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 11月2日消息,據數字法幣研究社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在(貨幣論)撰寫的自序中表示,如果中央銀行可以無底線,貨幣發行可以無上限,那麼貨幣很可能被其他一般等價物所取代——比如當前市值震盪上行的數字資產和穩定幣。真的會這樣嗎?作爲長期在中央銀行從事研究工作的我,直覺上浮現的想法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面臨的迫切問題是“從中央銀行家手中挽救中央銀行”。儘管這一思路絕非當前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因爲我認爲 CBDC 毫無改變貨幣增量的制度含義,但是,是否存在一種既能克服各類數字資產的衝擊,又能實現穩定幣效應,還能保持主權貨幣存在性(解決歐元的貨幣統一但財政分散問題)的數字貨幣?
特定資產(比如數字資產)的日益昂貴,使得其也走向自己的反面,缺乏作爲一般等價物所必須具備的流動性(即被收藏,而非流通,這是貴金屬退出貨幣的宿命)。
在貨幣經濟學的預測與實踐領域,值得高度尊敬的有兩個人——剛剛去世的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和至今不知爲何方神聖的中本聰。前者一生堅持匯兌是冗餘的交易成本觀念,經歷了單一貨幣區理論在歐元區的實踐,但沒有也很難實現美元化(dollarization)的烏托邦。後者眼睜睜看着自己一手締造的比特幣(bitcoin)演變爲極其昂貴的數字資產,當前,全世界每年爲挖掘最後200 萬個幣所耗費的能源足夠上億人使用一年以上。按照邊際成本定價法,比特幣越接近資產則距離廣泛流通的貨幣越遙遠。那麼,數字時代的世界貨幣(或世界貨幣體系)可能會長成什麼樣?
當前,數字資產正在走金本位的老路,穩定幣構想也無非是“軟版本”的最優貨幣區理論的現實提法,我們的想法也並不見得比 1945 年的懷特計劃更高明。僅僅因爲在數字時代,陳年老酒貼上了新標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