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ensor 革命將於 10 月 2 日舉行,標誌着 Bittensor 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轉變。這場革命由 Bittensor 的主要開發組織 Opentensor 牽頭,旨在重新定義 Bittensor 網絡中的權限、計算和治理的分配。

改變層次結構和 Opentensor 基金會的作用

直到最近,Opentensor 基金會還擔任 Bittensor 的託管人,控制其開發並監督其激勵機制。隨着 Bittensor Revolution 的到來,這種集中式層級結構將發生改變,爲個人參與者打開大門,讓他們擁有與 Opentensor 基金會相同的影響力。

計算革命

Bittensor Revolution 引入了通過由 TAO 提供支持的人類共識語言輕鬆編寫激勵機制的功能。這意味着 Bittensor 不僅在治理方面不斷髮展,而且在計算方面也在不斷髮展。該平臺將成爲第一個擁有用於編寫數字商品激勵機制的語言的平臺,標誌着計算技術的革命性一步。

治理和排放計劃

這場革命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排放計劃管理方式的變化。這些計劃以前由 Opentensor 基金會控制,現在將由代表或根網絡成員負責。這些代表將有權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導激勵措施,甚至將無價值的機制推向不存在,以鼓勵創新。

瞭解子網和提交

子網本質上是一個環境,驗證者在構建的獎勵格局下開採 TAO。子網現在可以由各種個人或團體擁有,而不僅僅是基金會。子網現在由特定的唯一標識符 (UID) 標識,其操作和交互可以由其各自的所有者編程。編碼細節已與中央存儲庫分離,可以在子網級別進行管理。

子網位置的註冊和競爭

要註冊子網,參與者需要在子網存續期間鎖定 TAO,該數量會根據需求進行調整。例如,初始鎖定率爲 2,500 TAO,可能會隨時間增加或減少。子網註銷後,鎖定的 TAO 將被退還。子網所有者將獲得通過該子網產生的 18% 的發行量。

根網絡

根網絡充當元子網,在子網間分配排放。它運行精簡版的 Uniconsensus,在這些子網間產生排放向量。根網絡兼具網絡參議院的雙重角色,使其有能力影響整個 Bittensor 生態系統的變化。

用戶界面和其他功能

Bittensor 命令行界面 (CLI) 已更新以適應這些新功能。通過 CLI,參與者可以註冊子網、執行各種操作,並且如果他們是大型代表,還可以與根網絡進行交互。

系統排放分佈

VT 協議的一個重大變化是引入了一種創建子網的系統方法。發行量不再由 Opentensor 基金會控制,而是由根網絡決定。雖然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決定他們收到的發行量,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分配發行量之前,需要根網絡上的其他代表達成共識。

根網絡和子網

VT 已轉變爲網絡網絡,根網絡充當中央控制器。這個新系統需要代表之間進行高度溝通。至於子網,最初將有 9 個可用位置,但並非所有位置都會立即激活。這些子網可能需要幾周時間才能成熟並融入網絡。

唯一標識符和排放水平

在發佈之日,每個子網將以 256 個唯一標識符 (UID) 開始,但子網 1 除外,它將保留其 1,024 個 UID。排放水平由人類共識決定,具體是通過在 Kusanagi 中運行的名爲 YC1 的機制決定的。

棄用的子網和驗證者懲罰

子網 11 (SN11) 可能會在新發布後被棄用。如果驗證者未在 S0 上設置權重並且可以在任何子網上進行驗證,則不會受到懲罰。這種分離可確保所有子網的經濟安全。

驗證者和礦工更新

驗證者和礦工必須在週一之前更新他們的設置。該協議正在轉向 Bittensor revolution,採用 gRPC 上的 Fast API。使用以前的 Axon 協議的礦工將無法接收來自更新的驗證者的請求,因此更新至關重要。

開發人員參與和未來項目

雖然具體項目將在稍後詳細討論,但目前的開發工作包括存儲子網、map-reduce 子網和分佈式訓練子網等。子網創建最初將花費 2,500 個單位,後續每個子網的價格都會增加。這些成本將在兩週內下降,類似於荷蘭拍賣機制。

時間表和支持

發佈時間定於美國東部時間週一下午 2 點。Discord 和 Twitter 上將提供支持,以協助遷移過程。

在我看來

Bittensor 生態系統的這種轉變不僅可能改變平臺,還可能改變更廣泛的去中心化網絡世界。去中心化經常被承諾但很少完全實現;Bittensor 正在採取的措施可以作爲其他尋求完全致力於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的網絡的藍圖。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編寫激勵機制的能力,這可以推動更精細、更高效的數字商務和社會協調形式。引入去中心化的排放計劃和治理方法也表明了一種更民主、社區驅動的精神,這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網絡內的創新。然而,這些變化帶來的複雜性可能會給網絡安全和採用率帶來挑戰,看看 Bittensor 在發佈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很有趣。

ETH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