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d說實話:幣圈在國內被嚴重地妖魔化,財經媒體在報道時往往聚焦於詐騙、洗錢、黑客攻擊、暴跌、爆倉以及犯罪等方面,這會讓那些在幣圈虧損的人覺得自己虧得並不多,甚至還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幸福感。然而,這些財經媒體儘管多次報道加密貨幣的暴跌,卻始終未曾發佈過一次 K 線圖。這並非他們不想發佈,而是不能發佈。

每當加密貨幣價格下跌之際,媒體常常宣稱有衆多人爆倉,這不禁讓那些善於獨立思索的人質疑:這些數字究竟源自何處?其準確性又如何呢?真的有如此悽慘的狀況嗎?若每次都有數萬人爆倉,那幣圈還能有多少活躍之人呢?

實際上,在公鏈領域存在着特定的監控機構,例如 coinglass、mytoken 等,相關數據皆可公開查詢。然而確切來講,所謂爆倉指的是交易單的數量。就如昨晚的行情中,出現了 14 萬單爆倉的情況,或許一個量化對衝模式就會產生幾百乃至上千的交易單。而媒體爲了博人眼球,便將其描述爲有 14 萬人爆倉。

幣圈的合約槓桿極高,只要有足夠的膽量,10 倍、20 倍、30 倍、50 倍甚至高達 80 倍的槓桿都可供選擇。並且,強行平倉是自動觸發的,既沒有任何警示,也不會有人打電話催促你繳納保證金。倘若使用 80 倍槓桿,一旦判斷錯誤方向,僅僅 1% 的波動就可能讓你的交易單化爲烏有。

不過,通常情況下開高倍槓桿的往往是量化對衝程序或者一些拿着少量資金進行冒險的散戶。他們可能一單投入 50 至 100 美元,贏了就取出本金,用利潤繼續博弈,輸了爆倉就乾脆關機睡覺。而那些資產達到七位數以上的大戶可不會如此冒進,最多開啓 3 至 5 倍槓桿就已經算是大膽操作了。

其實昨天的這波下跌幅度並不大,主要的加密貨幣也只是小幅度下跌 3% 至 4%,這樣的波動在幣圈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漣漪。而媒體爲了博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