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將最終開盤的定價參考從一級高估值轉向更符合當前市場流動性水平,進一步消除一二級市場之間的預期差,同時給原本新幣挖礦所屬的份額附上參考成本價,讓市場初步定價更加合理。

甚至可以大膽預測:下一個上線的新幣挖礦是過往大家認知中的"VC"幣。

其實說來說去,都是在想辦法改變原本一級市場高估值預期下和當下行業流動性缺乏活躍度的窘況,畢竟今年來能被稱作亮眼的新幣表現可真的不多。

  • (原本預想中的上市造富效應,反倒是最近上線了相對低市值的meme幣才被市場再次嚐到甜頭)

這個機制除了提供的是現貨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流動性差異。

我想過往Binance在新幣上市過程中,開盤價的參考源之一多少會去考慮到最近半年興起的這種預交易市場的價格。

但同樣的標的,在不同的流動性下,所呈現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謂“南爲橘北爲枳”就是這樣的道理。

其他市場的盤前交易數據,因爲流動性和信息透明程度的問題,可能能夠給到的信息參考價值,並不大。

與其這樣,不如自己下場去測試自家平臺流動性對這一標的的敏感情況,最終再基於這個博弈結果去思考更加合理的市場定價。

目前從機制細節上看,這個[預交易]市場初步是和新幣挖礦進行初步綁定的,因爲可供交易的份額就是歸屬於這個池子,這個機制有點像是傳統金融市場的IPO階段🔺

  • 也就是提前上市了初步流通的一部分,交給平臺內的參與者去交易

我統計了今年來新幣挖礦大家所認知中的“VC幣”的份額,根據過往的數據統計,今年新幣挖礦所屬的份額平均佔初步上線總額的32.2%。

那其實在原本的市場心理預期中,這部分的份額是[0成本]的,也就是不管挖出的人做了什麼,市場都默認這部分爲上線拋售。

那其實是給後來的參與者會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的,32.2%四捨五入都要一半了,合着我辛辛苦苦的拿錢衝,到頭你拿着鏟子給了我一鐵鍬?

那有可能就有人問了:我在預交易階段接的,不也是零成本的❓

我的看法是:二者無法一概而論

先無論流通的份額就不一樣,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這個池子都是來自於新幣挖礦的,那麼也就對應的是這個市場面對的是在幾天內進行線性釋放(挖出)的份額 @Yi He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搶先拿到籌碼的,可能和最終的市場定價會差非常大,因爲初始流通的部分少,參與博弈的雙方,預期更不一樣。

尤其是這個階段明顯買盤是明顯大於賣盤的。

這就導致對於參與新幣挖礦的持有者也需要因爲這個線性釋放的設計,去持價而估,畢竟這個時候戰壕裏沒有其他的空投份額,只有都在拿着鏟子的“礦工”隊友。

可能原本大家算的都是先落袋爲安,現在算的是哪個階段出,會更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回報率。

這個心理博弈隨着線性釋放的設計會回到一個更公允的價格,並且最終還會再進行一段封閉的時間,之後纔是最終的上市。

同時因爲有這個博弈的階段,最終報出來的心理參考價就更加有實際意義了👇🏻

在行爲金融學中有個[心理錨定]的理論,就是大家會在歷史中尋找有跡可循的數據去作爲買賣依據。

原本市場的估價體系,就是來自於一級市場的估值,但我開頭也說了,不適用,兩個市場間所處階段,預期是不同的。

這個預交易市場,就是提前讓市場試試水溫的。

最後,我原本是有個問題,就是這個階段其實是也有很大可能被項目方或者機構給操控的,但是看到有購買交易限制,好吧,那沒事了🤣

一些淺見解讀,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