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gic賣了嗎?
我的Magic自買入後就沒有賣過。文章中那段黑色字我是引用讀者的留言。
我還是更希望我們的讀者不要太關注我怎麼操作,更不要完全依照我的操作,因爲我的操作完全可能是錯的,而且錯誤的頻次還非常的高。
在我目前所有關注過的賽道中,收益最大的就是NFT。
我記得在前面哪篇文章或者是哪次線上交流時,有讀者問我投資NFT的成功率是多少?我當時的回答大概是成功率只有20%~30%,也就是我投的項目中70%~80%都是以失敗告終。
但這麼低的成功率爲什麼卻給我帶來了不錯的回報呢?因爲其中少數幾個項目給我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其它項目並且覆蓋了所有的損失。
這麼說是不是意味着要抓到這20%~30%的項目就不需要邏輯純靠瞎猜呢?
絕對不是。
我認爲首先當然是需要運氣。但運氣恐怕只能讓我們在風口上找到NFT這個賽道,而要在這個賽道中抓到這20%~30%的項目還是需要一定的邏輯和思維的。
所以我總是強調,我分享一些項目的原因是希望讀者關注其中的思維過程,吸取我的經驗教訓,總結出自己的方法。
如果讀者的關注點完全變成項目本身,那就麻煩了。
我也想過:就以NFT爲例,如果我真的把我所有投過的項目全部公開,我敢很確信地說,我收益最好的那20%~30%的項目極有可能沒有人願意跟投,但反而那失敗的70%~80%的項目會很多人跟投;而且即便那20%~30%的項目有人跟投,也很可能跟投者不會跟着我一起買或者一起賣。
比如我當時在加密朋克只有15個ETH的時候就很有把握地把加密朋克推薦給了周圍幾個信任程度很深的朋友,但絕大多數都沒有買。
這就是人性,根深蒂固、無法抗拒的人性。
所以我一般不會很詳細地回答諸如“我有哪些幣”、“比例多少”之類的問題。除非問到的我持有的幣是非常能說明一類投資現象和投資思維的時候,我纔會回答。
2. LPT可以老樹發新芽?蹭AI,灰度持有幣種。
對這個幣我的瞭解程度不深,也沒有買過。
其實我感覺讀者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已經有了答案,因爲讀者自己都說了,這個幣是“蹭AI”。
既然是“蹭”,按照我不做短線的操作方式,我就不會買這類幣。
另外,灰度或者XX大機構是否持有一個幣從來不是我考慮的買入或者持有標準。這些機構的持幣是商業行爲,要直接面對它們的客戶。
既然要面對客戶,它們就和絕大多數華爾街機構一樣,要面對來自客戶的短線考慮和盈利壓力。此外它們還有一些從自身利益出發的非投資行爲考慮。
這些因素都和它們持倉的幣種是否有長線潛力關係不大。
當然,我也偶爾會看它們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持倉數據。但我看那些數據不是爲了從它們那裏來給自己找信心,而是從它們的持倉變化來分析判斷資金的流向以及這種流向可能會給價格帶來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