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通常使用多種方法來侵入加密資產。

下面對幾種常用的技術進行分析:

1. 網絡釣魚

  • 工作原理:

    網絡釣魚涉及發送看似來自可信來源的虛假電子郵件或消息。

    受害者被引導至冒充加密服務(例如錢包或交易所)的虛假網站,並被要求輸入密碼或私鑰等敏感信息。

  • 主要目標:

    不太仔細檢查網站或接收通信的真實性的公共用戶。

  • 如何避免:

    驗證 URL 地址並避免點擊未知鏈接。

2.惡意軟件

  • 工作原理:

    惡意軟件是可以安裝在受害者設備上的惡意軟件。該惡意軟件旨在竊取登錄信息、私鑰,或通過修改加密交易直接竊取資產。

  • 主要目標:

    不更新設備安全性或從非官方來源下載應用程序的用戶。

  • 如何避免:

    使用最新的防病毒軟件並在下載應用程序時小心。

3. 中間人 (MitM) 攻擊

  • 工作原理:

    在中間人攻擊中,黑客滲透用戶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這使得黑客能夠竊取登錄憑據等信息或修改交易。

  • 主要目標:

    使用公共或不安全網絡的用戶,例如未加密的公共 Wi-Fi。

  • 如何避免:

    使用安全網絡、VPN,並確保站點使用 HTTPS 協議。

4. 51%攻擊

  • 工作原理:

    這種攻擊涉及一個或一組黑客控制區塊鏈網絡超過 50% 的計算能力(哈希率)。

    這使得他們能夠操縱交易,例如雙重支出(多次使用相同的加密資產)。

  • 主要目標:

    去中心化程度低的區塊鏈或哈希率低的小型網絡。

  • 如何避免:

    更大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更難以這種方式受到攻擊。

5. 欺詐和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 工作原理:

    黑客利用心理技術操縱受害者泄露敏感信息,例如私鑰或帳戶憑據。這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甚至社交媒體上的直接互動來實現。

  • 主要目標:

    用戶信任並且不知道可疑的通信。

  • 如何避免:

    不要公開或與未知方分享敏感信息。

6. 利用智能合約的漏洞

  • 工作原理:

    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上運行的程序。如果智能合約代碼存在漏洞或錯誤,黑客就可以利用它們竊取合約中存儲的資金。

  • 主要目標:

    新的或尚未經過徹底審覈的 DeFi(去中心化金融)協議。

  • 如何避免:

    使用經過可信第三方測試和審覈的智能合約。

7. 殭屍網絡的使用

  • 工作原理:

    殭屍網絡是由黑客控制的受惡意軟件感染的計算機組成的網絡。這些殭屍網絡可用於實施大規模攻擊,例如分佈式拒絕服務 (DDoS) 或暴力攻擊,以獲取對加密錢包的訪問權限。

  • 主要目標:

    安全性較弱的交易所服務器或加密平臺。

  • 如何避免:

    改進服務器保護並使用異常檢測系統。

結論

加密資產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戶和平臺如何維護其系統。使用雙因素身份驗證 (2FA)、將資產存儲在冷存儲中(離線錢包)以及警惕網絡釣魚計劃等多種預防措施對於保護資產免受攻擊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提高智能合約和區塊鏈網絡的安全性也是必要的,以降低51%攻擊或利用智能合約漏洞等更多技術攻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