。

當一切完成之後,PinGo 將成爲一個大型的,可依據需求調用計算和存儲能力的 AI 基礎設施,爲需要進行訓練的用戶提供低成本的資源,使得用戶無需購買昂貴的中心化算力和存儲服務,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代幣可作爲激勵資源供給方的來源,這使得網絡沒有傳統數據中心的收支壓力,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拓展。

既然提到了代幣,這裏就再多說一嘴,PINGO 團隊和投資者的份額僅有不到 20%,80% 的份額都用於激勵算力貢獻者、AI 的使用者和 CDN 節點,使得網絡的建設者和使用者成爲了能真正決定項目最終走向的角色。

去中心化正在成爲科技基礎設施的重要補充

如果要說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能夠在短時間內取代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可能是癡人說夢,但實際上大量的 DePIN 項目已經讓市場認識到了其重要的補充作用,對於某些不過於複雜的需求,Web3 項目提供的服務已經逐步被主流市場所接受。

之所以身在國內的用戶沒有足夠的感知,可能是因爲通信、支付等基礎設施已經足夠成熟,但事實是在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因爲沒有足夠的利益,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在同一個國家的各地參差不齊。這也是 DePIN、穩定幣支付等等被作爲 Web3 的核心領域在我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全世界有數十億人口,Web3 帶來的平權化可以將最新的技術帶到千家萬戶,也可以將經濟利益觸達到資本無意理會的角落。或許未來在某個島國的某個角落,Web3 的基礎設施可以幫助那裏的人鏈接到互聯網,並且使用其原本無法負擔的算力完成心裏對科技那小小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