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炒作山寨幣主要依賴兩個邏輯:

1. 當下業務增長的預期價值兌現。

2. 未來潛力市值的預期兌現。

老DeFi項目基本遵循第一個邏輯。在上一輪牛市中,這類項目上線並經歷盤整後,迎來一波增長趨勢,這實際上是在兌現當時的業務增長預期,提前完成了其生命週期的任務。隨着時間推移,競爭加劇和市場的同質化最終導致其價值逐漸被稀釋。

而炒作公鏈則遵循第二個邏輯。大多數公鏈在進入二級市場後,經過洗盤和橫盤整理,往往會迎來一波高倍數的增長,但這種表現通常難以持續。例如,上一輪牛市中的AVAX、NEAR、FTM、MINA等公鏈,雖然都有過顯著的表現,但能像Solana這樣真正走出來的概率極小。大多數公鏈在一波拉盤後就基本兌現了“潛力價值”的預期,之後的可持續發展則取決於其生態系統建設和業務數據的實際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