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均衡圖 Ichimoku Kinko Hyo,又名: 一目均衡表、雲圖等。於二戰前發展出來的技術分析交易系統,這個指標着重在「價格均衡」。利用過去、現在、未來、時間、幅度與波動等因素觀察價格的平衡性,可以幫助投資者判斷市場趨勢與價格的支撐與阻力位,進而找到入場和離場的機會。
20世紀30年代由日本記者細田悟一,筆名一目山人發明。在一目均衡表中,需設定短(一週半)、中(一個月)、長(兩個月)三種週期。由於過去日本的工作時間,一週爲6天,因此傳統設定爲(9, 26,52) 。但由於現代社會工作時間改爲一週五天,因此也有人提出應修改爲(7, 22,44) 。
如何運作
一目均衡圖有五條線共同構成,這幾條線是利用給定週期內的最高價與最低價取平均值計算而成,與平常使用的移動平均線略有不同。計算方式可依照設定的週期去改變,下面以傳統的(9, 26, 52)說明。
轉換線(Conversion Line)短軸快線:過去9天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平均線。用來分析短期的趨勢。
基準線(Base Line)中軸慢線:過去26天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平均線。用來分析中期的趨勢。
遲行帶(Lagging Span)後移指標:將目前價格向左平移26天的中軸慢線。
先行帶A(Leading Span A)前移指標A:轉換線與基準線的平均值,預測未來26天的趨勢。
先行帶B(Leading Span B)前移指標B:過去52天的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平均值,預測未來26天趨勢的線。
由於先行帶A與先行帶B都是預測未來26天的市場趨勢,因此有助於分析未來的價格變動。而先行帶A與先行帶B兩者間的空間形成雲帶(Kumo Cloud)。
分析圖表
由於一目均衡圖有五條線組成,交易信號也取決於多種因素,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去解讀:
1. 轉換線、基準線與市場價格的關係
當標的價格在基準線之上,爲市場強勢的信號。反之則爲市場弱勢的信號。
判斷趨勢時,轉換線在基準線之上爲升勢必要條件,降勢必要條件則是轉換線需在基準線之下。
見下圖,轉換線(藍線)在基準線(橘線)之上發生黃金交叉,代表市場向上動能強大。
2. 雲帶解讀
雲帶是解讀市場趨勢的信號。由於先行帶A與先行帶B兩者皆爲預測未來的指標,因此能作爲判斷未來支撐與阻力的依據。
當價格位於雲帶上方時,雲帶以綠色呈現,表明多頭佔據優勢,作爲支撐帶使用;
當價格位於雲帶下方時,表明空頭佔據優勢,作爲阻力帶使用;
上升趨勢裏,當雲區變得更薄,並且先行帶A和先行帶B開始交叉時,則意味着此時市場的高點已經不再繼續走高。若先行帶A跌破先行帶B,則意味着雲區轉向,此時雲區變色,預示價格的趨勢可能即將反轉。
3. 遲行帶解讀
遲行帶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指標,反映的是現在的價格與26天前的市場價格相比孰高孰低。若市場價格高於遲行帶則是看漲趨勢,反之若低於市場價格則爲看跌趨勢。
通常會與一目均衡圖的其他指標一起使用,不單獨使用。
加密市場中的一目均衡圖
一目均衡圖最開始的配置是依據過去日本一週六天的工作時間計算出來的三個週期,依序是短(一週半)、中(一個月)、長(兩個月)時間配置爲(9, 26, 52)。但現在社會多爲一週工作5天 ,因此也有人提出應該將時間配置改爲(7, 22, 44)或是 (8, 22, 44)。
由於幣圈爲7/24不停機的交易,有些加密貨幣投資人提出是否應將其調整爲(10, 30, 60)更適合加密貨幣市場。但同樣也有人提出這樣隨意改動,會讓一目均衡圖產生更多無用的信號,影響判斷。
一目均衡圖的侷限性
一目均衡圖雖然可以判斷市場趨勢,給出強力的支撐與阻力位判斷進退場時機,較適合做單邊行情。在震盪市場方向不明確時,無法給出有用的交易信號。
除此之外,雖然一目均衡圖使用先行帶來預測未來市場,但公式內沒有任何預測性,兩者皆適用過去價格推估未來走勢,雖有時確實能夠預測未來走勢,但不能保證過去發生的事一定會重演。
總結
一目均衡圖是由數種指標複合而成的技術分析工具,因此進入門檻相當高。但由於其型態皆是由固定的公式組成,因此相較其他依賴主觀判斷的技術分析工具(例如:繪製趨勢線,判斷形態等),該策略大幅精簡了交易時的人力需求。
同其他技術指標一樣,一目均衡圖應該與其他技術指標搭配一起使用,以降低風險,若是對技術分析還有任何問題,您可以參考“什麼是技術分析”,或是前往Gate.io教育學院,找尋你需要的任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