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ed

最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項目 @Rise chain 引發了市場的熱議。原因大致有二:1)不久前官宣了一輪 3.2M 的種子輪融資,Vitalik 的名字赫然在投資者名單之列,不是不投資 Layer2 了嗎?2)它提出了 GigaGas Layer2 的概念,認爲 Gas 度量優於 TPS,並試圖發揚一個高性能 Layer2 的敘事賽道? 接下來,談談我的看法:

 

1) Vitalik 直接投資也好,還是以 donation 的形式捐贈也好並非討論焦點,Rise 能獲得 Vitalik 的支持和其主導的高性能 Layer2 方向有直接關係。

 

從 MegaETH,再到 Rise chain 主打的 GigaGas,Mega 是一個百萬爲計量單位的 gas 單位,而 Giga 則更勝一籌直接以十億爲單位。聯想,Vitalik 和這兩個項目的曖昧關係,顯然,Vitalik 的 Layer2 願景中,高性能 Layer2 一定佔一席之地;

 

2)市場對 TPS 爲單位的高性能敘事確實已幾近無感了,除了高性能預期無法在應用層面落地之外,核心原因在於純 TPS 度量無法反應一條鏈的真實處理能力。

 

簡單而言:每個 EVM 操作碼都會消耗特定的 gas 成本,但 Token 轉賬、合約 Swap、NFT 轉移、收益池統計等,不同交易類型對應的操作複雜度截然不同,若每秒處理 200 交易都是普通的轉賬而非複雜的智能合約交互,這樣的 TPS 數量就無意義而言,並不能反映一條鏈的真實性能。

 

因此,RISE chain 認爲應該把鏈的 TPS 性能度量拉回到 Gas 消耗帶寬上,每秒能處理的 Gas 消耗上限越大,則鏈處理各類綜合交易的能力則越強,邏輯很 Make Sense。

 

3)按照 RISE chain 的白皮書,其最高可以處理每秒 10 億 Gas 單位,而目前引以爲傲的 Base 鏈每秒也就 60 Megagas(6000 萬 Gas),初步估計,RISE chain 目標要當前的 Layer2 性能提升超 16 倍,再加上其基於 Reth 客戶端的 PEVM 虛擬機可支持並行交易。按照此標準,其宣揚的把以太坊 Layer2 帶入下一個應用時代也合理。

 

問題來了,性能處理能力和應用落地關係是啥? 以以太坊主網爲例,每 12s 出一個塊,按一個區塊 200-300 交易來算,其 TPS 僅僅在 15 左右。這樣的 Gas 帶寬,處理一般的轉賬交易和略爲複雜點的 Swap 等交易也許還能勝任,但要處理更注重高頻交易,需要有併發能力等遊戲、支付等高頻應用落地方向就非常困難了。

 

所以,之所以 Layer2 要走高性能方向,Gas 處理帶寬只是表象,其最終目標是把一些便於 Mass Adoption 的高頻應用場景引入以太坊生態體系內。

 

以上。

 

我也看到了不少朋友對主打高性能敘事的質疑,比如,已經有那麼多高性能 layer1 了,又出來高性能 Layer2 真能繁榮應用生態嗎?暫不論這個沒人知曉的結果,僅僅做高性能 Layer2 對以太坊而言其意義不言而喻,至少可以削弱其他高性能 alt-layer1 對以太坊的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