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翼可能是幣圈中少有的那麼一位,不是靠比特幣實現的財富,也不是靠發行數字貨幣實現的財富,而是投資一個幣梭哈10萬全部身家,握住三年,任他漲十倍百倍千倍也不賣,如今大空翼手裏的那個幣翻了萬倍,收益過十億。

這場數字貨幣狂潮造就了一個巨大的人性舞臺:貪婪、恐懼、患得患失、信仰崩塌時刻上演。所有角色都身不由己,進圈早、懂技術、有人脈,都不能保證你百分之百全身而退。

一部分人堅持“不懂就不碰”,比如巴菲特;更多人則相信“富貴險中求”,他們反覆逼問自己:“你已錯過了互聯網和房地產,你還敢錯過比特幣嗎?”

當你賺過一次大錢,享受過一夜暴富帶來的欣喜和自信後,就很難適應“賺得更少”的失落,你很難放棄執迷於捷徑的念頭。

在一個財富呼嘯而過的世界裏,59分比0分更讓人絕望。

10萬All in IOTA,任由風聲鶴唳,仍巋然不動,最終3年收益超萬倍。

今天的主角,是就是幣圈傳奇人物,深圳90後神祕少年——大空翼。

大空翼,真名叫杜翼添,名副其實的90後,最早以“大空翼”的身份混跡社區,大空翼是日本漫畫《足球小將》裏的主人公,自小酷愛足球,而現實生活中,杜也是足球的愛好者,名字的來由或就根源於此。

他2013年進入幣圈,當時他還在讀大二,就在同齡人都想着暑假去哪裏旅遊時,從英國回老家,當時在淘寶上精打細算,組裝了一臺礦機,造價2萬元,這算是大空翼最早入幣圈的本金;當時GPU的算力已經挖不到什麼比特幣了,那個時候是烤貓礦機和阿瓦隆礦機的時代,所以大空翼決定挖一些沒人挖的山寨幣,比如世界幣和羽毛幣;到暑假快結束的時候,大空翼把山寨幣全換成了比特幣,大概80個。當時一個比特幣價位在4000元人民幣,大空翼就這樣賺了一萬元,這個時候還距離實現他的小目標還差4年。

那個時候大空翼還只是想賺點錢,對各種幣的理解並不深,說是投機炒幣絕不爲過,但漸漸地,他的觀念發生了改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開始產生了信仰。

“梭哈之王”,是幣圈給大空翼的尊稱,但即使是大空翼的朋友,或許也很難把平常的他和這個稱號對應起來,在朋友的眼中,他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男孩,愛聽周杰倫,喜歡旅遊,沒事就泡泡茶,怎麼突然間成了別人口中的“賭徒”,但實際上,他的確是個賭徒,只不過,比起大多數人的盲賭,他多了幾分理性和耐力。

最初,信仰主要來自對社區牛人的佩服,他認爲世界頂尖的,最有想法的人才都在社區裏,這是一羣偉大的人,這羣人有着偉大的信仰,他們的信仰和驅動力來自於對“去中心化”狂熱的推崇,“他們搞開發完全不衝着錢,市場之所以漲這麼多,是對他們的認可,是對技術的認可。”

作爲最早混社區的那批人,他現在對社區依然有着很深的情懷。

大空翼朋友圈截圖

一戰成名

有時候,成功僅僅只是因爲做對了一件事。

IOTA的投資,讓大空翼一戰成名。

在2015年有個叫IOTA的數字貨幣做ICO衆籌,IOTA是建立在一種新型分佈式賬本——纏結(Tangle)基礎上的非區塊鏈加密數字貨幣,被認爲可以應用在物聯網的小額支付場景裏。

當時中國只有七八個人蔘加,但最後拿住的只有兩個人:大空翼和Jimmy(IOTA中國社區負責人)。IOTA當時一共募集了1300多個比特幣,價值約300萬人民幣,發行的IOTA每個約0.001元人民幣。

從2015年底到2017年6月,IOTA一直都很便宜。IOTA中國QQ羣直到2017年5月時還不到300人,但自6月份ICO熱潮開始後,IOTA暴漲,到2017年12月的時候一度漲到36元人民幣,翻了3.6萬倍,大空翼的10萬就這樣變成了36億,也就是這樣成爲了幣圈傳奇人物。

IOTA最後一共募集了1300多個比特幣,價值約三百萬人民幣。

然後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了。從15年底到17年6月,IOTA一直很便宜,但自6月ICO熱潮開始後,IOTA暴漲,到17年12月初一度漲到約36人民幣,相比發行價已經翻了3.6萬倍,大空翼手中的10萬人民幣,也變成了幾十個億。

2017年6月,大空翼發朋友圈表示IOTA“拿了兩年一動沒動”

大空翼朋友圈配圖,這個是2017年6月13日IOTA的價格,12月初達到最高點36人民幣

如果大空翼手上的IOTA一直拿到12月,他的收益已經超過三十億。有人曾經向他求證賺了幾十億的事情,“幾十億?”大空翼發出了不可思議的笑聲,“國內肯定沒人賺這麼多的。”但他緊接着補充了一句:“但一半我知道有人是有的。”這句話看似什麼也沒說,但其實該說的都說了。

相比於其他幣圈大佬,大空翼就是一個草根大V,他沒有資本和人脈開礦場,開交易所,發代幣,他只是因爲一筆投資堅持了3年不動,就輕易地實現了所有人夢寐以求的財富自由,但他也有自己的夢想,如果他當初只甘心做一個礦工,挖山寨幣賺點小錢,或是像許多賭徒一樣快進快出,今天的幣圈,或許又少了一個傳奇故事。

賭徒的自我修養

風聲鶴唳,風雨飄搖,用這些詞來描述近年的幣圈毫不爲過,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大空翼將全副身家投入並一下子就是3年,當然,你可以說是因爲資金量小,所以他放心那樣放着,的確有這個可能,但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試圖,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這個傳奇人物。

幣圈是個零和博弈的地方,進場的都想贏,但有贏就有輸,通常輸的是什麼人?是沉不住氣的人。

大空翼曾經也輸過,2014年比特幣有過一次大跌,他當時的100多萬一下子虧到了10多萬,他一度非常抑鬱,“人就是不知足,當時天天拍大腿,就想着如果早賣就好了。”人就是這樣,沒買之前怕踏空,漲了之後覺得買少了,跌了又後悔怎麼不早點賣掉,這是一個死循環,但核心只有一個:當你賺過一次大錢,享受過一夜暴富的快感,你就再也無法接受“賺得更少”的現實。

但大空翼一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他認爲“買入、賣出不是考驗一個投資者綜合素質最好方式,跨越牛熊與非議地耐心持有才是”。

他告誡朋友,投資最忌諱的是情緒化,“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客觀性,才能持久。”從這個角度看,他的投資風格也挺佛系的。

如果說賭徒也有自我修養,那在大空翼身上體現出來的就是:不斷學習、保持理性、該出手時毫不猶豫、看中了不輕易下車。

但知易行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有人說大空翼是贏在了信仰,幣圈人都愛說信仰,但有多少人知道,其實令他們賺錢的並不是信仰,只是他們恰好遇上了好時機,然後做對了一些些事情,這纔是根本,可現實是,有人用盡一生,也沒能找到訣竅。

如果你也相信這一點,大空翼可能會是你最好的學習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