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企業經常抱怨人力成本高,動不動就喊着要降低成本、減少開支。可你發現沒,美國對咱們出口商品直接加了25%的關稅,這些出口企業卻沒啥反應,對美出口還在增長。

難道這25%的關稅就像打水漂了?其實,這25%的關稅,就是企業省下來的錢。原本這些錢可以用來給工人漲工資,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進而拉動國內消費。

難道真的應了一句話,“白花花的銀子都散給了窮人,造孽啊”。

但現在,這筆錢被美國政府“輕輕鬆鬆”地收走了。企業還是那些企業,利潤還是那些利潤,只不過這錢沒花在咱們自家工人身上,而是流進了美國的口袋。

同樣的道理,最近歐盟對咱們的電動車也加了最高38.1%的關稅。看看這現象,是不是有點意思?企業們辛辛苦苦壓榨工人,削減成本,結果卻被外國一紙關稅輕鬆收走了。你拼了命地省錢,最終便宜了誰?

咱們來看看這個過程。企業爲了控制成本,不斷壓低工人的工資水平,這導致工人們收入減少,消費能力下降,整個國內市場也不景氣。

企業自己呢,看似利潤沒變,但實際上被外國關稅一收,等於變相交了“保護費”。這錢要是花在工人身上,能大大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增加他們的購買力,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再來看看,企業們爲什麼要省錢?無非是想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賣更多的產品賺更多的錢。

可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和歐盟通過提高關稅,輕鬆拿走了原本應該用來提高工人工資的那部分錢。企業們辛苦省下來的成本,一下子就流到了外國的口袋裏。

這樣一來,企業不僅沒有真正省下錢,還失去了提升員工福利、增加國內消費的機會。長此以往,國內的經濟活力也會受到影響。

咱們老百姓賺的錢少了,花的錢自然也少,經濟內循環就難以真正跑起來。企業們爲節省成本所做的努力,反而成了別人的“嫁衣”。

那麼,企業們到底該怎麼做呢?要真正提升競爭力,單靠壓榨工人顯然是行不通的。企業應該更多地關注產品的創新和質量,提高生產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削減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不怕別人加關稅。

除此之外,企業也應更多地關注員工的福利。提高員工的收入水平,不僅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還能拉動國內消費,形成一個健康的經濟生態。

工人們有錢了,自然會花錢,這樣整個市場也就活躍起來了。企業不僅能賺到更多的錢,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我們可以看到,在國際競爭中,企業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市場,還來自政策和關稅。這些都是外部因素,企業難以控制。但企業可以通過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來應對這些。

最終,企業要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產品的質量和創新,而不是一味地壓低成本。只有關注員工的福利,提升生產效率,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回到咱們的話題上,那些天天喊着人力成本高的企業們,是時候反思一下了。你拼命壓低工人工資,結果卻讓外國通過關稅拿走了你的“省錢”成果。

與其這樣,還不如提高工人的福利,讓他們有更多的收入,這樣不僅能提升員工的積極性,還能拉動國內消費,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