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Mass Adoption 還爲時過早。

撰文:Haotian

如何看待最近被熱議的 @solana Actions 和 Blinks?儘管聽到了很多「創新性進步」、「大規模應用催化劑」等之類聲音,但在我看來,Blinks 並沒有太大的技術創新,談 Mass Adoption 也爲時過早,它的出現倒是強化了 Solana 新一代消費級應用區塊鏈的市場印象,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接下來,談談我的看法:

1)就技術視角來看,Solana Actions 和 Blinks 就是一組便於開發者集成應用的開發工具。

Actions 可視爲一種開發適配標準,該標準是一種後端框架,定義了用戶在 App 環境下如何通過一個統一的 URL 接口來觸發鏈上交易,包括資產轉移、NFT 交互、投票、質押、打賞等操作;

Blinks 則可被認爲是一種前端集成技術,允許將一組包含交易意圖的複雜的執行參數集成到一個 URL 中,並且能銜接其他 web3 wallet,幫助開發者快捷將 Actions 交互方法以可視化的流程和體驗展現在用戶眼前。

具體而言:Actions 會把用戶觸發交易所需的關鍵信息(比如接收地址、交易指令等基礎參數元數據)集成到一個標準化的 URL 中,用戶可以在其他 App 環境下直接和 URL 交互,進而觸發一個流程來構建、簽名並提交一個鏈上交易。

2)乍一聽,這只是一種普通的將 URL 鏈接轉化成可簽名交易的開發工具和服務。這和之前, @SuiNetwork 上的 zkSend 讓用戶像發電子郵件一樣接收加密貨幣 ;以及@ton_blockchain 上的 mini app 讓用戶在聊天界面內就可以直接發起交互指令等等都屬於一類交互體驗優化。

其重心並非技術本身,而是有多少開發者基於該交互方式推出了應用,有多少用戶接受了此種交互方式等等,可以歸類到「交互抽象」範疇,目標爲提升用戶 onboard 區塊鏈環境的參與門檻和體驗。

不過,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挑戰重重。比如:直接在推特植入可交互的鏈接進行交互支付是能帶來一定的體驗升級,但是移動端和桌面端的適配問題,用戶點擊鏈接存在的認知差信任問題,鏈接背後潛在的安全風險障礙問題等等都是影響該交互方式被短期內深度應用的根本。

因此,個人認爲,Blinks 能給 Solana 帶來什麼可以等同於 Solana Pay 的應用場景能被多少平臺和用戶接受,尚且缺乏一個「剛性」的驅動因素。試想,用戶在 Telegram 用 Bot 是爲了更快的搶籌,而用戶用 Blinks 的動力會是什麼呢?投票、小遊戲、打賞等顯然都不是有力的驅動場景。

3)雖然僅把 Blinks 拎出來並不值得過度宣揚,但結合最近 Solana 宣稱的 2.0 升級,Firedancer 多樣化客戶端的探索,以及 Solana 結合 Paypal 推進的 Pay 應用落地等等因素。可以看出,Solana 和 Ton 的戰略定位有所趨同,無非是更趨向助力區塊鏈的大規模落地應用,更趨向 web2 市場和 web3 技術框架的融合。

Firedancer 作爲一種新客戶端,目標要解決 Solana 區塊鏈存在的不可靠(宕機)問題,用創新性的多進程軟硬件調配方式,讓 Solana 成爲性能更高、並行性更好、資源消耗更低的新一代消費級區塊鏈。

總之,願景能不能實現還有待觀察,但 Solana 在被詬病的土狗鏈之外,也總能在某個時間節點交出一些進展性的答卷。今天的 Blinks,明天的 xxxx,Solana 生態始終在進展,這纔是 Blinks 等傳遞給市場的真正信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