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行情仍舊在鏈上接力,只是從這條鏈換到了那條鏈上,從這個角度換到了那個角度

Meme爲什麼如此具有魅力,也許總結起來就三個字:機會大,這和其發行方式、初始流通密切相關

因此,本篇內容將梳理幣圈這些年,代幣發行的發展史

從基於比特幣的分叉,到TON生態當下主要的點擊即賺取

我先簡單梳理一下,我記憶中的一些代幣分發方式🔻

1. 基於BTC的分叉/複製
2. ICO公開發行
3. 交互式的免費空投
4. 持有NFT獲得空投
5. 銘文敘事的公平Mint
6. 積分制的興起(空投)
7. TON生態當下主流的Tap-to-Earn

除了上述這些分發之外,還有着一些比較特殊的且需要藉助特殊條件的資產發行和代幣分發的方式,例如:
1. KOL輪/社區輪
2. 圖像NFT發行
3.FT框架下的個人發Key

這些,幾乎是整個Web3發展史中主要代幣/資產的發行方式,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案例來展開每一個我所列出的例子

另外這些例子都是我個人的所見所聞,有的是我正在參與或者過去參與,僅作爲內容案例,不存在行爲建議傾向

图像


1. 基於BTC的分叉/複製🔻

這是17年以前較爲流行的一種方式,當時的加密主流都在試圖改變BTC,並圍繞着這一件事去基於BTC的源代碼做分叉,比較著名的項目就是BCH了,它推行的就是比特幣的大區塊主義,希望通過擴大比特幣的區塊大小來提高其性能

另外,在過去的一些分叉活動中,硬分叉出去的鏈通常都會對原鏈進行等比空投,以此來獲得社區的支持,不過這一方向在21年之後就很少有聽到哪個鏈是這麼幹並在市場上有大動靜的了

除了做分叉的BCH之外,就是走源碼複製路線的LTC了,萊特幣(LTC)是基於比特幣的代碼複製,當年也有着“比特金,萊特銀”的口號,它在代碼上借鑑了BTC並進行了算法的修改,同時也修改了出塊速度

順便一提的是,狗狗幣就是基於萊特幣的代碼創建的,而不是比特幣,如果要用父與子的關係圖來指代這三者的話,那麼比特幣就是爺爺、萊特幣是爸爸、狗狗幣則是兒子

而這些分叉也往往是採取POW的共識機制挖取獲得的

2. ICO公開發行🔻

ICO其實在幣圈有着挺悠久的歷史,但真正最興盛的時候是17-19年,這一階段的項目,如BNB、TRX以及LINK都是在當下仍在市值前20的標的

其中TRX在發展階段中也曾被多次指控源代碼抄襲了以太的Java庫,因爲這事還上了新聞,甚至在新聞上被人給Diss,甚至於白皮書的部分在早期好像也被指控抄襲

這些都是老歷史了,拿出來說是想表達:TRX是採取了ICO+代碼複製的方式去推動了早期構建的

另外補充一點,一般來說ICO公開發行的部分,在21年之前主流是作爲第一輪的公開發售,之後的機構入場會接着開闢後面的融資輪

而在21年之後,一般ICO是作爲最後一輪(不一定是ICO,可能是各種其他的什麼O)

3. 交互式的免費空投🔻

這是Web3區別於Web2的最大特色,畢竟不會有哪家企業會給它的用戶送可能高達20%的股份,而這在Web3卻是經常出現的事

在行業發展的早期,那時候項目空投還沒有那麼的複雜,幾乎是你參與使用了就可以獲得,我印象裏面最早知道的一個空投大毛是本體,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UNI,因爲這玩意我有,當時讓我覺得:我去?這原來真能賺錢

不過當下隨着行業的發展,空投的要求也在逐漸變高,後面細聊

4. 持有NFT獲得空投🔻

這要比免費空投要門檻更高一些,相比較基於交互痕跡的空投方式,持有NFT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直接用自有的資金通過囤積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潛在空投權益(當然,如果是任務NFT另說)

例如ENS和近日挺火的APE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完成一定份額的代幣分發的

我自己目前也有參與這樣的活動,例如我持有Myshell的NFT,博弈的也是空投預期,以及在年初還是什麼時候被 @jasmy_BNB 安利的AZRA系列NFT,也是通過持有的方式來博弈未來的空投預期

這種代幣的分發,往往是在比較強調IP的項目中會出現,當然也有項目特別推出的社區活動,會開設專門的NFT系列活動來實現這一步,例如Manta就曾在上線前舉辦過類似於“NFT集郵”的活動,來進行一小部分代幣的分發

5. 銘文敘事公平Mint🔻

我認爲這是這輪週期最大的一個創新,它開闢了一種區別於前面所有代幣發行方式的範式,先不論這一方式是否有持續性,但至少給後面的項目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其實做過社區的都知道,完全由社區去驅動的項目,尤其項目本身可能有着一些主營方向,那由社區去決策和投票,會走的很慢很難,這認爲也是很多銘文項目最後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裏延伸一些我觀察多數社區的體會: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情況並不常有,羊羣效應卻屢屢出現,愚蠢在一個羣體裏往往會短時間內迅速傳染

接着之後的符文,我看到的是類似於比特幣早期的分叉之爭,同樣的也給了交互銘文的社區成員給予了空投,但在當下沒看到大的動靜了

6. 積分制的興起🔻

這是本輪週期裏面,最PUA的設計,我也不清楚最開始是哪個項目開始的,但我知道的是再質押板塊的項目,全是這麼幹的

以太坊再質押板塊,敘事本身給行業什麼樣的變革先放一邊不聊,但圍繞這個生態譜系的項目,變革了擼毛羣體的可獲得利益,更進一步的提高了門檻

完完全全的把項目空投的紅利變成了嚴重POW+PUA的方式

但我也能理解,畢竟隨着市場對一級項目空投預期的期待,涌入的人羣開始變多,項目方需要去均衡社區裏面的利益羣體

但最SB的是那些莫名其妙女巫掉普通用戶的項目,最頂級SB的是還把用戶罵作電子乞丐的項目,我就不點名了,看到有人給這種項目洗,真是倒竈,噁心

7. Tap to Earn🔻

隨着TON生態的興起,Tap to Earn這一範式進入了市場的主流視野,簡單來說其實就是通過簡單的點擊動作獲得積分,最後基於積分獲得代幣空投

因此Tap to Earn是TON生態目前上線的主要分發動作,其內核實際上也是積分制

而同樣採取Tap to Earn的熱門項目還有做Depin的Grass,這也是一個大熱門

但我本人最早知道Tap to Earn這個模式,還是早期國內的一些盤子開始流行的

而最爲知名的Tap to Earn項目,那真是非Pi Network莫屬了,最神奇的是該項目成立馬上就快六年了,仍舊沒有正式上線,不知道是在測試什麼東西

可能許多人因爲它就是個做點擊動作的項目,但Tap to Earn這件事本身只是進行代幣分發的動作,其內核各個項目又各不一樣,例如打着遊戲名號的TON生態,打着Depin和全球算力網絡的Grass,還有着基於恆星網絡進行改進的L1 #PiNetwork

图像


我們綜合來看,可以將上述了各個代幣分發方式直接分爲兩類:
(1)有資金成本的
(2)無/低資金成本的

其中實行分叉、複製構建、ICO公開發行,往往都是有着一定的資金成本,這部分的社區籌碼,本身就帶有成本錨點

而交互式的免費空投、銘文公平Mint以及Tap to Earn等,都是無或低資金成本的,這部分社區籌碼的成本錨點就很模糊

另外關於積分制,尤其是圍繞再質押產生的積分制活動,是用資金流動性作爲換取,不是實際的資金損耗,我認爲這部分的成本錨點也是很模糊的

如果將這兩件事套用在二級市場上,我們回過頭看,似乎社區的籌碼帶有一定成本錨點這件事,是更加有利的

Tap to Earn等低成本分發方式,看似將門檻給降低了,但其實給行業的二級市場帶去了更大的壓力,對於二級市場的持有者來說,是一種不利因素

图像


我覺得這也是推動Binance宣佈將Launchpool池子作爲盤前交易籌碼去市場進行換手的主要原因之一,讓市場上模糊的成本錨點變的更加清晰

注:在我上述的案例當中,只考慮個體參與的情況,未考慮工作室批量腳本交互的成本等實際情況

而除了這些籌碼分發的方式之外,還有兩個我印象中比較特殊的資產發行方式值得一提:
(1)社區/KOL輪
(2)圖像NFT發行
(3)FT框架下的個人發Key

我將它們也簡單展開說一下🔻

-社區輪
(1)社區輪在21年之前的ICO熱潮中非常常見,在當時主要是項目和社區團隊長進行合作,將一部分籌碼交給團隊長進行兜售,社區團隊長通過提高單枚代幣的籌碼成本給到社區成員認購以此獲利。
(2)目前這種方式並沒有斷絕,仍舊有的小的VC是以這種方式展開的,甚至還包含了一部分的增值服務,更甚者,還有機構的退出途徑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場外的退出
(3)對於認購這些份額的社區成員來說,雖然形式上和ICO有點相似,但始終還是卡了一道,因爲這通常不是項目方本身所認可的輪數,早期的ICO認購是可以比較直接的參與到項目的討論、決策當中的,而社區輪認購方,往往只能接觸到的是承接方
(4)這也是一些社區輪的項目遲遲未上線,社區維權對象出錯情況發生的根本原因,由於不是官方渠道發出的籌碼,你根本不知道你接的這個籌碼過了幾手,出了問題又要輾轉多少手

-KOL輪
(1)有點類似於社區輪,只是籌碼的承接主體從一個社區變成了KOL個體,當然也有KOL爲了分攤風險,拉着自己的社區一塊來
(2)KOL輪的額度,據我瞭解是遠沒有社區輪的籌碼數額大的,一般都在2萬U以下
(3)KOL輪的特點是解鎖比機構快,估值也比機構略低,但這個幅度同樣也很有限,這些額度的發放在本輪週期裏面通常也伴隨着一定的宣傳義務
(4)因此也有完全以KOL宣傳作爲勞動付出換取的籌碼

-圖像NFT發行
(1)這事既Defi行情之後的又一段大的行情,也是Web3正式分割同質化代幣與非同質化代幣區別的一個象徵節點
(2)NFT的發行讓一些圖像、藝術品、音樂乃至可以被收錄上鍊的權證等,都成了可以炒作和衍生的敘事
(3)近日比較火的 $APE ,其NFT系列就是NFT賽道的頭部藏品系列

-個人發Key
(1)這是在2023年的Socialfi行情中的資產發行方式,以FriendTech爲首的社交應用掀起了這一範式的熱潮
(2)個人發Key這件事本身和個人發幣有些類似,但因爲置入了社交場景,給這一資產的發行限定了屬性,並且也因爲模型設計是負和博弈的緣故,長期跑下來是個註定會虧損的資產模型
(3)這一範式其實將社交關係給具象成了資產,後續的一些應用基於這個模型的改進,讓[社交貨幣]這個概念在2023年的社交行情中落地開花

以上,就是我本人根據自己的一些記憶進行梳理的Web3整個發展史中代幣、資產分發/發行的方式

我本人有注意到文中有一些邏輯上的錯誤,例如複製代碼進行發行其實並不屬於個體的範疇,但仍是過去的主線之一

還有,本文在代幣的發行方式中,也沒有着重介紹POW和POS的差別,關於POW被我簡單概括在了分叉那一小節裏面

如有補充,歡迎評論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