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多沒關注市場,回來一看,這劇情簡直是熟悉的味道,不同的配方——砸盤的主角從灰度換成了德國政府,大家的吐槽對象也從灰度變成了“德國佬”,說他們缺心眼兒。其實啊,不管是散戶還是國家政府,都有紙手和鑽石手之分。

說起這個,我給大家講個歷史上的小故事,就是英國那著名的“黃金大放血”事件。

1990年代末,國際黃金市場價格一路下滑,1999年的時候,金價跌到了每盎司250美元左右,這可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了。當時的英國政府和英國央行覺得,手裏攥着這麼多黃金沒啥用,還是增加外匯儲備的多樣性和流動性比較實在。

於是,時任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就決定賣點黃金,改改儲備資產的配置,說白了,就是想賺點差價。

1999年5月7日,英國財政部正式宣佈要賣415噸黃金儲備,這可是當時總儲備的一半啊!他們打算分成17次拍賣,一直賣到2002年。(想想那會兒炒黃金的人,得被政府這砸盤行爲憋屈死,整整熬了三年啊!)

英國政府一宣佈這計劃,國際黃金市場價格就更低了,直接跌到了每盎司250美元的歷史低點。不過,拍賣一結束,國際黃金價格就開始反彈了。到2002年拍賣完的時候,金價已經漲到每盎司320美元了。後來,黃金價格更是一路飆升,到2011年的時候,已經突破了每盎司1900美元的歷史高點。

英國這次黃金大放血的操作,按照2011年的金價來算,潛在損失高達209億美元!這事兒之後,英國財政部和央行就開始反思黃金儲備的管理問題了,還調整了儲備管理策略,再也沒賣過黃金。而且啊,他們也沒再買回來,到現在手裏也就300噸左右的黃金。估計是想買回來也太肉疼了!

這事兒當時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都說這是英國現代史上最糟糕的投資決定之一。

對於各國政府來說,比特幣現在還算是個比較另類的資產,尤其是一些對加密貨幣不太友好的國家政府。對他們來說,賣掉比特幣比持有風險和責任都要小很多。畢竟賣掉換來的是現錢,而且在任政府就能支配。要是持有等價格上漲了,那收益可就是別人的了。

說不定啊,以後還會有個德國“比特幣大放血”的案子被同樣記錄下來呢!不過啊,我個人還是比較堅信比特幣“數字黃金”的理念的。就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大跌之前就讓粉絲離場減持了,並且割了一些不反彈不抗跌的山寨,聽從建議的現在可謂是高枕無憂一點也不慌,老粉都知道我給的3個抄底位置,其中56000的位置已經成功觸及,第二個機會馬上就要來了,想跟上這趟抄底列車的,頭像撿借,評論留言888