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Duo Nine

編譯|Odaily星球日報(@OdailyChina)

譯者|Azuma(@azuma_eth)

編者按:BTC 的價格於今晨再度突破 70000 美元大關,看起來一切都在向好發展。然而,YCC 創始人 Duo Nine 卻指出了比特幣網絡的一項隱憂,其認爲在比特幣網絡的費用結構轉換之際,各大生態的封裝版 xBTC 以及 ETF 等衍生投資產品實際上是在抽離比特幣網絡的價值,是在對比特幣網絡進行“吸血鬼攻擊”。

Duo Nine 認爲,這一隱憂暫時看起來並不嚴重,但卻已有日漸加劇的趨勢,這或許會成爲伴隨着比特幣網絡共同發展的“癌細胞”,必須在現階段給予重視。

雖然 Duo Nine 在關於其他生態封裝代幣方面的態度存在一定 bitcoin maxis 般的極端傾向,但其所指出的問題仍具備一定的思考意義。 

以下爲 Duo Nine 原文內容,由 Odaily 星球日報編譯。

比特幣正在陷入困境。

如果不盡快做出改變的話,情況可能會變得不太好。

我不是在談論減半時間或是區塊獎勵,問題比這些要嚴重得多。

隨着比特幣網絡的逐漸發展,交易手續費將逐步取代區塊獎勵成爲該網絡的主要費用構成。

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然而,一個新的問題正在出現。這個問題比較難以預測,但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跡象。

這個問題與人們不再真正地使用比特幣有關。 

每當 BTC 被封裝成 wBTC、cbBTC、tBTC、kBTC 或 solvBTC 時,都意味着原生 BTC 將被放置在網絡之上的某個錢包中,且再不執行任何操作。

它不再移動,就意味着不再有費用。

該價值已被轉移到以太坊或其他網絡。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隨着 DeFi 的發展,越來越多的 BTC 將在原生網絡上被靜置,這些價值則將通過封裝代幣的形式流出。

BitGo 有 wBTC,Coinbase 有 cbBTC,Kraken 有 kBTC,Threshold 有 tBTC……顯然,這種情況不會輕易停止。

十年之後,封裝代幣只會越來越多。

今年以來,已有 11 支比特幣現貨 ETF 獲批,截至目前它們總計已購買了價值 200 億美元的 BTC。

這些 BTC 在哪裏呢?答案是在一些託管服務商的錢包裏,它們也被靜置着。

投資者們正在納斯達克上積極交易比特幣投資產品,但他們交易的是 ETF,而非原生的 BTC。

這和封裝代幣的情況類似,原生 BTC 的價值已被抽象而出,並流向了其他地方。 

問題開始出現了。如果價值不斷地流出,誰來爲比特幣網絡的安全買單?

以太坊?納斯達克?他們肯定不會。

在常規預設下,隨着費用結構的轉換,用戶本應在原生網絡上繼續進行交易,爲礦工們累積費用。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比特幣正在被“鎖進櫃子裏”,其價值正在被轉移至其他鏈上,或是被抽象成 ETF 及其他形式。

在加密貨幣中,我們一般會將這種情況形容爲“吸血鬼攻擊”!

所謂“吸血鬼攻擊”,即某條鏈或協議中的流動性和價值遭遇了虹吸,連同其用戶一起被轉移到了另一條鏈或協議中。

現在,比特幣的攻擊者們正在將這些價值裝進自己的腰包。恭喜貝萊德,恭喜 Coinbase,你們正在勝利!

像 Coinbase 這樣的託管服務商當前持有超過 200 萬枚比特幣,大量的 BTC 已被鎖了起來,並逐漸被遺忘。

更糟糕的是,這一情況或將導致比特幣落入第三方之手。

中本聰在白皮書中曾警告過我們這個問題:“只要在你和你的 BTC 之間存在第三方,價值就會喪失。”

貝萊德、Coinbase 也好,wBTC、cbBTC 也罷,他們所提供的僅僅是一張欠條。

他們保留着真正的 BTC,並給了你一個毫無價值保障的憑證作爲交換(如果他們選擇了食言的話)。

這對你自己以及整個比特幣網絡而言都是一個真正的危險。因爲第三方可能會違背其承諾, 第三方也可能從 BTC 的原生鏈中竊取價值,從而降低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

好在,這個問題還不算“迫在眉睫”。未來二十年,比特幣網絡的區塊獎勵依舊可觀。

與此同時,對比特幣的需求也將繼續增加,特別是來自第三方的需求 —— 他們隨時準備利用比特幣爲自己謀利。

對此,你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儘量第三方代持你的比特幣,依賴第三方就違背了比特幣的初衷,也違背了你購買比特幣的初衷。

最好的保管人永遠是你自己。你應該在原生網絡上持有比特幣,而非依賴各種第三方。

其次,你應該真正地去使用比特幣網絡。隨着 ordinals 和其他一些新興用例的發展,許多人正在比特幣的原生網絡上捕捉並保護其價值,在這樣的操作模式下,比特幣的價值永遠不會被抽象而出。

繼續使用比特幣網絡,就是對比特幣的未來的最大投資。通過使用原生網絡,你可以助力維護比特幣的安全,你所支付的費用將被用於激勵礦工保護網絡安全。只要使用規模足夠,費用結構的切換就可以實現無縫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