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

8月20日, 被衆多國內玩家寄予厚望的《黑神話:悟空》如約而至。

你可能不玩遊戲,但最近你應該多少耳聞過黑神話的名頭:

中國自研的第一款 3A 大作、自己人遊戲工業能力的高光時刻、西遊題材的文化輸出、新華網記者第一時間試玩、瑞幸咖啡敏銳的聯名推廣...

以及,所有中國玩家翹首以盼,希望悟空能夠衝擊 TGA (The Game Award, 年度遊戲獎,遊戲界的奧斯卡),爲中國遊戲在國際舞臺上正名,爲自己的遊玩“不是電子鴉片”找到精神認同。

國內的遊戲行業從業者、玩家和輿論,太需要一個《黑神話:悟空》。

而在這樣一個流行討論悟空的時刻,幣圈卻有點諷刺的缺席了。

作爲對比,加密遊戲常常高喊 " Mass Adoption",試圖在標籤上向大家展示我可以讓更多人來玩,我能解決傳統遊戲的諸多問題。

任何流行在幣圈都能收穫流量,而當黑神話在圈內激不起半點討論,鏈遊卻高舉 Mass Adoption 的旗號時,恰恰說明:

幣圈難有黑神話,加密產品的受衆從來不是真玩家。

正如文章開篇的這張 Meme 對比,當悟空出現時玩家們的心裏在期待它何時能夠衝擊TGA;而當圈內遊戲出現時,Degens 的心裏其實只期待它何時能夠 TGE (發幣)。

不同的使命與定位,造就不同的結局。

整個加密行業的遊戲或其他產品,到底怎麼了?

幣圈多巴胺 黑猴內啡肽

幣圈沒有黑神話這樣氣質的產品,很大程度上源自於一種進圈預設 --- 你來這裏,就是來找多巴胺的。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它能給你即時爽感,廉價、易得。

蠻荒無序、不問出身、機會與危險遍地... 我來,就是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快速撈一筆,這或許是大多數degen甚至是從業者扯下遮羞布後的赤裸思考。

而顯然,黑神話更像是內啡肽的補償機制,它的分泌很吝嗇,一般要經歷痛苦才能獲得。

《黑神話:悟空》近似於電影工業的製作流程,製作週期長初始投入大,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長期都圍繞着打磨作品展開,通俗來說是4年不開張,開張可能夠喫4年的模式。

當然,也可能不賣座,虧的血本無歸。

該遊戲背後的遊戲科學公司創始人馮驥,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僅製作一小時玩家能夠順暢體驗的遊戲內容,開發成本就需要1500萬到2000萬元。

這也就意味着打磨作品必須精雕細琢、傾注心血且小心謹慎,經歷一段痛苦的嘗試最終將成品交給市場檢驗。

一切都沒有短時的多巴胺反饋,一切痛苦爲了押注交付產品的那一刻。

圖:黑神話主創馮驥曾拍整活自嘲短片,表示沒有做出玩家想要的東西被打的鼻青臉腫

這樣一對比,你會發現黑神話纔是真正的在 Build 一個項目,產品優先,利益後置;

而大多數加密遊戲們則是資產先行,產品後置,高舉 "解決傳統遊戲問題"的大旗,製造了更多問題,例如代幣死亡螺旋、缺乏遊戲性和Rug跑路等。

這也不能全怪遊戲項目方。

你本來就是來找收益的,投資的VC也是來尋求解鎖賣幣的,遊戲項目方行情好時一瞬間收到了大量資產,上所那更是雞犬升天,你猜他還會不會苦哈哈的做遊戲?

整個行業,都是多巴胺式的行爲模式。借用B站彈幕的一句話:

"搞成這樣,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

另外,馮驥在多年前的一篇舊文《誰謀殺了我們的遊戲?》中敏銳的揭示了中國網絡遊戲的現狀:

"網遊遊戲運營商的背後是什麼?是資本。

中國龐大的失意人羣在資本眼裏是什麼?是最好最鮮美的待宰羊羣;是世界任何地方都尋不到的超級金礦;是完美的,未開墾的,最肥沃的處女地。

請記住,在資本眼裏...屍體是它的佳餚,眼淚是它的佐料,它以此爲生,樂此不疲。"

而這句話現在看,似乎用來形容幣圈的收割和PVP更爲合適。

一切無關作品,一切有關商品。

功利者,難得鬆弛,難有使命感

回頭再看,確實是什麼樣的圈子環境,孕育什麼樣的作品和參與者。

幣圈的功利,本質到底是什麼?

其實小編認爲,幣圈本質是一個時間和空間極度壓縮版的創投圈。

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耐心和施展的空間都不會很夠。時間上,大家投你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有耐心等着你做一錘子買賣一鳴驚人再談收益的;空間上,你做的項目受衆範圍也極其有限,離核心交易需求一遠,離大基建敘事一遠,一切都涼涼了。

在這樣一個圈子裏,你是很難有狀態靜心打磨、專心Build和用產品說話的。

當你被投資人逼問代幣解鎖時間和比例,被髮NFT的Deadline逼着賣資產,被好上所的關鍵考覈逼着去做數據,甚至被合約報警逼着去平倉...

步步緊逼之下,你會去嘗試黑神話這種動輒需要一次雷打不動投入2小時,體驗劇情與動作的奢侈娛樂產品嗎?

一個功利的圈子,是難得鬆弛的。

快訊接連不斷,行情翻臉如翻書,Side Event 觥籌交錯,你哪來的完整時間去體驗調動精神情緒的高級娛樂?刷刷推看看中文圈八卦差不多行了。

而當從業者不傾向於或者沒有機會嘗試這種遊戲產品,又怎麼能指望它們真的能打磨出所謂對標 3A 的加密遊戲大作呢?

一個連離職入職都需要雄文表忠心、貼標籤、求反饋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的功利狀態,你又怎麼指望它能真正Build呢?

一切從源頭就是矛盾的。

功利者難有使命感,更難力排衆議和頂住壓力去實現自己心裏理想的產品,只能在代幣和產品間尋求妥協,在幣圈大框架下儘量去發揮自己的才能。

而黑神話這樣的作品恰恰源於使命感 --- 不是什麼自上而下的大規劃,也不是戰略上的高瞻遠矚,全憑一顆赤子之心,且心有不甘的艱難探索。

少了些銅臭味,多了些孤膽英雄的味道。

而多了些銅臭味的地方,Build 就永遠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處處想着手段,是沒有辦法談打磨真正的娛樂產品的。因爲發自內心的娛樂需要鬆弛,容不下任何功利。幣圈需要功利,容不下任何鬆弛。

所以,加密遊戲或許並不是娛樂至死,而是太不娛樂所以致死。

資金盤模式看似娛樂,實則是嚴肅精密的經濟佈局,是妥善的供需安排,是背後的收割大戲。

唯獨不是令人輕鬆又簡單的消遣。

結語

這個圈子其實從不真正關心遊戲,沒有黑神話氣質的作品實屬正常。

而如果 kol 拋出某個同名悟空幣,當他們得知小盤子最近一個月拉了X倍時,可能又會跟着去狙擊,假裝說黑悟空天下第一。

加密大舞臺走到今天,源頭其實仍是比特幣。

而比特幣的成功,其實是理想主義者的必然,匿名的Satoshi在創始區塊裏諷刺現實銀行破產,多個已成熟的密碼學技術恰好精妙調配,拉開了加密資產的大幕,暗合貨幣非國家化的理想觀點。

看似不切實際,實則歷史必然。

而現在更多加密項目的短暫躥紅或"成功",更像是功利主義者的偶然。組的局剛剛好,碰到的流動性剛剛旺盛,帶的單剛好被傳播,一切都像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安排,卷出一個幸運的代幣。

這個圈子,也許需要做點好事,多點鬆弛。

不要身處加密,心上加鎖。

擁抱鬆弛,爲真正 build 娛樂項目者鼓掌,爲黑神話悟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