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發展勢頭強勁。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已催化主流進入加密投資領域。與此同時,DeFi 和其他去中心化項目的用戶和資產繼續增長。許多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機構似乎正在尋找與該技術合作而不是與之對抗的方法。這一切歸根結底,對於那些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項目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面臨着浪費它的風險。

區塊鏈社區一直有一種“等到明年”的樂觀情緒。我們認爲,一旦以太坊在 2022 年轉向權益證明,我們就會解決可擴展性問題,併爲廣泛採用打開大門。同樣,人們認爲,一旦監管形勢更加明朗,機構就會大批進入該領域。然後光明、去中心化的未來終於到來了。

但按照行業目前的發展軌跡,它不會成功。就像共產主義因爲未能實現其承諾的烏托邦而垮臺一樣,如果社區不改變思維方式,加密貨幣也會如此。

這將是一場悲劇。

區塊鏈是技術奇蹟。但區塊鏈的當前發展狀態相當於給世界提供了只有 Notes 應用程序的 iPhone。或者更確切地說,只配備了一些使用起來令人抓狂但可能利潤豐厚的博彩應用程序。難怪我們沒有贏得監管機構或廣大公衆的支持。

有兩個因素阻礙了區塊鏈發揮其潛力。其一是觀念:加密領域之外的大多數人仍然認爲這項技術純粹是關於數字貨幣和衍生金融平臺:本質上是比特幣、狗狗幣以及交易它們的交易所。

這種看法是由第二個實質性障礙推動的:區塊鏈項目過於注重金融化。這不僅導致該技術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還導致內部人員優先、半封閉的生態系統,其中只有少數人設計、開發和使用這些平臺。

區塊鏈技術被吹捧爲可以打破守門人制度,讓所有人都能享受金融的福利。但諷刺的是,它最終被一個比它試圖取代的傳統金融和政府結構還要小、更難以操控的精英羣體所主導。

區塊鏈有何用途?

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是重新發現區塊鏈的真正意義: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從根本上來說,區塊鏈就是一個時鐘。它以透明且不可篡改的方式記錄交易發生的時間。這是其潛力的關鍵:在一個信任度不斷下降的世界裏,這個區塊鏈時鐘可以充當現實的通用來源。

區塊鏈中的每筆交易都包含答案:誰做了什麼、何時做了什麼以及爲什麼做了。這是可以證明的事實,不需要人們信任信息持有者。時間不等人。它不要求信任,無論我們是否信任它,它都會繼續運行。時間是我們生活中終極的無信任鑰匙,區塊鏈也是如此,就像時鐘一樣。

這就是區塊鏈的變革力量。如果我們理解區塊鏈的真正用途,我們可以構建的東西幾乎是無限的。我們可以構建比噴氣式飛機發明之前開發的傳統基礎設施更具優勢的系統。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快捷、更有利可圖的世界。

但如今,除了少數金融產品外,我們並不瞭解。確實,有些加密項目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克服失控的通貨膨脹或政治壓迫。這些故事應該得到讚揚和支持,但它們仍然是極端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區塊鏈是一個神祕的、半排他性的金融產品世界的基礎,那些知情人士尋求超額的資本回報。

是時候重新認識區塊鏈的真正目的了。這需要我們所有人——開發者、創始人、風險投資家、佈道者——重新發現去中心化基礎設施背後的原始精神。這需要我們記住,區塊鏈真正關乎的是時間,而不是金錢。

是時候打造重要的產品了

有了這種理解,該行業就可以開始爲真正的人提供必需品。畢竟,真正阻礙加密貨幣發展的不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不是以太坊不同派系之間的內訌。而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加密貨幣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無關緊要。

如果政府試圖禁止亞馬遜等電子商務網站,將會引起強烈抗議。從小學生到祖父母,人們都會反對這一舉措,因爲這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糟。當政府試圖封鎖 X 和 TikTok 等社交媒體平臺時,他們會面臨數百萬使用這些服務的用戶的強烈反對。即使這些平臺可能助長了有害活動,公衆對這些平臺的支持仍然很強烈。

但加密貨幣呢?沒人真正關心。加密貨幣的主要捍衛者是那些爲其複雜的金融平臺提供資金、建設和受益的人。但這些企業家和投資者主要成功推動了兩件事:市值和公衆懷疑。大多數普通人不僅不會關心加密貨幣是否消失;他們甚至不會注意到。

這是一種可怕的狀況,原因很簡單。我們忘記了當初爲什麼相信去中心化技術,走上了金融投機主義和內幕主義的道路。

好消息是,現在還不算太晚。我們需要拋開金融化的誘惑,記住區塊鏈作爲通用計時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能性幾乎是無限的。我們可以讓不同大陸的陌生人安全、透明、無需信任地分享信息和想法。我們可以使用我們最喜歡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已經成爲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用擔心我們可能會被跟蹤和監聽。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與陌生人聊天,享受在線新聞,完全確定我們互動的是人類,而不是機器人。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金錢、供應鏈、拍賣、交通、公司投票以及幾乎所有其他事物。我們可以確保信守承諾。我們可以讓區塊鏈成爲全世界人民真正不可或缺的東西。

注意:本專欄中表達的觀點爲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反映 CoinDesk, Inc. 或其所有者和附屬公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