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真的能漲到100萬美元嗎?
隨着BTC續創歷史前高達到93000美元,比特幣市值已經超過白銀,位列全球資產市值排名第八大資產。
數據顯示,當前BTC市值約爲1.8萬億美元,隨着比特幣不斷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有專家預測其市值將繼續增長,甚至可能進一步威脅到黃金的地位,在漲10倍到100萬美元,將超過黃金成爲全球第一大資產。
比特幣不僅是首個達到如此市值的加密貨幣,還標誌着數字資產在全球資產格局中的地位。
美國ARK基金老闆木頭姐凱茜·伍德也曾多次重申,她相信比特幣的價格有朝一日將達到100萬美元。
她說,她的結論是基於比特幣的稀缺性、安全性以及投資界越來越多的接受度。
“因此,隨着機構的介入,這種稀缺性價值將會大幅提高價格,”她說,並補充稱,通往百萬美元代幣的道路只需要多一點信任。
“現在,比特幣的價格在9萬美元左右,機構在資產配置中投入2%到5%的比特幣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我們很容易實現這一目標。
VanEck數字資產研究主管Matthew Sigel表示,隨着美國債務達到35萬億美元,如果各國央行將比特幣作爲儲備資產,那麼到2050年比特幣將達到300萬美元。
特朗普前加密貨幣助理大衛-貝利(David Bailey)認爲,民族國家即將進入比特幣市場,並預測主權基金和中央銀行每月將投資數十億美元。
來自傳統公司,都正在配置或者計劃配置比特幣。
10月25日,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稱,也開始考慮是否在其資產負債表上納入比特幣。
根據近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微軟計劃總資產1%投資於BTC,將在2024年12月10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就“投資比特幣的評估”提案進行投票。
對比特幣更激進的還要屬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截至2024年11月10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持有約279,420枚比特幣,購買總價約爲119億美元,均價約爲42,692美元。
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來微策略公司持有的比特幣收益率爲26.4%。
近段時間微策略還在不停的買買買、2024年11月10日左右,公司以約20.3億美元現金又購買了大約27,200個比特幣,包含費用和支出,平均成本價格約爲74463美元。
全球ETF比特幣持倉總量
截至2024年10月8日,全球BTC ETF共持有超過110萬枚BTC(約687.26億美元),佔總供應量的5.26%
接下來就是國家層面的
8月2日,共和黨籍懷俄明州參議員辛西婭·盧米斯(Cynthia Lummis)正式提交了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
該法案將指示美國政府爲比特幣這一稀缺的去中心化資產設立儲備基金,計劃購買比特幣總供應量的5%作爲戰略儲備資產,也就是100萬個比特幣,目前流通能交易的也就只有200多萬個。
此法案在特朗普上任後還是極有可能通過的,那麼一旦通過,這樣就會引起歐洲及世界各國FOMO,搶購儲備。
另有支持者認爲,支撐比特幣到100萬美元的邏輯是這樣的:法幣大規模濫發就會引發通脹,法幣就會貶值,人們涌向黃金、比特幣等,由於比特幣更容易分割、攜帶、方便交易,儲存等,因此會造成比特幣暴漲至100萬元。
如果不持有黃金、比特幣等保值資產,就被通脹吞噬了自己手中的法幣購買力,不是比特幣剝削了你,是法幣濫發剝削了你,比特幣只是提供了逃避剝削的新的方式。
無率怎樣比特幣都會造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財富再分配,無人可以置身事外,就像過去二十年沒買房,現在就很難過了。
工作收入相同的兩個人,買房和不買房,資產規模會差一個數量級。
這種差距的本質原因在於鑄幣稅,我國M2年均增長20%,過去十年除了房產,沒有其他大類資產能持續跑贏通脹。
所以,不買房相當於每年被抽20%的鑄幣稅,買房相當於豁免了鑄幣稅。現在買比特幣的道理,跟十年前買房一樣。
國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比特幣作爲避險和儲值的首選資產,跑贏世界平均通脹率沒問題。
並且,比特幣目前仍處在早期階段,網絡效應的潛力非常巨大,兩個因素疊加,使得比特幣跟十年前房產相比,其潛在漲幅要巨大得多,缺點是波動性很高,所以心態一定要好,不然絕逼抗不住。
如果到了100萬美元,就算是美國的儲備法案沒通過,到時候各國央行也將不得不考慮購買比特幣,將其納入外匯儲備,並可能部分以比特幣爲錨發行法幣,有人說央行怎麼會推波助瀾呢?打壓還差不多,沒錯,一開始肯定要打壓。
但是各國央行存在競爭關係,如果央行不買而美聯儲買,美聯儲就佔了個大便宜,到時候根本由不由得央行,到時候持有比特幣的人不僅不用交鑄幣稅,還能跟央行分享鑄幣稅收益。
不持有比特幣的人就只能繼續交鑄幣稅,持幣與不持幣的區別,會比現在有房無房的區別還要大很多。
沒人能逃脫比特幣的影響,不管他現在有沒有意識到,區別僅僅在於是現在主動接受,還是幾年以後被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