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聖誕前夕,巴林銀行在倫敦舉辦了一場年會,來參加的都是該行的業務骨幹。而此時,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年僅二十八歲的小夥子的身上,他的名字叫尼克李森,是巴黎銀行駐新加坡分行交易部門的總經理。
因爲業績突出,所以被評爲該年度的明星交易員。場上的兩百五十名成員都向他表達了讚賞,並將李森奉爲英雄。然而,沒有一個人會想到,僅僅過了兩個月,這個被衆人簇擁的英雄就憑藉一己之力親手幹翻了這家擁有百年曆史的巴林銀行。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在英國創建了巴林銀行,他可謂是銀行界中的活化石了。並且這家銀行的氣質從出生時就與衆不同,他從不爲普通客戶開辦存取款業務,而是專門爲政府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類客戶提供企業融資和投資管理等服務。由於信任良好,巴林銀行成爲了很多大客戶的首選。
當美國政府將從法國人手裏購買路易斯安那州時,巴林銀行給予了全部的資金支持。當英國和拿破崙正在歐洲血拼時,巴林銀行也是英國政府堅強的資金後盾。後來,英國王室爲了感謝巴林銀行的救命之恩,先後授予了巴林家族五個貴族爵位。自此,巴林銀行便一直和英國上流社會保持着聯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成爲了他們忠實的客戶。
1987年,該行創建了巴林證券。原本這是一個緊跟金融市場變化的開拓性戰略,但是巴林銀行的一些傳統銀行家們卻對這個子公司打心眼裏看不上。一方面是因爲這些高層大多數都是貴族出身,看不起多爲平民從業者的巴林證券。另一方面,他們對券商通過投機炒作、牟取暴利的行爲嗤之以鼻,經常將其嘲笑爲爆發戶。
1992年,日本股票價格下跌,巴林證券主席西斯立馬打電話給倫敦總部,希望總行能提供給他更多的資金來抄底。但是巴林銀行副主席以風險太大爲由,拒絕了他的請求,這就讓西斯一氣之下辭去了職務。西斯的離職觸動了巴林證券那個敏感的神經,曾經飽受歧視的核心管理者們紛紛出走,導致其管理層出現了巨大的空洞。雖然倫敦總行迅速接管了巴林證券,但是他們對券商業務的陌生與無知,就導致巴林證券在管理制度上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而開頭我們提到的那位幹翻巴林銀行的魔鬼交易員李森,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巴黎證券。在倫敦老派銀行家的眼中,裏森就是個典型的屌絲交易員。他出生於倫敦北部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賺錢不多,母親又早逝。所以十八歲的李森就成了家裏的頂樑柱。他最先就職於摩根銀行的清算部,每天工作的內容就是待在憋屈的小房間裏,整理着數不清的單據。由於工作勤奮,腦子靈活,所以李森很快就拿到了約八萬美金的年薪,這個收入足以成爲一個奇蹟。讓他的故事在其家鄉廣爲流傳,但是眼前的成就還不足以讓他實現住別墅、開豪車的夢想。只有成爲期貨與期權的交易員衝在交易所的前臺搏殺,纔有可能賺取上不封頂的財富。而接下來爲他提供這一舞臺的就是巴林銀行。
1992年,巴林銀行在新加坡分行設立了期貨與期權部門。李森因爲之前的工作經驗被負責人相中,並以結算專家的頭銜擔任了新加坡分行交易部門的總經理。但是,由於高層對券商業務的歧視,心態和漫不經心,導致在人事安排上出現了神操作。李森在成爲前臺交易主管的同時,還陰差陽錯的身兼了後臺風控的主管。不過在新工作開始後的頭一年,李森還算本分,他一直在做低風險的期貨交易和期權的套利交易,還給所任職的部門帶來了不少的收入。由於當時的信息技術不夠發達,在交易所中買入賣出的指令大多都是通過吼叫、手勢和小紙條來傳達的,這就難免導致交易員出現差錯。如果差錯導致了盈利,屬於意外收穫。如果差錯帶來了虧損,就要暫時將這筆錯誤記入錯誤賬戶中,等待適合的行情出現時再挽回損失。
當時,李森和倫敦總部共用一個賬號,名爲99905賬戶,時間長了呢,倫敦這邊就不耐煩了,你們能不能自己設立一個賬戶,以後有問題自己解決。於是這個99905賬戶就被倫敦總部收回了。爲了能保證業務的正常運轉,李森就只能再開一個賬戶。爲此,他選取了中華文化裏的吉祥數字八作爲賬戶號,所以一串88888的錯誤賬戶就這麼誕生了。不過李森開的這個吉祥賬號並沒有使用幾天,總部就又打了電話,說我們換了新電腦,他將幫我們處理更多的錯誤。你現在可以繼續使用99905這個賬號了。本以爲就是一個簡單的通知,沒想到對方緊接着又來了一句,質問你們新加坡這邊的錯誤怎麼這麼多?慌亂之下,李森連忙解釋說,新加坡交易所的日成交量已經由之前的三千次急劇上升了兩萬次,而且現場也比較混亂。不過爲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李森又補了一句,請領導放心,我能保得住。其實這段話就暴露了巴林銀行的總行領導對新加坡分行運營情況的一概不知。此外,在總行重新開放99905賬戶的時候,也沒有要求裏森刪除那五個八的吉祥賬戶。
原本里森也以爲他再也用不到這個賬戶了,但是緊接着發生了一件事兒,讓他邁出了走向地獄的第一步。1992年7月17日,巴林證券的大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二十份合約,但因爲交易員看錯了手勢,結果搞成了賣出二十份合約。由於當天合約價格一直在漲,把合約買回來就需要更多的錢。經計算,這次失誤將會使公司虧損兩萬英鎊。自己的下屬犯了錯。作爲主管,李森肯定要受到牽連。爲了保住自己的信譽,李森突然想到,還可以用那個五個八來隱瞞這次錯誤。只要有機會挽回損失,就不用通報總行了。由於有這麼個能讓李森只報喜不報憂的賬戶存在總行,便只能看到李森在不停的爲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於是認可、誇讚和獎賞便讓李森上了癮。今後只要他遇到損失,他就會將其轉入到五個八的賬戶中。由於他還身兼風控崗位,所以在新加坡根本沒有人能監管他的行爲。
不過紙裏是包不住火的。李森雖說能搞定新加坡分行,但卻搞不定倫敦派來的審計,能矇混過關,藏好過去的損失。起初,李森還會用自己的佣金和獎金來填補公司的窟窿,但隨着這錯誤越來越多,損失越來越大。光靠自己手裏這點錢,簡直是杯水車薪。於是,李森決心通過跨市交易來彌補損失。所謂的跨市交易,實際上是一種期權的交易策略,是一種獲利可無上限,但虧損固定的交易策略。這不就是幣安現在的期權,如果贏了到了交割日,他就會獲得高於正常交易六倍以上的收益。如果輸了,則本金全無。就是幣安現在的歐式期權,但幸運的是,李森堵對了市場的走向。當時間來到1993年的7月時,李森竟然將五個八賬戶中的所有損失憑實力給賺了回來。有一說一,這的確很牛逼。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成就,運氣是一方面,也與他的喫苦耐勞有很大的關係。在交易所中,監管要求每個交易員所交易的合約不得超過一百份。而李森一人竟手握一千九百份合約,不過幸運女神不會一直陪着李森。
有段時間,新加坡市場的行情十分火爆,股票指數瞬息萬變,這種離譜的行情,李森沒有預料到也是正常的。可是令人絕望的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交易所用於清算記錄的大屏幕還發生了故障,導致許多交易指令變成了盲選。並且因爲暫時無法入賬而積壓了下來。等故障排除之後,看到清算結果後的李森徹底的傻了眼,擺在他面前的竟然是多達五百多份損失近一百七十萬美元的虧損合約。頓感天旋地轉的李森癱坐在椅子上,鉅額的虧損再次把他拉回到填補窟窿的泥潭中。此前所有的榮譽瞬間變成了遙遠的回憶。他越是拼命想把錢賺回來,市場就越不以他的意志爲轉移。隨着損失不斷的積累,到1994年7月,李森想要彌補的虧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五千萬英鎊,不過再大的虧損額不過是阿拉伯數字而已。李森已經麻了,對虧麻了,但這個窟窿他還得儘快堵上。因爲倫敦總部時不時的就會派人來查賬。如果發現了,他不僅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財富和榮譽,還要接受法律的懲罰,他也將不再是全家的榜樣。全村的希望註定要平庸的度過後半生。爲了儘快扭轉局勢,他決定再冒一次險。
當時日本的經濟正在逐漸走出頹勢。他非常自信的判斷,日本的經濟在下半年將要開始增長。於是他毅然決然的把槓桿拉到二十五倍,開始炒作日經股指。只要預測成功,李森便可賺到七位數的紅利。但是反過來呢,裏森將把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的命根子都賠進去,於是下海乾活成敗在此一搏,可惜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看到持續走低的日經指數和不斷擴大的虧損,李森感覺整個世界都在疏離他。但是另一邊由於他把實際產生的虧損都隱藏到了五個八賬戶中,所以總行還在認爲李森一直都在給巴林銀行賺着錢。爲了表彰他的卓越貢獻,總部在1994年的年會上,還將他推舉爲明星交易員。面對衆人的歡呼,李森就只好硬着頭皮強顏歡笑。如果說二級市場的波動是人禍,那麼李森接下來要面對的還有天災。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發生大地震,日經指數繼續暴跌。此時的李森已徹底失去了理智,他甚至開始瘋狂購進日經股指期貨,試圖以一己之力將指數推起來,力挽狂瀾的白衣騎士,爲了實現這一目的,他便需要更多的資金。於是,他就開始請求倫敦總行能夠爲自己提供保證金,理由便是正在和某一個大客戶展開合作。因爲李森現有明星交易員的桂冠頭銜。總行非但沒有對他的行爲產生任何懷疑,而且還對他能爲巴林銀行賺更多的錢充滿了期待。於是一筆筆資金就源源不斷的從倫敦匯入新加坡,甚至違反了英格蘭銀行所規定的其他銀行寄往海外分行的資金不得超過本行自有資金百分之二十五的規定。到了1995年2月23日,倫敦總行終於透支了自己。但即便手握巨量資金,李森依然沒辦法攔住日經指數的繼續下跌。在這個時候,巴林銀行的損失已經超過了8.6億英鎊,遠遠超出了該行的全部資本。
此時,無力迴天的李森在打光了所有的子彈之後,終於知道收手了,便急忙帶着妻子逃往了德國。走之前,他只在工位上留了一張字條,上面寫着“I’m Sorry ”隨着真實浮出水面,巴林銀行的高層管理者們除了發呆,什麼都做不了。1995年3月26日,巴林銀行被英格蘭銀行以一英鎊的價格象徵性收購。就此,這家曾幫助美國買下半壁江山。爲英國打贏拿破崙的百年老行,就徹底的從世界金融的舞臺上消失了。
而那位以一己之力創造了這一奇蹟的李森,在巴林銀行宣佈破產後的一週,便被德國警方移送給了新加坡,並獲得了六年半的刑期。巴林銀行破產的案例如今已經被寫進了教科書,供今後一代代學生和金融從業者們反覆學習,導致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尼克李森的違規操作和投機行爲。不過,要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巴林銀行漏洞百出的管理模式和無力低效的監管機制。正如李森在事後說,如果當初只要有一個人能干預我的行爲,那這樣的結果也就不會發生。
首先,巴林銀行的人事安排的確給李森闖禍提供了充足必要的條件。另外,總行的內審人員也嚴重失職。在1994年7月的時候,倫敦總部的兩名審計人員的確發現了五個八中的虧損。當時,李森謊稱這筆資金是被華西銀行借走了。這個謊言實際上非常卓越,只要審計員稍加覈對,李森便可當場現行。可是呢,他們愣是相信了李森拙劣的說辭。其次,巴林銀行的高層也對風險的防範毫無作爲。剛剛那兩名審計員雖說沒有深究李森的謊言,但他們的確向總行提出了對新加坡分行進一步調查的請求。但是高層們最終還是忽視了這些建議。最後,巴林銀行甚至對外部傳來的風險警示也不屑一顧。其實,在裏森玩火的這段時間裏,新加坡交易所在發現了李森的異常行爲後,曾無數次向巴林銀行總行發出過警示,但這些警示卻全都被倫敦的高層所忽略掉了。
或許李森之所以投資運氣太差,可能就是因爲他所有的運氣全都浪費在躲避監管之上了。另外我們也會發現,最終讓李森弄垮巴林銀行的金融工具期權合約實際上屬於金融衍生品。一提到金融衍生品劃過我們腦海的瘋狂事總是數不勝數。其實,這種金融工具最初出現的目的是爲了規避風險的,對於一些必須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或者說進行遠期交易的商戶來說,一份設計合理的合約,或者是進行一筆套期保值交易,都可以對模糊的未來起到一個很好的風險對衝。金融衍生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其高槓杆的屬性經常會被一些投資者視爲合法。
比如幣安的期權,本屬對衝工具,其次爲套利工具,現在很多人把它演變成了合約屬性產品(單邊)確實以極低的代價贏取十倍甚至百倍收益,比如11.7日開 xrp 買權15日交割竟有一款百倍回報率0.09買入,10幾塊交割。若判讀錯行情,最多損失權利金而已,這是個比合約更加穩定的套利工具,不會爆倉,只有到了交割日要麼暴富,要麼歸0,風險極低,收益無窮。不知道爲什麼那麼多人還開百倍槓桿合約,期權的槓桿有的近千倍。合約一個回踩爆倉,期權隨便它回踩,只要不到交割日你的倉位一定會在,只要預判行情對,中間隨便暴力插針回調,期權穩如巴林銀行一樣信任你,簡單一句話來說,開期權可以睡好覺,開合約晚上容易失眠。
我最早接觸期權就是這位巴林銀行魔鬼交易員李森給到的啓發,不過我基本開對衝,偶爾開單邊,合約這半年很少開倉的原因是因,期權有更多玩法,雙向套利套保,佔比資金又小。
總結下巴林銀行破產案:
巴林銀行的倒閉,是一個因風險管理失控而導致的經典案例。其主要原因在於:
1,內部控制薄弱: 銀行內部缺乏有效的風險監測和控制機制,對交易員李森的鉅額投機行爲未能及時發現和制止。
2,管理層失職: 管理層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認識不足,對裏森的彙報過於信任,未能及時採取措施。
3, 風險集中: 銀行將過多的風險集中在了一個交易員身上,一旦發生風險事件,損失將難以承受。
從巴林銀行事件中吸取的教訓及風險控制指導意見
4,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5,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 定期對所有業務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尤其是衍生品等高風險業務。
6, 強化風險監測: 實時監控交易情況,及時發現異常交易行爲。
7,建立健全的風險報告機制: 定期向高層彙報風險狀況,確保信息透明。
8,加強風險文化建設: 將風險管理意識貫穿於整個組織,培養員工的風險防範意識。
9,明確職責分工: 不同部門之間相互制衡,避免權力過分集中。
10,加強授權管理: 嚴格控制交易授權權限,防止越權操作。
11,建立健全的會計覈算制度: 確保財務數據真實可靠。
12,加強對高風險業務的管理
13,對衍生品交易進行嚴格限制: 制定詳細的交易規則和限額。
14,加強對交易員的監管: 定期對交易員進行考覈,並對其交易行爲進行審計
15,提高管理層的風險意識:
16, 加強對管理層的培訓: 提高管理層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17, 鼓勵管理層參與風險管理: 將風險管理納入管理層的績效考覈。
巴林銀行的倒閉給我們加密貨幣交易員同樣也敲響了警鐘,風險管理是金融交易員生存發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纔能有效防範風險,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定運行。
加密永流傳,爆倉看不見,金錢還是熟悉的味道
下週繼續分享,歡迎提供案例,祝大家賺的盆滿鉢滿,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