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7月中旬,比特幣展現出驚人的市場活力,價格躍升至64,000美元之上,年內漲幅接近90%,市值更是超過了1萬億美元。面對如此迅猛的增長勢頭,一個核心的問題浮出水面:比特幣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財經教育家兼暢銷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做出了大膽的預測,他聲稱比特幣的單價有可能飆升至1000萬美元。他的論據,以及來自其他領域專家的觀點,共同描繪了一幅關於比特幣前景的未來圖景。
清崎的預測基於對美國財政健康狀況的擔憂。美國當前揹負着近35萬億美元的鉅額債務,爲了償債,聯邦預算中約有16%被用於支付利息。債務規模持續增長,且沒有放緩的趨勢,這使得清崎和其他比特幣擁護者擔心,政府可能被迫不斷增發貨幣。
若政府選擇印鈔,每單位貨幣的實際價值將因通貨膨脹而縮水,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隨之上漲。歷史上的例子,如德國和津巴布韋的惡性通脹,警示了貨幣信心喪失的後果。清崎相信,美國的債務危機終將引發美元價值的崩潰,並連帶導致資產市場的動盪。
在此背景下,清崎預計,從2025年末起,資本將大規模撤離美元,轉向更爲穩定的資產,包括黃金、白銀及比特幣。他堅信,在這場貨幣與資產的重新洗牌中,比特幣的價格將“毫不費力”地攀升至每枚1000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比特幣價格波動,機構投資者的購買行爲並未減緩,反而暗示着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的正向資金流入。比特幣,作爲數字時代的新型資產,正逐漸被視爲與黃金和白銀並駕齊驅的避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