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開發比特幣後,人們開始需要一個更具可擴展性、速度更快的鏈來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

Vitalik Buterin 及其同事開發了 @Ethereum 來解決比特幣的不足之處。但這還不夠,現在著名的術語“區塊鏈三難困境”被創造出來,用來描述最佳鏈的 3 個主要特徵。

1. 去中心化

2. 安全

3.可擴展性

以太坊 (Ethereum) 輕鬆滿足了除可擴展性之外的所有要求,並且開發了彙總 (rollup) 來解決可擴展性問題。

雖然以太坊 rollups 在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擴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人們對去中心化、安全且可擴展的可擴展第 1 層 (L1) 區塊鏈的興趣日益濃厚。讓我們深入探討每種方法的主要區別和優勢。

以太坊彙總

* 鏈下處理:Rollups 在鏈下處理交易並對其進行批處理以在以太坊主網上進行結算。

* 安全性:依靠以太坊的安全性來實現最終性。

* 限制:可能受到以太坊基礎層限制(例如區塊大小和交易費用)的約束。

可擴展的 L1

* 本機可擴展性:從頭開始設計以處理高交易量和低延遲。

* 可定製性:在共識機制、治理模型和智能合約語言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 潛力:可以探索以太坊上可能具有挑戰性或低效的創新功能和應用程序。

可擴展 L1 的關鍵優勢

* 獨立性:不依賴於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從而具有更大的自主權和創新潛力。

* 性能:由於其原生的可擴展性,可以提供顯著更高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費用。

* 定製:可以根據特定用例進行定製,例如遊戲、DeFi 或 NFT。

* 新範式的潛力:可能促進全新區塊鏈應用程序和生態系統的發展。

總而言之,以太坊 rollups 和可擴展的 L1 都爲區塊鏈技術面臨的可擴展性挑戰提供了有希望的解決方案。兩者之間的選擇通常取決於特定的用例、性能、安全性和定製之間的權衡以及整體生態系統和開發人員的偏好。隨着區塊鏈格局的不斷髮展,這兩種方法很可能將在塑造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未來和促進區塊鏈行業的大規模採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Injective 是由 Injective Labs 構建的去中心化第一層區塊鏈,旨在助力金融的未來。

發佈令人驚歎的統計數據,例如 650 毫秒的閃電速度塊時間和超過 9 億筆交易以及 25000 的 TPS。

通過原生集成和支持 RWA、DeFi、NFT 和 Memes,同時成爲具有即時最終性的抗 MEV 鏈。

#Eth #Rollups #layer1 $BTC $ETH $I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