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經濟陷入困境。經濟增長預測再次被下調,甚至修正後的數據也未能激發人們的信心。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目前預測,到 2025 年,20 個歐元區國家的 GDP 增長率僅爲 1.3%。這一數字低於之前預測的 1.4%。今年的情況更糟:增長率慘淡,僅爲 0.8%。
相比之下,美國預計到 2026 年每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穩定在 2% 左右。差異不僅僅是數字,而是一個警告信號。
美國經濟繼續向前發展,而歐元區似乎陷入了倒退。如果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兌現威脅,對歐洲進口產品徵收 10% 的關稅,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西班牙是歐元區唯一一個表現出真正實力的國家,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爲 3%,2025 年增長率爲 2.3%。另一方面,德國正準備應對經濟萎縮,法國則在努力應對預算赤字和政治挑戰。
歐盟委員會在秋季預測中表示:“在長期停滯之後,歐盟經濟正在恢復溫和增長。”的確是溫和增長。
關稅可能對貿易造成嚴重破壞
貿易戰是歐元區目前最不需要的。特朗普提議對歐洲商品徵收 10% 的關稅,這可能會摧毀歐元區出口型經濟體。
德國央行行長約阿希姆·納格爾 (Joachim Nagel) 表示,如果實施這些關稅,德國——該地區的工業中心——可能會損失 1% 的 GDP。損害不會止步於德國邊境。保險公司安聯 (Allianz) 的預測估計,價值 250 億歐元的德國出口可能面臨風險。
歐元區內規模較小的供應商,從法國釀酒廠到意大利機械製造商,都將感受到壓力。對於一個已經飽受能源危機和疫情後復甦乏力打擊的經濟體來說,這將是災難性的。
對於歐洲出口商能否復甦,經濟學家們意見不一。一些人認爲,美元走強可能會讓歐洲商品更便宜,從而抵消關稅的影響。
其他人指出,該地區的製造業已經陷入困境。數據支持了他們的觀點:自 2022 年 1 月以來,歐元區工業生產已下降 6%,並且還在持續萎縮。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給歐洲製造業基礎造成沉重打擊。
通貨膨脹和預算:雙重麻煩
通貨膨脹可能正在降溫,但還遠遠沒有結束。歐盟委員會預測,2024 年通脹率平均爲 2.4%,2025 年降至 2.1%。這比之前的峯值略好,但對於已經面臨預算赤字的政府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安慰。
經濟增長放緩意味着稅收收入減少,而利率上升使得政府借貸成本更高。
法國尤其面臨嚴峻的挑戰。預計該國預算赤字將從今年佔 GDP 的 6.4% 降至 2024 年的 5.2%,但臨時減稅措施將於 2026 年到期,這可能會使赤字再次上升。
歐盟委員會警告稱,歐盟各國的債務與 GDP 之比正在上升,這給各國政府帶來了更大的勒緊褲腰帶的壓力。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 (ECB) 正試圖扭轉局面。繼去年將利率上調至 4% 以對抗通脹之後,歐洲央行又開始下調利率。
目前存款利率爲 3.25%,銀行計劃進一步下調利率。目標是降低借貸成本並鼓勵投資,但進展緩慢。
氣候變化使情況更加複雜。西班牙最近發生的洪水造成數百人死亡,並造成大面積基礎設施損壞。歐盟委員會警告稱,此類災害可能會擾亂供應鏈、損害糧食生產並重新引發通貨膨脹。
製造業無法喘息
製造業一直是歐元區的支柱,但目前它正陷入危機。當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升時,該行業已經在努力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現在,它又面臨新的威脅:美國的關稅。德國,這個常被稱爲歐洲“引擎”的國家,現在卻舉步維艱。工業產出大幅下降,而該國對化工和鋼鐵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依賴使其尤其容易受到影響。法國和意大利雖然對重型製造業的依賴程度較低,但也未能倖免。
報告警告稱:“貿易伙伴進一步增加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顛覆全球貿易。”對於歐元區這樣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來說,這是一場即將發生的災難。
全球背景:美國超越歐洲
歐元區步履蹣跚,美國卻一路領先。高盛預測,2025 年美國 GDP 增長率爲 2.5%,而歐元區僅爲 0.8%。自 2019 年以來,美國勞動生產率年化增長率爲 1.7%,而歐洲僅爲 0.2%。
特朗普預期的貿易政策,包括對中國和歐洲徵收關稅,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差距。高盛預測,這些措施將損害全球經濟增長,但由於減稅和有利於商業的監管環境,對美國的影響相對較小。
歐洲的情況則有所不同。該地區對出口的依賴使其極易受到貿易中斷的影響。
各國央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美聯儲計劃大幅降息,目標是到 2025 年初將利率區間降至 3.25% 至 3.5%。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則行動謹慎,到 2025 年底的目標利率爲 1.75%。與此同時,新興市場有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但這對歐洲來說並沒有什麼安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