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去中心化科學(DeSci)?

DeSci是應用去中心化技術的科研方法,將徹底改變傳統科學(TradSci)。 DeSci不依靠中心化機構和中間機構,而是採取去中心化手段實現知識創造和傳播。 從本質上講,DeSci的目的在於擴大科學數據的獲取範圍,促進更透明的同行評審流程,並鼓勵研究人員之間的國際合作。

DeSci利用Web3技術解決TradSci的核心問題。首先Web3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是資金分配的問題,DeSci可以通過二次捐贈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等機制徹底改變研究經費分配,以此促進資源獲得更公平的分配。

除此之外,DeSci利用基於區塊鏈的研究資料庫來擴大資源的可獲取範圍。這可以確保科學數據和出版物公開透明地存儲在去中心化賬本中,以便更多人輕鬆獲取。智能合約可以管理數據訪問,一般來說可確保數據獲得公平安全分配。DeSci可以引入鼓勵重現性的措施,例如代幣獎勵和聲譽機制。智能合約可以推進透明且可驗證的同行評審流程,鼓勵研究人員開展可重現的科研工作。這通常會提高科學發現的可靠性。

去中心化科學的出現,最主要的是解決了科學研究資金的問題,可以給到一些重點的研究項目資金支持,有效幫助項目的有效發展。同時鏈上智能合約也可以讓資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可查,防止很多資金濫用的情況。同時如果同行評審的流程也結合web3智能合約,也會防止更多出現例如熟人評審之類的問題,減少學術圈層對於評審流程的影響。插句題外話,其實這樣的思路同樣可以用在很多的慈善事業上,去中心慈善,讓每一個善意的捐贈都有實際的用處,這或許是web3技術的一個很重要的價值。

文獻數據商的商業利益

其實在學術界大家都會有下載科學文獻的需求,因爲需要去了解行業內的研究進展,就需要不斷去閱讀最新發表的文獻,目前學術文獻的分類很多,在學術和研究領域,文獻主要包括:

  1. 學術論文:研究人員在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通常經過同行評審。

  2. 會議論文:在學術會議上發表的研究工作,通常是新興研究的初步結果。

  3. 書籍和專著:深入探討某一領域的綜合性著作。

  4. 技術報告:通常由研究機構或公司發佈,描述技術研究的詳細過程和結果。

  5. 專利文獻:描述新發明的技術細節和法律保護。

  6. 學位論文:研究生和博士生爲獲得學位而撰寫的研究報告。

而通常意義上,學術論文是目前學術界大家認可度最高,能夠展示最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文獻類型。而學術論文通常根據學科領域進行分類,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分類:

  1.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涵蓋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高影響力期刊。主要學科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等。

  2.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涵蓋社會科學領域的期刊。主要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政治學、人類學等。

  3. 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涵蓋藝術和人文學科的期刊。主要學科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音樂、宗教學等。

  4. EI(Engineering Index)或EI Compendex:專注於工程領域的文獻。主要學科包括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等。

  5. PubMed:專注於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文獻。主要學科包括醫學、藥學、生物技術、公共衛生等。

  6. Scopus:涵蓋廣泛學科的文獻數據庫,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健康科學、工程學、藝術與人文學科等。

文獻數據商通過與出版社合作獲取文獻版權,建立起龐大的數據庫資源,並通過文獻的數字化處理、索引建設和元數據整理等專業加工,爲用戶提供檢索和訪問服務。他們能夠盈利的核心在於形成了行業寡頭壟斷,掌握了大量獨家版權,加上學術研究對文獻資源的剛性需求,以及數據庫建設的高門檻(包括資金、技術和時間投入),使得他們具有極強的議價能力。通過訂閱制收費模式、打包銷售策略和差異化定價,再加上引文分析、學術評價等增值服務,這些數據商(如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等)得以獲取高額利潤。這種商業模式雖然保證了文獻資源的專業化管理和便捷獲取,但也引發了學術界對開放獲取的持續討論。

對於普通學術研究者而言,獲取所需文獻往往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單篇文獻的下載價格通常在30-50美元不等,有些重要論文甚至更貴。如果沒有機構提供的數據庫訪問權限(比如高校或研究所的圖書館訂閱),研究者就必須自費購買,這對於需要大量閱讀文獻的學術研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以一個博士生日常研究爲例,如果每週需要閱讀10篇新文獻,按照每篇35美元計算,每月僅文獻費用就要花費1400美元左右,這對大多數研究者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費用負擔(當然很多學校圖書館會支付這樣一筆費用)。這也是爲什麼很多獨立研究者或小型機構的學者常常需要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獲取文獻,或者尋求學術社交網絡中同行的幫助。

Sci-Hub的出現,正是對這一學術出版生態系統不公平現狀的一種激進反抗和創新性解決方案。這其實也就是今天最主要要給大家分享的Sci-Hub和創始人亞歷山德拉·阿薩諾芙娜·埃爾巴金(後面統稱A姐)的故事。

這是一場關於知識的平權

A姐 @ringo_ring 於1988年11月6日出生在蘇聯的阿拉木圖,由單親母親撫養長大。她自稱同時具有亞美尼亞、斯拉夫和亞洲血統。從小,她就對科學、生物學和進化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她的網誌上詳細記錄了自己的個人經歷。

12歲時,A姐開始學習編程,掌握了HTML製作網頁,隨後又學會了PHP、Delphi和彙編語言。她在阿斯塔納完成了大學學業,並於2009年獲得哈薩克國立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理學士學位,專業爲信息安全。在此期間,她還成爲了一名黑客。

大學畢業後,A姐移居莫斯科,開始從事信息安全工作。2010年,她前往德國弗萊堡大學參與一項關於腦機接口的項目,並對超人文主義思想產生了興趣。同年,她參加了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夏季交流項目,研究主題爲“神經科學與意識”。

2011年,A姐返回哈薩克斯坦攻讀研究生。在攻讀研究生期間,她發現許多學術論文的獲取成本過高,尤其是那些被付費牆擋住的研究論文。爲了幫助自己和其他研究者獲取這些重要的學術資源,她決定創建一個平臺(Sci-hub),繞過出版商的付費牆。2019年,她獲得了碩士學位,並一度被美國機構懷疑爲俄國間諜。2020年,她居住在莫斯科,開始在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專業爲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

命運的齒輪早已開始轉動,Sci-Hub誕生。

Sci-Hub被稱爲一個影子圖書館,它利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數以百萬計的學術論文和著作,而不考慮著作權問題。該網站的用戶遍佈世界各地,2019年9月,網站持有人宣稱Sci-Hub每天處理約400,000宗請求。到2021年2月,Sci-Hub的主頁顯示它存儲了超過8500萬篇論文。

“她的目標是消除科學知識在社會中的傳播障礙,併爲社會縮小數字鴻溝。”

Sci-Hub的出現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積極方面,Sci-Hub爲許多無法承擔高昂訂閱費用的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了獲取學術資源的機會,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促進了科學知識的傳播和共享,並挑戰了傳統學術出版行業的商業模式,推動了對開放獲取解決方案的呼籲。然而,消極方面則包括其繞過出版商付費牆的做法涉及版權和法律問題,可能影響學術誠信,並且其運營模式缺乏可持續性。

總體而言,Sci-Hub在推動學術資源的開放獲取和促進知識傳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做法也引發了法律和倫理上的爭議,促使學術界重新思考出版的未來和知識獲取的公平性。(科學)雜誌稱Sci-Hub爲“可敬的利他主義抑或大型犯罪組織,取決於你是哪方”。由於提供大量本應付費的學術論文的自動免費下載服務,她因此被出版商愛思唯爾在美國法院起訴,並被判賠償1500萬美元罰金。爲了逃避引渡的風險,A姐不得不四處躲藏。

Sci-Hub不僅改變了A姐的命運,更撼動了整個科學界的根基。爲了理想付出了巨大的個人代價:從神經科學研究者轉變爲全職維護Sci-Hub的"數字反抗者",面臨持續的法律威脅,無法自由出入多個國家,卻依然堅持着她的信念。她的選擇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科學界對知識獲取公平性的深刻思考。

Sci-Hub就像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不僅加速了全球科研進程,更爲無數資源匱乏地區的研究者點亮了希望之光。儘管爭議不斷,但這場由一個勇敢女孩發起的"學術革命",正在推動着學術出版模式的變革,詮釋着"知識應該屬於全人類"這一崇高理想。正如歷史上很多改變世界的行動一樣,它可能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但卻照亮了通向更加開放、平等的科學未來的道路。

A姐在爲Sci-Hub辯護時,深刻地質疑了出版商的商業手法是否符合道德和(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七條的精神。她堅信,營運Sci-Hub是一種道德義務,法律不應成爲阻止知識傳播的障礙。她曾激昂地表示:“如果美國人全都遵從惡法,那麼他們到了今天仍會受女皇統治,奴隸制亦會繼續存在。”

Sci-Hub目前的運營困境

Sci-Hub的運作依賴於用戶的捐款,A姐避免第三方參與網站的運營,以增強其安全性。她親自撰寫了網站的PHP代碼,並架設和維護Sci-Hub的服務器。儘管部分司法機關曾下令沒收Sci-Hub的域名,迫使其面臨法律壓力,但她始終堅持更換URL和IP地址,以繼續維持這一平臺的運作。

Web3的方式影響Sci-Hub

最近Desci概念非常火熱,鏈上meme收到了大量資金的追捧,於是北大博士哥A大 @0xAA_Science 在早期就意識到sci-hub是一個不錯的敘事,於是pump找到了別人發射的 $scihub 並且衝到手裏22%的籌碼。這一開始就是一個簡單的投資行爲,但是之後的故事,卻讓這一切變得不一樣了(感覺可以放進維基百科了)

考慮到掌握大量籌碼,並且Sci-Hub本身是靠捐款來運維的情況。A大立刻聯繫上A姐,表達了捐贈的意向,儘管過程中有些小問題,但是都快速得到了解決。之後解釋SciHub 開通 Solana 捐款通道,A大將按照一定的計劃將總籌碼的 20% 給 SciHub 基金會,將自己真金白銀買到的代幣給scihub網站運營人。

整個過程的溝通,建立社區,完成捐款,一氣呵成。確實A大能有這樣的成就是有他過人之處的。其實我在捐贈細節出來之前,對於A姐還是有疑惑的,因爲很多項目也會想給例如V神捐款,但是V神通常都是會直接賣出,這種情況大多會給項目帶來比較大的拋壓。但是A大考慮到了這一點,採用分次捐贈的方式,並且跟A姐達成賣出協議,確保了社區和A姐兩方的利益,這一點真的是絕殺!也讓我真的非常佩服A大的處事邏輯清晰,讓一個本來可能僅僅是一個人的meme暴富故事,變成了一個meme文化影響web2甚至學術圈的故事,格局一下子高了非常多的level。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讓sci-hub被更多人知道,讓社區更加強大,讓市值更高,讓meme文化有了真實可見的依託,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這也是爲什麼我這麼佩服A大的原因。

其實同樣是博士,我就深深意識到和A大之間的巨大差距,但是我認爲看到差距是好事,是讓我可以知道什麼樣的人是更好的更值得學習的,也會促進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爲什麼要多跟更加優秀的人去接觸,去學習,因爲他們可以讓我知道,原來生活可以有另一種活法。擡頭看路,比埋頭努力有時候更加重要。

最後提醒大家:meme 代幣的價格波動非常劇烈,你的投資可能會有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