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第三方提供 不代表吳說觀點。
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曾在 2022 年的一篇博文中表達了對跨鏈橋安全性的擔憂,指出跨鏈橋可能成爲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薄弱環節。
跨鏈橋安全一度是懸在區塊鏈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同鏈之間的互操作性雖然能夠帶來「高速公路」般的便利,但也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風險。
Vitalik 的觀點像是警示,更像是預言。數據顯示,僅僅過去一年中,跨鏈橋因安全漏洞導致的資金損失已超過 20 億美元。當前雖然已有多種跨鏈橋接方案,它們在實現鏈間資產和信息流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些傳統方案在安全性、效率和可擴展性上仍存在一些挑戰。
隨着 DeFi 基建領域的不斷演進,總有創新者試着改變潮水的方向,例如從黑客鬆的獲獎選手一步步走到 Solana 上最大的橋之一的 deBrige,正逐漸走進大衆的視野。
重新審視跨鏈技術的現狀
目前,跨鏈橋主要分爲兩類:依賴流動性池的橋接器和基於消息傳遞的跨鏈協議。傳統的跨鏈方案,如 LayerZero 及其官方橋接器 Stargate,通常採用流動性池模式,需要在協議中鎖定一定數量的資產。這種方式實現了資產的跨鏈轉移,但在資本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可能面臨一些挑戰。
流動性池的存在,使得跨鏈橋成爲黑客的目標。此外,維持流動性池需要持續的激勵措施,否則資金可能會流失到其他收益更高的地方。這種模式在長期運營中面臨着可持續性的挑戰。
deBridge 的創新模型
針對上述問題,deBridge 提出了零總鎖定價值(TVL)模型,通過“按需流動性”的方式,實現了無需鎖定大量資產的跨鏈交易。
在 deBridge 的設計中,存在兩類參與者:
· 做市商:希望進行跨鏈交易的用戶和協議。
· 接單者:有意願完成跨鏈訂單的流動性提供者。
這一機制類似於跨鏈的限價單交易。做市商發出跨鏈交易意向,接單者根據自身的流動性狀況選擇性地完成訂單。這種方式的優勢在於:
· 提高資本效率:流動性直接由所有者掌控,無需鎖定在共享的流動性池中。
· 提升安全性:沒有集中化的流動性池,降低了被攻擊的風險。
· 加快交易速度:通過異步價值傳輸,實現了跨鏈交易的即時結算。
deBridge 提出的「零 TVL 模型」,旨在消除對流動性池的依賴,通過不在協議中鎖定任何資產,實現更高的資本效率和安全性。在這個模型中,協議本身不持有用戶的資產,避免了成爲攻擊目標的風險。
「按需流動性」是 deBridge 實現零 TVL 模型的關鍵機制。簡單的說,它通過一個去中心化的市場,連接希望進行跨鏈交易的做市商和有能力完成這些交易的接單者。在這個機制中,當做市商發出跨鏈交易請求時,接單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流動性狀況選擇性地完成訂單。因爲交易是基於訂單撮合的,而非依賴於預先鎖定的流動性池,所以無需在協議中鎖定大量資產。
數據支撐下的市場表現
根據 deBridge 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他們通過交易費用累計收入了 1200 萬美元,且未進行任何流動性激勵活動。這表明他們在沒有鎖定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實現了穩定的收入。
從代幣估值來看,LayerZero 的代幣 $ZRO 完全稀釋估值(FDV)爲 約 34.95 億美元,其官方橋接器 Stargate 的代幣 $STG 的 FDV 爲 約 3.24 億美元。相比之下,deBridge 即將推出的代幣 $DBR,FDV 爲 2.5 億美元。
在協議活動和收入方面,deBridge 有以下表現:
· 費用收入:根據 DefiLlama 數據,在過去的 90 天內,deBridge 的費用收入超過了 300 萬美元
· 交易量的穩定性:deBridge 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了穩定的交易量,且在市場波動時,交易量的變化相對較小
這些數據反映了 deBridge 的商業模式在收入和交易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安全模型的對比
安全性是跨鏈技術的關鍵。deBridge 和 LayerZero 在安全模型上的一些區別:
deBridge:
· 隔離安全模型:不同鏈之間的風險相對獨立。如果某條鏈發生問題,影響將被限制在該鏈範圍內
· 驗證者共識模型:使用包含 12 個驗證者的共識機制,這些驗證者通過委託質押和懲罰機制,旨在增強系統的穩健性
· 鏈外驗證:驗證者在鏈外簽署消息,可能提供較高的吞吐量和較低的成本
LayerZero/Stargate:
· 共享安全模型:各鏈之間的安全性緊密關聯,一個鏈上的問題可能影響到其他鏈
· 2/2 共識機制:依賴於預言機和中繼器的雙重同意
· 鏈上驗證:需要預言機和中繼器中繼證明,可能對 gas 費用產生影響
這些差異反映了不同跨鏈協議在安全模型設計上的選擇,各有其優點和適用場景。
互操作性即服務(IaaS)
deBridge 提出了“互操作性即服務(IaaS)”的概念,旨在降低新區塊鏈接入跨鏈網絡的門檻。任何區塊鏈生態系統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訂閱的方式,接入 deBridge,實現與其他支持區塊鏈的無縫通信。
deBridge 的 創始人 Alex 在採訪中解釋道:“我們的目標是讓 deBridge 真正去中心化,任何區塊鏈都無需經過繁瑣的流程或高昂的費用,就能接入我們的網絡。”這種模式有助於加速區塊鏈生態的互聯互通,促進整個行業的協同發展。Alex 強調,他們的目標是構建 DeFi 的“流動性互聯網”,讓資產和信息能夠像互聯網數據一樣自由流動。
deBridge 的未來生態拓寬
近期推出的 deBridge Hooks,這是一項允許在跨鏈交易中附加自定義邏輯的功能。通過 Hooks,開發者可以在跨鏈操作中加入特定的業務邏輯,實現更復雜的跨鏈應用場景。
而展望未來的生態發展,deBridge 也制定了計劃方向:首先,支持更多區塊鏈網絡,計劃集成更多的區塊鏈,如 Tron 等,擴大跨鏈互操作性的範圍,促進更多生態的互聯互通;其次,(DLN)上推出了 P2P 功能,允許更定製的交易;此外,開發無 Gas 交易功能,致力於降低用戶的交易成本,提升用戶體驗,使跨鏈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時,擴展託管服務,通過 dePort 託管解決方案,支持資產在不同鏈之間的轉移,創造衍生品,計劃首先爲比特幣(BTC)啓用託管,允許在其他鏈上進行原生 BTC 交易。
經濟模型 DBR 代幣的發行與社區參與
據官方消息,deBridge 的治理代幣 DBR 已開始流通,空投給 DeFi 的 491,286 名早期用戶和忠實社區成員。10 月 15 日,代幣 DBR 在 Jupiter 的 LFG 活動中結束,DBR 價格爲每枚 0.025 美元。deBridge 將 2 億枚 DBR(總供應量的 2%)用於 LFG,參與者獲得的代幣中,50% 在 TGE 時發放,剩餘 50% 在六個月後發放。DBR 的最大供應量爲 100 億枚,初始流通供應量爲 18 億枚(佔總供應量的 18%),這與 Solana 上其他代幣發行(如 Pyth 的 15% 和 Wormhole 的 18%)一致。值得注意的是,DBR 的初始估值相對較低,完全稀釋估值(FDV)爲 2.5 億美元。即將在 10 月 17 日在 10 餘家 CEX 上市,如 Bybit、Kraken、Kucoin、Crypto.com、HTX、Bitget、Gate.io、BingX、Coinone、Backpack…等,表現值得進一步觀察。
結語
跨鏈技術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也伴隨着諸多挑戰。正如 Vitalik Buterin 所指出的,跨鏈橋的安全性是區塊鏈生態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deBridge 的探索爲這一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方式。
通過獨特的“零總鎖定價值”模型和“按需流動性”機制,deBridge 的實踐證明,跨鏈互通不必以犧牲安全性爲代價,資本效率與系統穩健性或許可以並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