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由 Reveel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Adrien Stern 提供

穩定幣被譽為加密貨幣的殺手級用例。企業、銀行、支付提供商、項目、科技巨頭和政府都在利用加密貨幣而不受其波動性的影響。對於消費者來說,穩定幣是在熊市和監管不確定性中尋求避風港的方式。

最近 Stripe 以 11 億美元收購 Bridge 的交易證明了穩定幣是該行業的一個亮點,並將持續存在。它們不僅僅是另一種在市場波動中失去光彩的快速潮流。穩定幣是未來金融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且可靠的數字資產。

問題不再是是否會有穩定幣,而是誰會主導。在這個行業的軍備競賽中,會有一種穩定幣主導,還是多種穩定幣的生態系統會成功?

這個行業有越來越多的穩定幣墓地。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到 2024 年,200 種穩定幣中僅有兩種的市值超過 100 億美元。監管、經濟條件和公眾情緒塑造了未來的穩定幣生態系統。穩定幣的宏大計劃仍然處於初期階段。

穩定幣的價值主張

每個人都想要一種穩定幣。金融科技巨頭如 PayPal、Robinhood 和 Revolut 已經推出了他們的穩定幣,或計劃很快推出。金融機構如 BlackRock、Sony Bank 和 BBVA 也開始進入這個市場。甚至懷俄明州也宣布計劃發行其穩定幣。穩定幣的熱潮顯示出來自科技和金融各個角落對控制數字貨幣的渴望,以推動用戶採用和收益。

穩定幣促進了更便宜的貿易、支付和跨境交易。發行者可以在國庫、銀行或其他低風險資產中持有的儲備上賺取利息。穩定幣在借貸協議中被廣泛使用,並賺取額外的費用。與金融科技公司和支付處理商的合作推動了更多的使用案例。

已建立的品牌,包括 Tether 和 Circle,已經建立了顯著的市場信任,為新進者創造了障礙。儲備支持的穩定性和透明度是影響用戶選擇的關鍵因素。

最新消息:SCB 10X 推出包含泰銖和美元穩定幣的 Rubie Wallet

主要參與者可以分為兩類:主導力量和新進者/意外挑戰者。主導力量包括 Tether 的 USDt (USDT)、Circle 的 USD Coin (USDC) 和 MakerDAO 的 Dai (DAI)。USDT 作為首個進入者,因其受到監管審查而臭名昭著,但由於流動性深厚,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USDC 以合規性著稱,受機構青睞。DAI 是主要的去中心化穩定幣,由一籃加密資產而非法幣支持。

新興的參與者包括政府支持的數字貨幣(CBDC)、如 Frax (FRAX) 和 GHO 的算法穩定幣,以及像 PayPal 的 PYUSD (PYUSD) 這樣的金融科技穩定幣。

單極系統的案例

一種主導的穩定幣受益於日益增長的採用,使其更具價值和流動性。對單一發行者的信任可以推動贏者通吃的結果。第一個在全球獲得完全監管批准的穩定幣可能會設立標準。

必須認識到,與鏈一樣,不同的穩定幣滿足不同的需求——支付、去中心化金融(DeFi)、匯款和跨境貿易。當地的偏好和規範可能導致特定地區的領導者,例如亞洲偏好 CBDC 和南美防範通脹。互操作性和跨鏈解決方案可能支持共存模型。使用不同穩定幣進行交易和設置自動交換的能力是未來的用戶體驗。

一個安全的穩定幣生態系統對於投資者、消費者和更廣泛的金融領域至關重要。投資者需要通過對發行者和相關技術的投資來接觸不斷增長的穩定幣市場。然而,監管打壓、儲備管理和技術故障的風險促使人們在多種穩定幣中進行多樣化投資。

對於消費者來說,穩定幣提供了更便宜和更快的支付,特別是對於國際交易。通過借貸、借款和在傳統銀行之外賺取利息的 DeFi 進入的渠道,繼續成為一個獨特的優勢。與波動的加密貨幣和幣相比,它也是一個更安全的避風港來存放收益。

穩定幣有可能改革金融系統,機構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支付公司如 Stripe——通過收購 Bridge——或 Visa,正在提供穩定幣發行服務,幫助公司推出自己的代幣化資產。未來幾個月,穩定幣的數量可能會激增。它們是否能生存將取決於支持多穩定幣經濟的基礎設施的發展。

隨著創新和舉措的日益增長,穩定幣之戰顯然不僅僅是一場加密衝突。這是一場關於誰將引領世界進入數字貨幣下一個版本的戰鬥。這個領域需要更多人密切關注穩定幣,而不是垃圾幣。

穩定幣將持續存在,生態系統的演變將重新定義每個地方的金融服務。

Adrien Stern 是 Reveel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eveel 是一個全通道支付基礎設施,支持一鍵式跨鏈支付,並連接跨越國界和網絡的人們。在創辦 Reveel 之前,Adrien 在 BNP Paribas CIB 領導數字轉型團隊。他曾是一名創業建設者,還擁有另一家公司——Bridge Music——一家唱片公司和錄音室。Adrien 擁有洛桑大學的管理科學學士學位和 Esade 的商業管理碩士學位。

本文僅供一般信息參考,並不打算作為法律或投資建議。這裡表達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 Cointelegraph 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