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內容
比特幣的價值辯論:超越懷疑
是什麼讓比特幣有價值(真正):供給和需求
市場情緒對比特幣價格動態的影響
比特幣的宏觀經濟作用:對衝、避風港和市場反映
全球監管如何影響比特幣的價格?
比特幣價格上漲是由機構和零售採用增加推動的
比特幣的價格:不僅僅是投機?
訂戶
與我們一起展示加密貨幣革命,一次一篇新聞通訊。立即訂閱,將每日新聞和市場更新直接發送到您的收件箱,以及數百萬其他訂閱者(是的,我們數百萬人都愛我們!) - 您還在等什麼?
比特幣的價值辯論:超越懷疑
儘管沃倫·巴菲特等批評家認爲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但其作爲受監管資產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表明了更深層次的複雜性。
億萬富翁投資者沃倫·巴菲特稱比特幣“可能是老鼠藥的平方”,並認爲它“不產生任何東西”並且“沒有內在價值”。
畢竟,與黃金(可用於製造珠寶或電子產品)或石油(爲工業和車輛提供動力)等傳統資產不同,比特幣(BTC)沒有物理形式或有形用途。
這種無形性的缺乏導致許多人相信比特幣的價值完全基於相互協議——願意購買和持有比特幣的投資者之間的共識。這種觀點常常引發懷疑,批評者聲稱比特幣只不過是一個龐氏騙局,其價格取決於說服新買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比特幣的信心減弱,其價值最終可能會崩潰。
但事實更爲複雜。雖然比特幣已成爲一種受監管的資產,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成爲一種法定貨幣,但其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是什麼讓比特幣有價值(真正):供給和需求
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首先使其獨一無二。比特幣僅存在 2100 萬枚,而到 2024 年 11 月,已開採出超過 1950 萬枚。這種內在的稀缺性就是許多人認爲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的原因,因爲當需求增加時,價格上漲,但供應仍然有限。基本經濟學:更少的供給加上更多的需求等於更高的價值。
還需要考慮比特幣減半,這會導致供應緊張。例如,2024 年 4 月的減半將每個區塊的挖礦獎勵從 6.25 BTC 減少到 3,125 BTC。這些減半每四年發生一次,限制了新比特幣進入流通的數量。過去的減半都引發了價格大幅上漲,例如在 2020 年,比特幣從減半前的 9,000 美元上漲到一年後的 60,000 美元以上。
但到了 2024 年,影響更加漸進,比特幣的價格從冬季前的 45,000 美元左右上漲到 5 月份的 70,000 美元左右,再到 11 月底的 99,486.10 美元。供應渠道的減少仍在使市場趨緊,分析師預計上行影響會延遲。
![](https://public.bnbstatic.com/image/pgc/202411/571eadb8b2680f95ce357e410949a297.png)
事實上,需求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現實世界的。包括貝萊德在內的幾家主要參與者已於 2024 年推出了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吸引了機構資金,並使比特幣進一步成爲主流。
使用 PayPal 和 Robinhood 等平臺的散戶投資者在牛市期間也表現出色,尤其是當價格上漲期間“害怕錯過”情緒迴歸時。與此同時,交易員通過投機性押注放大了短期走勢,加劇了比特幣著名的波動性。
比特幣的供應有限,而機構、散戶用戶和減半推動的需求不斷增加,使供求關係始終處於價格動態的中心。
你可知道? 與傳統金融系統不同,比特幣交易是通過各種交易所和資產的網絡進行的,包括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平臺,而不是單一的中心化實體。這意味着沒有任何一個實體可以操縱提款或停止交易,從而使比特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抗恐慌引發的拋售。
市場情緒對比特幣價格動態的影響
當然,比特幣的價格通常反映了市場情緒。積極情緒可以推動其走高,而負面消息則可能引發急劇下跌。與估值與基本面緊密相關的傳統市場不同,比特幣的價值對認知和情緒高度敏感。
當企業參與者參與進來時,信任就會增加。例如,貝萊德 (BlackRock) 於 2023 年 6 月申請了比特幣 ETF。儘管這一消息直到 2024 年 1 月纔得到證實,但僅這一消息就引發了價格飆升,比特幣在幾天內上漲了 20% 以上。同樣,當 PayPal 或 Square 等公司宣佈加密貨幣集成時,這會加強比特幣的合法性並增加需求和價格。
相反,負面情緒也會產生同樣巨大的影響,就像監管打壓的消息傳出一樣。中國2021年的採礦禁令導致比特幣在短短几個月內損失了近50%的價值。
攻擊和安全漏洞也會破壞信任。 Mt.,2014 年 850,000 比特幣被盜。 Gox 攻擊導致比特幣價格暴跌,並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
公衆的看法放大了這些影響。 FOMO(害怕錯過)往往會推動看漲,而 FUD(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則會導致逢低時的恐慌性拋售。社交媒體、Reddit 等在線論壇以及有影響力的帖子加劇了這些情緒週期,形成了一個反饋循環,可以迅速加劇價格波動。
因此,你不能忽視比特幣的價格取決於市場情緒,並且價格會根據當前市場情緒而劇烈波動。然而,這並不是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
比特幣的宏觀經濟作用:對衝、避風港和市場反映
比特幣的價格通常會對更廣泛的經濟趨勢做出反應,既可以作爲對衝資產,也可以作爲投機資產。
在不穩定時期,例如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國家持續發生的金融危機,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性質提供了生命線。例如,在阿根廷,2024 年 10 月年通貨膨脹率飆升至 193%,隨着當地貨幣失去購買力,比特幣已成爲一種可靠的保值方式。
![](https://public.bnbstatic.com/image/pgc/202411/07c25a855a34c5c6c9235e640874ec49.png)
同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凸顯了比特幣作爲金融避風港的作用。在俄羅斯-烏克蘭衝突期間,比特幣允許個人在制裁和金融限制的情況下跨境轉移財富。
然而,比特幣並不總是獨立於傳統市場而運作。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後,隨着市場對選舉週期結束時出現的穩定做出反應,以及加密貨幣投資者慶祝唐納德·特朗普的加密貨幣友好政策,比特幣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一起上漲。
這種平行的走勢表明,比特幣的價格如何能夠反映宏觀經濟情緒,並在條件一致時與更廣泛的金融市場保持一致。毫無疑問,它適應各種經濟情景的能力使其成爲全球金融對話的中心。
全球監管如何影響比特幣的價格?
監管還通過塑造投資者信心和影響市場行爲,在比特幣價格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2024 年的監管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反映了關鍵地區的不同做法。
特朗普連任美國白宮,給加密行業帶來了一波樂觀情緒。他承諾將美國定位爲“地球的加密貨幣之都”,甚至提出了創建國家比特幣儲備的想法。這種支持加密貨幣的立場增加了機構和散戶的興趣,並幫助比特幣在 2024 年創下歷史新高。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歐盟採取了更爲謹慎的立場。 加密資產市場(MiCA)監管的推出旨在全面監管數字資產,重點關注消費者保護和市場穩定。
雖然 MiCA 的清晰度是向前邁出的一步,但其嚴格的合規和報告規則使得在歐盟運營的加密貨幣業務更具挑戰性。幾家初創公司已經放慢了擴張速度或專注於監管較少的地區,從而削弱了比特幣在歐洲市場的勢頭。
![](https://public.bnbstatic.com/image/pgc/202411/a5e2106f9f3da7ef08462faff3b3538f.png)
亞洲其他地區遵循自己的監管路徑;雖然像香港這樣的地方已經採用了加密友好的框架,但像印度這樣的其他地方仍然對其政策持懷疑態度和不確定性。
隨着時間的推移,監管可以在更廣泛的金融體系中提供真實性和合法性的感覺,並將比特幣等數字資產提升爲法定貨幣地位,正如 2021 年薩爾瓦多所看到的那樣。這有助於彌合傳統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差距。
還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重要性日益增強,監管可以通過促進市場信任和標準化來穩定價格波動發揮重要作用。
你可知道? 到 2024 年,佔全球 GDP 98% 以上的 130 多個國家正在探索 CBDC。其中,11個國家已全面推出CBDC,其他國家正處於不同的開發或試點階段。
比特幣價格上漲是由機構和零售採用增加推動的
比特幣的價格與機構和個人的廣泛採用程度密切相關。隨着採用率的增加,其效用和需求也隨之增加,從而推高了價格。
機構採用已經改變了比特幣的遊戲規則。 截至 2024 年 11 月,MicroStrategy 等公司擁有超過 330,000 比特幣,它們使用比特幣作爲儲備資產,稱其是對衝通脹的工具。
零售用途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比特幣越來越多地用於日常支付和跨境匯款。例如,拉丁美洲的許多匯款服務都採用比特幣來減少費用和交易時間。 2024 年,PayPal 在全球範圍內擴展了比特幣支付功能,讓消費者更容易使用比特幣進行購物,從而提高了交易量和採用率。
技術發展也擴大了比特幣的可用性。作爲第 2 層解決方案,閃電網絡可以實現更快、更便宜的交易,使比特幣對於小額支付和日常使用更加實用。 2024 年,Square 和 Strike 等主要參與者繼續支持閃電集成,提高比特幣的可擴展性和吸引力。這些進步通過減少企業和消費者的障礙來鼓勵更廣泛的採用。
各個層面的採用都增強了網絡,增加了其價值和比特幣的長期價格潛力。
你可知道? 2024年全球加密貨幣持有量突破5.6億,較上年增長34%。
比特幣的價格:不僅僅是投機?
比特幣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供應動態到採用再到宏觀經濟趨勢,駁斥了比特幣只是投機的觀點。
比特幣的價格並不像巴菲特所說的那麼簡單。儘管許多像他這樣的人認爲這只不過是一個投機泡沫,但現實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
從供應有限到減半週期,從機構採用到宏觀經濟趨勢,比特幣的價值受到衆多因素的支撐。
隨着比特幣作爲受監管資產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成爲法定貨幣而受到關注,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與現實世界的需求、創新及其在數字優先金融體系中的作用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