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價格
一般而言,牛市期間,大盤漲2倍以上,大餅漲2-3倍。
當大餅以太長時間橫盤,山寨都漲了差不多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了,這時的市場已經嚴重超出和透支未來的價值了,要學會適合而止。
2.鏈上交易量
牛市期間,鏈上交易量通常會顯着放大,資金頻繁流動,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價格創新高而鏈上交易量開始下降時,就是見頂的重要信號。
例如,2021年牛市後期,鏈上交易量雖短期衝高,但後續逐步萎縮,這表明市場資金入場意願開始減弱。
3.槓桿和借貸數據
在DeFi市場,槓桿和借貸數據是判斷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
借貸需求激增:投資者借貸穩定幣大量買入主流資產,顯示市場情緒高漲。
清算風險高企:如果大部分借貸資金的清算價格逼近市場價格,說明投資者過度樂觀,槓桿風險增加。
通常,槓桿率過高導致市場稍有波動就可能引發連環清算,成爲牛市崩盤的起點。
4.新增錢包數
牛市後期,新增錢包數量會顯着增加,很多新手入場,尤其是散戶大量開設錢包地址時要格外小心。
比如2021年牛市高點,MetaMask活躍用戶一度突破1,000萬,而隨後市場迅速轉熊。
5.監管政策
幣圈是政策敏感型市場,監管動態往往決定市場走向。
2017年中國禁ICO,2021年清理礦場,這些政策都直接引發了牛市的終結。注意觀察全球政策動態,比如美國的SEC動向、中國的反洗錢政策等。
6.機構資金動向
機構的資金進出是牛市重要的風向標,比如灰度(Grayscale)的BTC持倉和ETF基金的淨流入流出情況。如果機構資金開始減持主流資產或轉向其他領域,說明市場已經進入牛市末期。
在行情末端,資金的流入速度會放緩,甚至由流入變流出,也就是淨賣出時,也意味着行情快要結束了,這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7.市值與估值
在牛市中,許多幣種的市值與估值會脫離基本面。
例如2021年,DOGE的市值一度躋身前五,某些NFT項目估值高達數億美元。如果類似的泡沫現象再次出現,說明市場已經過熱,隨時可能回調
8.市場總市值與全球經濟對比
幣圈也可以用“巴菲特指標”來衡量泡沫。當加密市場總市值佔全球GDP的比例超過某個閾值(如15%),意味着市場估值過高。
比如2021年,市場總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而全球GDP約爲85萬億美元,對應約3.5%的佔比,這種快速膨脹是風險信號。
9.媒體輿論
當主流媒體開始大肆宣傳“牛市無頂”“比特幣到100萬美元”時,就要謹慎了。媒體的熱炒通常是市場情緒過熱的體現,也是見頂的重要信號。
10.大幅度回調或震盪
牛市中,幣價持續拉昇,但如果出現單日暴跌或長時間橫盤震盪,可能是資金出逃的前兆。
比如2017年和2021年牛市末期,比特幣都出現過多次大幅調整,隨後迎來熊市。
11.身邊的人討論
當你的朋友、同事,甚至從未接觸加密貨幣的家人,都在討論買比特幣或山寨幣時,就要小心了。散戶集中入場,往往是牛市尾聲的標誌。
2017年和2021年,這種現象都非常明顯,最後接盤的都是這些“後知後覺”的新手投資者。#美国众议院通过比特币法案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