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供應分佈仍然是人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可用於分析資本流動,也可用於觀察投資者羣體的行爲。在本文中,我們將按錢包大小細分 BTC 供應量,並探討代幣隨時間如何分散。



比特幣的供應分佈仍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不僅是爲了分析資金流動,也是爲了觀察持有者羣體的行爲。比特幣的分佈也是許多比特幣批評者關注的主題,他們經常錯誤地引用大錢包作爲少數鯨魚持有大量供應的證據。

在我們最初的文章中,我們分析了比特幣的分佈,表明 BTC 所有權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分散,而且比通常報道的要低得多。爲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實施了實體調整聚類算法,該算法整理和分組被視爲擁有單個實體所有者的多個地址。這些工具提高了我們衡量鏈上經濟活動的準確性和精確度,並隔離了代表大型集體用戶羣的大型實體,例如交易所或 ETF 產品。這兩者結合起來提高了我們使用鏈上數據進行決策的信噪比。

本文的目的是對這些定義實體羣體所持有的供應量的增長和收縮進行後續更新,並對目前流通供應量的分佈情況提供評論。

關於分析細微差別的說明:爲簡單起見,本報告及其顯示的數字反映的是總體價值,並限制了對一些潛在細微差別的討論。與此細微差別有關的更多詳細要點在本文末尾提供,以供進一步參考。

TL;DR 關鍵要點

  • 這種對不同錢包大小羣體之間供應量變化的全新分析進一步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BTC 的供應量確實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持續分配,礦工的不懈分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越來越多的供應量由代表散戶的較小實體持有,其中蝦類(< 1BTC)和螃蟹類(< 10 BTC)吸收的代幣數量是 2022 年開採量的 2.25 倍。

  • 2020 年 3 月之後,機構採用在多個錢包羣組的鏈上可見,餘額顯示出越來越受市場驅動的跡象(即隨價格膨脹/收縮)。餘額在 10 到 1000 BTC 之間的實體正在吸收相當於 2022 年發行代幣 100% 的代幣量。

  • 總體而言,外匯儲備持續減少,尤其是在 FTX 崩盤之後。這既是自託管需求重燃的體現,也是機構和協作託管解決方案以及 GBTC 等交易所交易產品的擴張的體現。

本報告中涵蓋的指標可在我們的實體供應分銷儀表板中找到。

比特幣供應分佈

首先,我們將重新引入海洋生物羣體,根據比特幣持有量劃分網絡實體:

  • 蝦(<1 BTC)

  • 螃蟹(1-10 BTC)

  • 章魚(10-50 BTC)

  • 魚(50-100 BTC)

  • 海豚(100-500 BTC)

  • 鯊魚(500-1,000 BTC)

  • 鯨魚(1,000-5,000 BTC)

  • 座頭鯨(>5,000 BTC)

  • 交易所和礦工

在我們的原始文章中,我們計算了持有的流通供應量百分比以及每個實體羣組持有的原始貨幣量。下圖總結了大約 2 年後比特幣供應量相對所有權的狀態。

評估自 2021 年 2 月以來每個羣體所經歷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最小的實體(從蝦到章魚)經歷了相對增長,而鯨魚、礦工和交易所的供應份額則經歷了最大的收縮。



我們還可以通過新指標“年度吸收率”探索供應相對分佈的變化。此工具提供了相對於過去一年新鑄造硬幣數量的餘額變化的相對測量。這可以深入瞭解相對於進入市場的新供應,某一羣體經歷的擴張/收縮水平。

  • 120% 的吸收率意味着同類餘額增長了 1.2 倍。

  • 吸收率爲 0% 意味着過去一年中同類羣組餘額持平。

  • 吸收率爲 -80% 意味着同類餘額減少了 0.8 倍新發行量。



⛏️ 礦工

我們將從礦工羣體開始,他們是 BTC 的生產方,也是流通中每枚硬幣的原始保管人。主流對比特幣的普遍批評是,大型且資本充足的工業規模礦工擁有超強的獲取和囤積硬幣的能力,成爲供應集中點(當然,這忽略了巨大的投入成本和 BTC 生產的高度競爭市場)。

在所有針對比特幣的批評性說法中,這一說法可能是最容易被反駁的。考慮到礦工持有的總餘額,我們可以看到,總體所有權從創世時的 100% 下降到目前的 9.5%。這實際上是對礦工持有的流通供應份額的估計過高,因爲其中包括 Patoshi 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幣丟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除去這些,我們可以看到,非 Patoshi 礦工目前總共只擁有流通供應量的 3.77%。



這種淨分配力也可以從礦工的年度吸收率中看出,一般來說,每開採 1.0 BTC,該羣體餘額就會減少 1.05 到 1.1 BTC。這代表着歷史上所有礦工的累積餘額逐漸被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0-22 年週期中,礦工吸收的 BTC 數量實際上略多於開採的 BTC 數量。這與上市挖礦公司的出現相吻合,這些公司可以更多地進入資本市場,爲直接銷售生產出來的代幣以外的業務提供資金。



蝦 [< 1 BTC] 至 螃蟹 [1-10 BTC]

爲了評估散戶參與度,Shrimp to Crab 羣體是我們的第一站,涵蓋所有持有少於 10 個 BTC 單位的實體。儘管這個羣體的概況主要由散戶參與者組成。具有多年積累策略的長期 HODLers 也將出現在這個分佈中,特別是如果他們使用隱私最佳實踐(例如避免地址重複使用或合併 UTXO)。

通過分析蝦類實體持有的總供應量以及隨後的每月供應量變化,我們注意到兩個主要觀察結果:

  • 每月的頭寸變化幾乎一直保持正值,只有 37 個交易日的蝦類總餘額低於上個月。

  • LUNA 和 FTX 的內爆都激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月度供應量增長,分別爲每月+56k 和+92k BTC。

當前月度持倉變化量仍保持在歷史高位,爲每月+24k BTC,僅有 224 個交易日的月度變化量更大。



Crab 類資產在 94% 的交易日中都經歷了月度餘額增長,僅有 305 天出現下降。在 LUNA 和 FTX 爆倉之後,Crab 類資產也經歷了月度最大流入量,分別爲 +78.4k 和 +130k BTC。



目前,蝦類實體佔據流通供應量的 6.6%(高於 1 年前的 4.86%),相當於 126 萬 BTC,而螃蟹類實體佔據流通供應量的 10.5%(高於 1 年前的 8.7%),相當於 203 萬 BTC。

自成立以來,這兩個羣體的年度吸收率也幾乎一直爲正值,唯一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蟹類債券的參與度在 2022 年下半年較低或持平。這兩個羣體目前的相對餘額增長創歷史新高,蝦類債券的吸收率相當於年度發行量的 105%,蟹類債券的吸收率甚至高達 119%。



魚 [10-100 BTC] 至 鯊魚 [100-1k BTC]

該羣體包括持有 10 至 10000 BTC 的高淨值個人、交易櫃檯和機構規模實體。該特定羣體的餘額範圍非常大,這是由於這些實體如何擁有和管理其資產存在一些細微差別。該羣體包括:

  • 早期比特幣的採用者以明顯更便宜的價格購買了許多比特幣。

  • 對比特幣配置大量頭寸的富人,包括那些將收購分散到多個部分的人(因此可能持有非聚集的 UTXO)。

  • 交易櫃檯、高淨值個人和機構採用自我託管和機構級託管解決方案相結合的方式。

  • 鑑於比特幣賬本是透明的,許多較大的持有者和保管人會將較大的持有量分解爲一組較小的 UTXO,以避免“鯨魚觀察”探測器(例如,1k BTC 可以反映在 100 倍較小的 10 BTC UTXO 中)。

下圖可以看到最後一點的一個例子,其中大量 UTXO 從“鯨魚羣體”中分離出來,並在 2021 年初轉移到“鯊魚羣體”中。



從創始到 2017 年底,該總體羣體的總體餘額一直在增​​長,在 2017 年 12 月拋物線頂部之後,增長停滯。此後,錢包行爲似乎呈現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短期交易模式。羣體餘額長期保持平穩,但往往會根據市場價格信號而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2 年年中發生的全行業去槓桿事件期間及之後,這一羣體的供應增長相對有機地復甦。這或許表明,這一財富階層的實體投資者行爲發生了變化,這既是對價格嚴重下跌的反應,也是對託管人交易對手風險的重新認識。



通過年吸收率來看,魚類到鯊魚羣體表現出三個主要行爲階段:

  • 創世紀至 2017 年 12 月:認爲這一羣體是淨供應吸收的主要參與者,部分原因是所有區塊獎勵都在這個羣體範圍內(50 到 25 BTC),也是因爲價格相對較低,使得以美元計算,這樣的頭寸規模相對便宜。

  • 2017 年 12 月至 2021 年 2 月:可以看到年度發行吸收率結構發生變化,從持續增長狀態轉變爲局部擴張和收縮期。在此期間,這一羣體的淨餘額變化處於淨平衡狀態,因此流通供應的主導地位相對喪失。

  • 2021 年 2 月起:隨着機構採用浪潮、市場流動性增強和普遍認知度的提高,羣組中的餘額變化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並且偏向於餘額擴張。該羣組目前的餘額增長顯著,發行量增長了 104%,其中 Fish 和 Sharks 的貢獻率分別約爲 75:25。



🐳 鯨魚 [1000+ BTC]

最後,我們檢查了擁有超過 1k+ BTC 的實體在其集羣地址中持有的供應量,同時排除交易所持有的代幣。鯨魚羣體的供應量擴張最大,直到 2016 年中期第二次減半事件發生,當時他們持有約 780 萬 BTC(約佔供應量的 50%)。同樣,這也是可能的,因爲最初的區塊獎勵爲每個區塊發放 25 到 50 BTC,同時價格也處於歷史低位,1k BTC 的價值通常不到 100 萬美元。

隨着時間的推移,鯨魚實體在總持有供應量中的主導地位一直在下降,從 2012 年第一次減半時的 62.7% 下降到今天的 34.4%,七年內稀釋了 45%。



2017 年的牛市是鯨魚行爲的一個顯著轉折點,隨着交易所和成熟市場的發展,鯨魚餘額開始大幅下降。到 2018 年熊市結束時,鯨魚實體持有 640 萬至 660 萬 BTC,自 2016 年上半年的峯值持有量以來下降了 16%。鯨魚實體目前持有約 664 萬 BTC,相當於流通供應量的 34.4%。



從年吸收率來看,這個羣體有兩個主要時期尤爲突出:

  • 2017 年的牛市代表鯨魚餘額的淨下降,這可能是由於歷史上大量新需求的流入、高波動性以及日益發達的市場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來進行分配。

  • 2020-21 年的牛市見證了第一波真正的機構和企業資本進入該領域,同時 GBTC 和其他 ETF 等 ETP 產品也得到了擴張。這一時期反映了自 2016 年以來鯨魚實體持有的餘額首次大幅擴張。



🏦 交易所

在供應和餘額的鏈上分析框架中,比特幣交易所可以被合理地視爲“中間人”,大多數易手的比特幣都通過這個中間人進行交易。一個或另一個錢包羣組的擴張通常通過另一個錢包羣組的反向變化或通過總交易所儲備的變化來平衡。

分析交易所餘額的歷史時,2020 年 3 月的拋售事件仍然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爲投資者行爲和市場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 自 2013 年 Mt Gox 倒閉以來,主流趨勢就是貨幣不斷流向交易所,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 2020 年 3 月。

  • 2020 年 3 月之後,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代幣開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從交易所流出。這些資金流向自託管投資者錢包,也流向機構和協作託管服務,以及交易所交易產品,例如 GBTC(在鏈上現貨市場之外交易)。

  • FTX 崩盤後,這種影響進一步加劇,因爲市場再次殘酷地意識到了交易對手風險的本質。2022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仍然是每月流出量最大的時期,每月流出 20 萬 BTC。



從年度吸收率的角度來看,這些階段性轉變是顯而易見的。2017 年的牛市可以看作是相對交易所餘額增長的歷史峯值,當年增長了相當於發行代幣的 177%。這一增長趨勢在 2018 年 2 月的狂熱達到頂峯後發生逆轉,並在 2020 年 COVID 拋售後不久變爲負值。可以看出,交易所餘額在歷史上的許多時期都傾向於與上面詳述的主要投資者羣體相反的方向發展。



按實體數量劃分的總體分佈

在上文中,我們探討了不同錢包羣組的相對餘額和餘額變化。在最後一節中,我們將探討實體的相對數量,並將其與持有的總餘額進行比較。下圖顯示了估計的實體數量(x 軸爲對數刻度),而右圖顯示了持有的供應量相對比例(x 軸爲線性刻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實體數量遵循帕累託分佈,超過 3200 萬隻蝦佔流通供應量的 6.5%。相比之下,約 1640 只鯨魚持有約 28.3% 的供應量。對於每個羣體,我們可以衡量每個實體的平均餘額,以瞭解規模(價值 22.4 萬美元):

  • 蝦 = ~0.039 BTC(873.6 美元),人口爲 3200 萬

  • 螃蟹 = ~2.73 BTC(6.115 萬美元),人口爲 74 萬

  • 八達通 = ~21.75 BTC(48.72 萬美元),人口爲 8 萬

  • 魚類 = ~74.17 BTC(166 萬美元),人口爲 12,000

  • 海豚 = 約 214 BTC(479 萬美元),人口爲 10,000

  • 鯊魚 = ~763.63 BTC(1710 萬美元),人口爲 2.2k

  • 鯨魚數量 = 約 1855.17 BTC(4160 萬美元),鯨魚數量爲 14500 人

  • 座頭鯨 = ~14,473 BTC(3.24 億美元),人口爲 190 人

從隨時間變化的分佈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按平衡計算,最小的羣體(蝦和蟹)在人口規模(下圖)和相對供應份額(上圖)方面都一直在增長。總體而言,隨着比特幣的採用和認知度的提高,這表明在任何中長期時間範圍內,供應都存在結構性分散。



總結和結論

在對比特幣供應分佈的回顧中,我們發現原文中的觀察得到了證實,隨着時間的推移,BTC 供應繼續分配到更多平均規模較小的錢包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按餘額規模計算,最小羣體(蝦和蟹)的主導地位顯著增長,尤其是到 2022 年。這反映了散戶參與程度實際上處於歷史最高水平,令人鼓舞。

在近代歷史上,有兩起事件成爲多個羣體行爲的轉折點:

  • 2020 年 3 月的拋售,此後機構規模資本的進入變得明顯,並扭轉了大型實體主導地位停滯甚至下降的趨勢。

  • 2022 年中期,去槓桿和 FTX 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自託管和交易所提現衝動。這種影響在多個錢包羣體中都很明顯,鞏固了其作爲廣泛拐點的地位。

總體而言,比特幣供應量不斷分散,既受到生產方(礦工)的推動,也受到市場週期(投資者/持有者)的影響。這是一個健康的觀察結果,對於專業的比特幣批評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現實。

本報告中涵蓋的指標可在我們的實體供應分銷儀表板中找到。

細微差別的討論

關於比特幣實體:比特幣地址是區塊鏈上記錄的發送和接收 BTC 的基本公共地址。通過應用各種啓發式方法和高級聚類算法,我們可以識別出我們高度確信由同一參與者(即網絡實體)控制的地址集羣。這可以更接近地估計網絡參與者的數量,從而使後續分析能夠更緊密地模擬底層網絡現實。有關更多信息,請參閱我們以前的工作。

關於實體餘額變化指標:正如本文所討論的,所呈現的數字是對比特幣所有權真實分佈的最佳估計。從總體上看,趨勢和幅度具有指導意義。爲了進行更細緻的分析,需要更多的細微差別,甚至更精細的數據,以正確解釋更個性化的市場結構。以下是在這方面需要考慮的幾點:

  • 交易所的供應:量化交易所用戶將對上述分佈產生影響。交易所的用戶數量估計約爲 1.3 億。可以合理地假設,按數量計算,其中大多數是散戶投資者,位於較小的實體桶中。需要對交易所持幣者的分佈進行更細緻的分析,才能分配這些託管人持有的 230 萬 BTC。爲簡單起見,此分析將這些幣隔離開來,但可以說,交易所的分佈很可能與鏈上錢包的分佈相似(即總數的一個子集)。

  • 託管人:灰度和其他機構託管服務未明確計入此總體分析中。然而,持有的 BTC 在鯨魚+羣體中分佈不成比例。特別是對於 GBTC(撰寫本文時持有約 65 萬 BTC),這些代幣由 Coinbase Custody 持有(不再在我們的 Coinbase 交易所實體集羣內),並由二級市場的多個參與者擁有。因此,人們可以說,GBTC 的“鯨魚餘額”實際上代表了其自身持有者羣體中分配的供應量。

  • 包裝的 BTC:同樣,WBTC ERC20 代幣中包裝了大約 180,000 個 BTC,但這種總體分析將它們視爲單個鯨魚大小的實體。同樣,鑑於這些包裝的代幣屬於許多投資者,BTC 的所有權實際上會進一步分散在實體之間。

  • 丟失的幣:許多幣很可能來自早期,並且通常被認爲已經丟失。此外,鑑於比特幣早期的價格較低,大量 BTC 通常被存放在單個地址/錢包中,特別是在 BIP32 引入 HD 錢包以在每次交易中生成一個新地址之前。確定哪些幣丟失的常見啓發式方法可能是那些自市場開始交易以來從未交易過的幣(約 145.7 萬 BTC),或長期閒置 7 年以上的幣(445 萬 BTC)。如果將丟失的幣不成比例地偏向餘額較高的羣組,則表明供應分佈更爲廣泛。

  • 小型網絡實體的估計數量:網絡實體的總數很可能遠低於所示數量。我們的方法非常保守,這意味着我們會進行優化以避免誤報。但是,同一個現實世界實體擁有的許多地址不太可能聚類爲單個實體。考慮一下每月 DCA 策略 HODLer,他從不合並 UTXO,也從不重複使用地址,他會看到每月的收購都作爲一個離散實體出現。由於小型實體的相對人口規模,這種影響在小型實體中最爲明顯,但這種影響在較大的實體中也會普遍存在。這意味着網絡實體的實際數量可能低於所示範圍。

免責聲明:本報告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所有數據僅供參考和教育目的。任何投資決策均不得基於此處提供的信息,您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負全部責任。來源 Glassnode


祝你好運👊💪

$BTC

$ETH

$BNB

@Crypto Insiders @Insi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